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召开
作者:CLPMA
2025-11-22 09:30:23
解码供应链变革核心趋势。

wps_doc_0.jpg

11月20日-21日,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在淮南顺利召开。 大会围绕“重构开放共享和韧性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主题,汇聚了政府机构、科研院校、整车企业、供应链企业、产业园区等多方代表参会。

与会专家包括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夏光,安徽省汽车战略咨询委执行秘书长、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主任任林杰,上海交通大学智能汽车研究所副所长黄宏成,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商用车研究院院长陈刚,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副院长徐梅等。开沃汽车、蔚来汽车,江汽集团,比亚迪,白犀牛智达、宇通商用车、陕汽、徐工矿机、航盛电子、瑞浦兰钧,曼胡默尔、伟巴斯特中国、踏歌智行、中科慧眼、木卫四、雷宇时代,博立智新、京能新能源、法拉第未来,耶书伦新能源、中汽创智、华为云、上海国际汽车城、京东工业、一通电子、恺望数据、科大国创、天海汽车、东软睿驰等企业共同参会。

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淮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淮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劲松等出席会议。

wps_doc_1.jpg

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供应链正在呈现八个显著变化:一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加速上升,“含中率”不断提高;二是动力电池、芯片、软件将成为未来供应链竞争焦点;三是中国供应链国际化从贸易走向制造本土化,并出现“大脑工厂+海外手脚工厂”等新模式;四是汽车供应链将加速跨界延伸并助力新赛道产业化;五是整车企业的战略重点从追求成本效率转向构筑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六是快反近供与技术引领成为供应链企业走出内卷的重要战略;七是依托供应链平台解决整零供需矛盾;八是供应链整体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wps_doc_2.jpg

淮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淮南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摆在制造强市建设的首位,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正呈现从无到有、从链到群的快速发展态势。面向“十五五”,淮南将以新能源汽车为牵引,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船舶、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四新”产业协同发展。

01

高层会议:聚焦全球产业变局与供应链重构

wps_doc_3.jpg

11月21日上午,高层会议以“重构开放共享和韧性可持续供应链体系”为主题展开讨论。会议上半场由车百会副理事长、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师建华主持。

张永伟理事长在会上表示,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走出去”后普遍感受到海外的巨大机会,由于产业发展节奏存在时间差,中国在动力电池、智能化零部件等增量赛道已成为全球中心。动力电池全球装机份额接近70%,连续十几年领跑;智能化领域实现从“大量输入”到“逐渐输出”的转变;预计“十五五”末中国汽车产量将达4000万辆。传统“贸易出海”已难满足需求,本土制造成为趋势。

wps_doc_4.png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夏光强调,相较于国内竞争激烈的智驾领域,底盘升级空间巨大。目前国内底盘国产化水平较落后,传统的汽车底盘只是满足发动机、变速器的需要,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以及整车的要求不匹配。此外,智能驾驶(“大脑”)需底盘(“小脑”)快速响应、精准控制,才能避免避障等场景下的安全风险,底盘性能直接决定智能驾驶落地效果。

wps_doc_5.jpg

安徽省汽车战略咨询委执行秘书长、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主任任林杰表示,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技术看,以智能化、网联化为核心的AI汽车将成为产业主战场,AI将深度赋能汽车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从市场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将持续提升,2030年渗透率接近50%;从政策看,逆全球化加深,保护主义抬头,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将持续强化,需在出海技术、产业协同及环保法规应对等方面做好准备;从产品形态看,整车架构将发生颠覆性变化,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将成为主流标配。

wps_doc_6.jpg

开沃汽车总经理江民提出了“四开”造车,开门造车、开放造车、开拓造车、开心造车。开门造车,即让所有用户订完车后到工厂看到订购车的制造过程。开放造车,即和供应链的伙伴们从各自为政到融为一体。开拓造车,即用榔头砸碎固有思维束缚,为客户创造有效价值。开心造车,通过好的产品让客户买单,善于甘于补位。

wps_doc_7.jpg

蔚来汽车供应链发展部助理副总裁辜向利表示,当前行业竞争激烈,供应链保供压力巨大。蔚来一方面坚持以技术创新构筑核心壁垒,与合作伙伴联合攻克关键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开发周期缩短和需求波动带来的挑战。新品开发周期已压缩至20个月,产销预测波动大需要快速响应,因此“近地化布局”尤为关键。目前蔚来在淮南已有17家合作伙伴,通过近地化布局,可降低20%—30%的综合成本。

wps_doc_8.jpg

江汽集团采购中心副总经理魏沈平建议从三方面构建开放韧性的供应链生态体系:一是从产品输出到体系输出,不仅输出整车,更要推广车型平台+供应链组合方案。二是从地理布局到韧性网络,我们将持续推进本地化生产+全球资源调配,打造既能全球协同又能区域自主的弹性供应链网络。三是从资源整合到生态共赢,以开放姿态反向链接全球细分领域的隐性冠军,通过合资合作实现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

wps_doc_9.png

比亚迪安徽省总经理助理王昭原表示,世界经济碎片化不断加剧,内外部竞争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而汽车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供应链体系的竞争。汽车产业强不强,要看零部件生态强不强。他强调,面向“十五五”,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变革加速的关键十年。在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将持续加速,不会给行业停顿与缓冲的机会。

wps_doc_10.jpg

京东工业副总裁、华东太璞业务部总经理陈伟表示,汽车产业要围绕供应链开展技术创新、解决既有的行业痛点,亟需构建起一套完整涵盖商品、采购、履约及运营环节的工业品数智化供应链服务模式,即在供给端聚合海量供应商、实现供需的最优匹配和高效协同,在需求端推动企业内部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最终实现降本、增效、保供、合规的发展目标。

wps_doc_11.jpg

此外,会上还举行了淮南市投资环境推介与重点签约仪式,展示淮南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及上下游生态布局中的开放姿态与政策优势,推动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02

圆桌对话:聚焦效率与安全、本土与全球化路径的重构选择

wps_doc_12.png

作为高层会议的重要环节,圆桌对话由清华大学教授王贺武主持。四位嘉宾围绕“如何协同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与全球本土化发展,重构开放共享和韧性可持续的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议题,聚焦效率与安全、本土与全球的平衡之道展开热议。

wps_doc_13.jpg

在效率优先与安全可控、本土配套与全球供应之间如何取舍?航盛电子副总裁邹正平认为,安全必须放在首位。保障供应链安全的主路径仍是国产化替代,但国产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全球供应,而是要与全球体系形成有机结合:在关键环节实现本地备份,同时保持全球资源的灵活调配。我们的供应链不应是单一选择,而应融入全球多层级、多元化、共享型的产业生态,以增强整体的保供能力、韧性与稳定性。

wps_doc_14.jpg

瑞浦兰钧营销中心副总裁张小聪强调,新能源汽车走向海外,必须适应当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整车与电池企业需协同开发相应产品。例如,国内广泛讨论的4C超快充,在海外未必是刚需,技术先进不等于需求匹配。因此,在全球化过程中坚持“local for local”原则:从产品设计、技术输出、服务体系到最终的产业落地都要深度本地化,成为当地产业结构的一部分。

wps_doc_15.jpg

曼胡默尔中国区运营副总裁李华表示,过去全球化是一条主线,而当前国际政治及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我们的战略更加明确:一是保障本土化;二是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不仅将中国供应商引入全球供应链,也协助其中有潜力的企业在海外布局本土基地,为全球供应链提供支撑。

wps_doc_16.jpg

伟巴斯特中国电池系统总经理方剑飞表示,当前行业进入新的拐点,出海已成为大趋势,但与欧美的“专业分工”、日韩的“抱团合作”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企业以高度垂直整合为特色,这种模式在海外落地时常面临政策、市场与社会环境等多重挑战。他强调,中国车企要成功出海,需要更加开放的生态协同。

03

专题会议,聚焦智能化与商用车赛道的系统性升级

wps_doc_17.jpg

同日下午举办了两场专题会议。智能汽车供应链专题会议,聚焦“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主题,议题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智能汽车阶段国内外供应链合作的新模式、新机遇与新挑战;智能驾驶端到端和大模型时代对算力、芯片等产业链要求;云服务、AI、智能终端等企业如何更好助力车企智能化转型和生态构建;如何融入跨学科、跨行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大趋势。会议由车百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杜道锋主持。

wps_doc_18.jpg

智能商用车专题会议,以“智能商用车产业发展新生态”为主题,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深入讨论:商用车智能化的现状与挑战;智能商用车用车场景和运营;智能商用车软硬件新技术;智能商用车供应链发展;智能商用车商业模式分析;补能智能化技术;智能商用车安全技术;智能商用车政策突破方向;智能商用车出海。会议由车百会高级顾问马仿列主持,安徽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发表致辞。

wps_doc_19.jpg

大会同期组织了园区企业考察活动,带领嘉宾深入淮南高新区,实地参观园区空间沙盘、了解产业政策与配套体系,并前往重点企业调研,感受淮南汽车产业链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潜力。此外,还举办供应链新产品新技术展览活动,集中呈现供应链创新成果与最新应用。

本次大会不仅是行业思想碰撞的平台,更是淮南深度融入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重要契机,或将成为当地“以会聚链、以链兴产”的生动实践。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