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京能新能源郭辉:当前商用车充电网络痛点及企业应对之策
作者:阿莱
2025-11-21 21:07:38
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2025)在安徽淮南盛大启幕。

本刊讯(记者 阿莱)11月20日-21日,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2025)在安徽淮南盛大启幕。

此次会议由车百会与淮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精心设置了1场高层会议、2场专题会议、1场地方企业园区考察以及1场产品展览展示活动。会议旨在全方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升级,为淮南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wps_doc_0.jpg

(京能新能源副总裁 郭辉)

11月21日下午,“智能商用车专题会议”如期举行。京能新能源副总裁郭辉在会上分析了当前商用车充电网络面临的几大痛点,并介绍了企业提出的解决方案。

其中,主要痛点包括:

一是充电速度慢。目前许多场站仍采用单枪60千瓦的配置,这对乘用车尚可满足,但对功率需求更高的商用车而言明显不足。

二是兼容性差。问题不仅在于接口标准不统一,更关键的是,大量现有充电场站最初是为乘用车设计的,其整体方案对商用车极不友好。例如,车位尺寸不足、充电枪线过短、雨棚高度偏低等。一线司机普遍反映:“明明看到充电桩,却充不了电——枪线够不着、雨棚太低”,导致实际充电兼容性差、使用困难。

三是扩容难度大。早期建设的场站在物理空间和电力容量方面已难以调整,使得后续优化改造举步维艰。市场反馈集中表现为“充电慢、桩位少”。

当然,行业正向新方向发展。郭辉指出:“当前,乘用车补能网络持续迭代,商用车补能体系也在加速建设,未来有望走向相对融合的场景。一方面,乘用车对超充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商用车兆瓦级补能网络今年已开始受到各主机厂及电网端的重视。”

他进一步举例说明兆瓦级超充网络的建设进展。过去多数场站以1000kVA变压器为主,如今2000 kVA起步的充电站正越来越多。液冷超充技术虽早有提出,但因成本高昂,长期未能大规模普及。近年来,随着液冷技术不断迭代、成本下降,加之风冷国标升级——单枪最大电流从原来的250安提升至400安——技术进步正有力推动整个补能网络的发展。

针对上述挑战,京能新能源提出了“全场景、全车型、全天候”的解决方案:

全场景覆盖:从电动化起步较早的末端场景(如矿区、港口、水泥厂、钢厂),逐步拓展至支线和干线物流场景。例如,公司已为申通快递在全国建设了59个转运中心的补能网络,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全车型适配:最早应用于搅拌车、城市环卫车辆(如洒水车、垃圾车)等,现已逐步扩展至更多类型的商用车型。

全天候运行:在新疆、内蒙古等环境恶劣地区,设备需在高温、高寒、高湿、高粉尘、高盐雾等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确保补能效率。京能新能源的设备已在这些严苛环境中经受住考验。

此外,郭辉还介绍称,京能新能源正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链伙伴,加速推进兆瓦级超充技术的应用落地。同时,公司不仅是硬件设备制造商,也具备软件开发能力,拥有自研的充电与能源管理平台。若车企有需要,可实现数据共享,从而更好地服务重卡司机及车队客户。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