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山东重工集团(简称:山东重工)凭借永不懈怠、永立潮头、永争第一的奋进精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健前行,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力量,山东重工旗下拥有潍柴动力、中国重汽等全球知名品牌,是推动中国装备制造走向世界的中坚力量,并朝着成为科技领先、绿色发展、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跨国集团奋进。
2025年10月18日,“科技赋能 装备美好”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青岛启幕,吸引了来自140多个国家的近3000名合作伙伴与海外员工参加。此次大会是山东重工第五次举办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且首次在国内举行。

现场,山东重工发布全球品牌标识与全新品牌使命“科技赋能 装备美好”。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满慎刚,山东重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志坚,以及战略合作伙伴代表、海外员工代表共同为品牌标识揭幕。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获悉,这一全新品牌使命深刻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科技旨在增进人类福祉,山东重工将通过产业进步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为全球工业文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担当”。
会议期间,山东重工与华为数字新能源技术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达成海外市场业务协同战略合作签约,并为40家优秀海外战略合作伙伴和30名优秀海外员工颁奖。
同期举办的山东重工新产品展示会亮点纷呈。30000平方米展馆全景式呈现集团产业版图与科技实力,工程机械、农业装备、动力系统、商用车、海洋交通装备、智慧物流等六大展区携新产品、新科技集中亮相。
特别设立的“厚重重工”与“绿色重工”两大主题展区,汇聚近300台套尖端产品,尽显集团产品组合优势与硬核科技实力。这不仅是对山东重工过去成就的一次全面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明确指引。
系统性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山东重工正以一种显著的系统性优势,重构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坐标,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其背后,核心技术驱动的全产业链布局、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能力,以及由潍柴动力、中国重汽、陕重汽等构成的底蕴深厚的品牌矩阵,堪称三大战略支点,共同构成了山东重工快速发展的底层逻辑,为其全球化进阶之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据介绍,山东重工旗下六大业务板块均聚焦装备制造,行业资源丰富,市场竞争态势激烈。今年,在“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与“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政策的双重刺激下,叠加出口业务的迅猛发展,山东重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前三季度,其收入接近44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9%,充分彰显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强大发展韧性。
那么,山东重工究竟凭借哪些优势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实现快速发展呢?
第一,科技创新是山东重工实现健康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其主要业务板块坚定不移地走自主科技创新之路,对标全球装备制造领域的顶尖竞争对手,在动力链、整车整机等领域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24年,山东重工研发费用投入高达136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到4.2%。进入2025年,其继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这不仅远超国内制造业平均水平,也逼近全球头部工业集团的投入标准。
在发动机领域,潍柴动力连续四年刷新柴油机本体热效率世界纪录,目前已达53%;在整车领域,中国重汽、陕重汽不断推出全新产品,其中中国重汽黄河重卡风阻系数低至0.286,跻身全球空气动力学性能最优的商用车行列。这些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不仅夯实了产品竞争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更重塑了全球客户对中国高端装备的认知,为当前和未来的客户树立了坚定信心。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王志坚)
第二,全产业链的整合与布局是山东重工的又一重要优势。山东重工超过半数业务聚焦于发动机及新能源“三电”系统,在全球市场拥有强大口碑与份额。旗下中国重汽重卡位居全球销量、市占率第一,连续21年蝉联国内重卡出口第一,陕重汽重卡,位列国内市占率前三,行业出口第二。
而这得益于山东重工在整车整机方面不断提升产品先进性和质量可靠性,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同时,其始终坚持开放竞争的市场原则——潍柴发动机对外供货,整车平台亦支持外部配套。如此“内部协同、外部开放”的机制,既保障了产业链效率,又通过引入外部竞争倒逼各板块持续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加快自我提升。
第三,产业布局的全球化提速是山东重工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举措。从去年到今年,其海外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60%,其中约30%来自凯傲、法拉帝、博杜安等海外控股企业的本地化运营,另30%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产品的海外出口与本地化销售。
这种“本土化+全球化”双轨并行的策略,使得企业在面对局部市场变化和波动时,显著增强了抵御区域市场风险的能力,灵活应对地缘政治与贸易壁垒的冲击,实现风险分散与收益最大化,有效平抑周期波动,确保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仍能保持稳健增长。
第四,山东重工非常注重旗下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管这些企业横跨多个国家、多个行业,但各所属企业在融入山东重工大家庭后,依旧保持各自的文化底蕴,同时“激情干事、永争第一”的山东重工精神,也已成为这些企业的共同基因。
这种文化共识激发了团队勇于挑战竞争对手的先进技术指标,不断取得胜利,完成目标超越,也在一次次市场硬仗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为山东重工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大变局之下实现全球化进阶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的国际格局日益凸显,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地缘政治博弈交织叠加。在这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对国际经济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搅动全球贸易格局的关键因素。
不过,“关税战”虽对中国出口造成短期冲击,但中国制造业仍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海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东盟、欧盟和美国,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6.9%,对东盟出口大幅增长14.7%,对欧盟出口增长8.2%。
这种"危中有机"的态势,在山东重工集团的国际化实践中得到生动印证。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了解,山东重工通过系统性战略部署,构建起全球化发展新格局。特别是秉持“深耕国际市场”的理念,全面推进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进程——通过实现本土化团队、本土化管理、本土化制造、本土化研发,山东重工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当地客户需求,提供更贴合市场的产品与服务。
前三季度,山东重工产品出口收入达72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预计全年目标为1000亿元。与2020年相比,这一数字实现了同比增长4倍的惊人跨越。
这种增长不仅体现在绝对数值上,更反映在区域结构的深度调整——中东、非洲、东南亚、拉美市场全面开花,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包括中亚五国也在稳步增长。以非洲市场为例,山东重工的重卡、工程装备市场增长率超过30%,成绩斐然。
山东重工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成功,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整体提速。

从产业视角审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口产品多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为主。但近二十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装备制造业,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包括新能源汽车等都在加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质变。而从商用车到工程机械,从内核动力、三电系统到整车整机,中国凭借大量的自主创新和自主专利,打造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完全具备与欧美日韩等企业一较高下的实力。这种技术跃迁直接转化为产品溢价能力,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摆脱了单纯的价格竞争陷阱。
从内外部环境看,尽管当前外部环境承受着较大压力,中美贸易战等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发展带来挑战,但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常态化,中国企业在非关税贸易壁垒市场找到了新的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装备制造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构建起新型国际合作框架。山东省委省政府也积极作为,倡导山东企业走出国门,“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活动每年都在海外举办,有力地拉动了企业走向海外进行宣传推广,形成了地方政府与企业协同出海的制度优势。
从企业自身来看,山东重工各子公司在出口和海外本地化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首先,坚持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无论面对中端市场还是高端市场,都必须保持高端竞争力,确保产品不逊色于竞争对手。其次,坚持走深度本地化道路。企业需提前布局研、产、供、销、服、金融等要素,实现全方位的本地化运营,有效规避关税壁垒风险,形成适应不同市场特性的敏捷供应链。最后,坚持品牌向上至关重要。企业要实现全要素资源投入,让当地客户认识到企业是长期发展的伙伴,产品值得信赖,合作具有广阔前景。同时,在ESG社会责任方面,企业要尊重当地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在用工、产业链发展、环保、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回报,树立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从而确保海外市场工作做得更扎实、长远。
结语

目前,山东重工已深度融入全球市场,其业务触角延伸至170多个国家,构建起庞大且完善的海外业务网络,拥有38个海外贸易平台、30余个海外办事处、超过1000家销售渠道以及40余座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展现出卓越的全球布局能力和市场渗透力。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市场波动频繁、供应链面临重构、技术变革日新月异,这些挑战并非某一家企业能够独自应对。唯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实现价值共生,才能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最终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展望未来,山东重工有着清晰且宏大的战略规划。王志坚在大会上明确指出:山东重工将重点发力新能源、数智化、后市场、全球化,携手合作伙伴加快海外本地化布局,推动研、产、供、销、服、金融、品牌等全要素一体化运营,挖掘无限广阔的全球市场。
正如本次大会口号“We are One”所昭示的,真正的全球化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价值共创。山东重工正以“中国智慧”为底色,与全球伙伴携手做大蛋糕、共享成果,将自身发展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之中——这既是企业的战略选择,更是新时代中国制造业的责任担当。
| 科技领航,山东重工擘画全球装备新蓝图 |
| 2025-10-24 17:16:34 |
| 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枣庄隆重开幕 |
| 2025-10-24 09:18:13 |
| 领跑L6 PLUS版智威动力,为高效物流而生 |
| 2025-10-23 14:37:41 |
| 潍柴蓝擎X7 165度电轻卡: 新能源物流价值破局者 |
| 2025-10-23 13:13:23 |
| 行业首款全新开发纯电轻卡正式登场,福田启明星重塑新能源轻卡标准 |
| 2025-10-21 19:2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