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货兑宝:探索大宗商品的数字化路径
作者:杨云飞
2020-09-15 16:23:05
“通过产业数字化,使得金融和大宗商品产业产生更紧密的场景联结,使得金融服务可以更早、更有效地介入到大宗商品增长模型中去,更早地融入到企业的资产生成过程;同时,也能够帮大宗商品企业获得更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数字化对于大宗商品行业来说,需要被讨论的问题已经不是“做不做”,而是“怎么做”。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宗商品的产出值大约在10~20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20%。主流大宗商品中,中国基本占据全球大宗消费比例的50%以上。今年1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达152.53点,创下近7年历史新高。

然而,庞大的数据表象之下,难掩大宗商品行业数字化程度低下的尴尬。“货难管、钱难管、价难管,授信确权混乱”等一系列场景痛点长期存在,金融机构也由于放款风险大,推进大宗商品行业供应链金融存在“掣肘”,难以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问题中也蕴含着机会。数字化无疑是大宗商品行业优化供应链体系的一把钥匙。那么,单一企业的努力和单项功能的优化,是否足以改变大宗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无序与低效?大宗商品行业如何抓住数字化带来的机遇与变革?

 

平台破局

“中储与京东数科合资成立中储京科来担当大宗数字化的使命。”日前,在青岛举办的大宗商品产业数字化发展论坛暨中储京科“货兑宝”推介会上,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伟华表示,中储京科研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货兑宝”平台。

“通过产业数字化,使得金融和大宗商品产业产生更紧密的场景联结,使得金融服务可以更早、更有效地介入到大宗商品增长模型中去,更早地融入到企业的资产生成过程;同时,也能够帮大宗商品企业获得更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李波在现场表示,京东数科产业数字化的逻辑“闭环”在“货兑宝”实践中得到完美体现。

“我们通过货兑宝平台成功融到了近20万美元,并实现了仓储安全、仓单安全、交易和交货安全等全链条、一站式保驾护航服务。”青岛诺顿进出口有限公司(简称“诺顿”)总经理宋书超欣喜说道,今年7月份,他第一次在银行成功融到第一笔款。可以获得银行的融资,无疑让诺顿这样的中小企业有了扩大业务发展的底气。

“货兑宝实际上就是帮我们解决了一个类似‘房产证’的问题。”宋书超进一步形象的说,“之前我们凭借纸质的存货凭证去银行贷款,但因为存货凭证很容易篡改,存在确权不清晰等问题,所以银行很难放款给我们。而通过货兑宝平台实现了电子仓单,就像房子有了电子版房产证一样,而货兑宝平台就如线上的房产中心,银行通过货兑宝平台实时在线查看我们的电子仓单,并迅速放款。”

“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给大宗商品领域的中小企业放款意愿。但面对确权、货物监管、信息数据无保障以及行业难以协同等问题时,作为资方单纯凭货押去授信其实是无法落地的。”建行青岛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蔡永健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说,银行需要贸易端的客户提供有效的抵押物,而这些恰恰是低资产的贸易商不能提供的,这就成了一个矛盾。

显然,目前摆在大宗商品领域面前这一系列的融资难题,通过“货兑宝”这样的第三方数字化平台是可以解决的。据李波进一步介绍,“货兑宝”平台从大宗商品的交易交付安全切入,集成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大宗商品的交易交付、金融、物流仓储,信息等综合服务,构建大宗商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金融的风控能力和产品能力,实现了供应链的综合优化升级,还有效降低贸易端客户授信的门槛。

 

“拥抱”痛点

说到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不少人都有疑问:从2000年开始,大宗商品的电子商务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了,当时还不叫产业互联网,而是称之为B2B平台,但20年来的发展和摸索,不仅没有形成像腾讯、京东这样的头部企业,甚至不少企业连数字化都尚未实现。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宗商品企业多表现为散、小、弱,且未能形成产业联盟,在仓储物流、资金流、商流、价格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痛点。“大宗商品与消费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消费品不必要做到四流合一。”在中储京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啸宇看来,大宗商品想要快速发展,必须要做到“四流”高度统一。这就要求大宗商品行业要直面行业痛点,并积极“拥抱”行业痛点。

例如,仓储物流一直是大宗产业最大的问题。这么多年来,大宗仓储一直处在“黑匣子”的状态,这和三十年前没有多大本质区别。所以大宗仓储全面的数字化升级是第一步要突破的问题。然而,大宗仓储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面对需要大量投入、且投资回报期非常长的数字化建设,企业缺乏动力。另外,由于大宗商品天然带有金融属性,但尴尬的是,目前在大宗商品行业,一般的供应链金融都是以信用为主、物权为辅的融资行为,再加上贸易和物流的低耦合度,这不仅使得中小企业因为信用不足很难进行融资,而且授信高度集中在高信用主体的大企业身上,造成风险集中化,极容易暴雷。

高啸宇认为,“打开大宗商品仓储‘黑匣子’的关键钥匙就是仓单”。而货兑宝通过提供区块链仓单生成、查询、质押、提货、转让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仓单的真实唯一性,打磨出一张大宗商品领域放心的“数字化仓单”,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客户提供数字化仓单融资服务支持。

简单总结,货兑宝平台产品可以归集为五朵“云”,分别是智库云、仓单云、交货云、融资云和协同云。综合利用智慧仓储、区块链仓单、区块链溯源等方面的数字科技能力,以现货为基础,从而让交易在线化、透明化、权属清晰化、交易便利化,交割瞬时化,并提供基于区块链仓单的质押融资服务,从而解决交易安全的痛点和金融融资的痛点。

 

拒绝“边缘化”

万丈高楼平地起,楼建的多高,关键取决于地基打的多深。

目前,市场上大宗商品线上平台并不少见,但据《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观察,其大多是以信息撮合、交易为主体,弱交付管控的平台,甚至有的平台都没有交付管控,比如做远期的。高啸宇的观点是,大宗商品之所以数字化程度低,原因可能就在于这一行业的“地基”打的不够深。

“大宗商品行业发展至今,信息的不对称已经不是它的最大痛点了,真实控货才是行业最大的问题。”京东数科政企合作部产业数字化转型负责人兼中储京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同时认为,货兑宝平台正是从流通环节的仓储控货层面入手,只要保证了控货交割、交付,那随之而来的就是金融业务的增长。

“当前,货兑宝平台要打造的核心能力有四个,分别是数字科技在大宗商品产业的应用能力,生态资源协同能力,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线上运营能力。”对此,王刚进一步总结表示,“首先,源于京东数科自身强大的数字科技力量,我们有能力通过实体控货不断衍生业务模式,可以用创新的方式实现大宗商品的贸易,金融,物流服务能力;其次,这源于我们的股东中储股份,作为中国领先的大宗商品全国网络型储运公司。其具备实体控货的能力;第三,就是中储京科自身的技术力量,我们拥有自主的产品研发运营团队,可以通过在实践的碰撞中积累经验,成为大宗数字产业和实体产业深度融合的桥头堡。”

近年来,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也有很多的新名词、新概念。但实现中国大宗商品的高质量发展,核心是要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在数字经济观念引领下,相信绝大部份大宗商品企业都有要“数字化”不要被“边缘化”的决心。

尤其是此次疫情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疫情后我国正在启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而内循环会成为下一步发展的主体。这其中“数据内循环”将成为打造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大宗商品产业有可能成为“数据内循环”的主体。

“数据是新基建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然而我们认为仅有数据,没有数据应用是没有办法将生产资料转化成新的生产力的。”高啸宇强调,“货兑宝”平台希望通过数字科技能力推动业务模式创新,打造大宗产业“四流”合一平台体系,最终实现行业降本增效、模式升级,最终实现大宗商品“数据内循环”的、基于底层创新的结构性转化。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