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迈向价值链高端,中国重汽从青岛发出世界强音
作者:萧荣
2025-10-20 14:41:49
中国重汽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十月的青岛,海风裹挟着机遇与变革的气息扑面而来。10月18日下午,以“跨越·共联·引领——We leap We link We lead”为主题的中国重汽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球97个国家及地区的620位合作伙伴共襄盛举。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刘正涛在大会致辞中阐释了“五大转型战略”,即绿色化、数智化、服务化、国际化、多元化。他强调,中国重汽将切实肩负起“科技赋能 装备美好”的使命,与合作伙伴携手探寻高端发展新路径,坚定不移地朝着百年目标奋勇迈进。

wps_doc_0.jpg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 刘正涛)

为深化伙伴关系、激励杰出表现,大会现场颁发了“最佳服务奖”“最佳营销奖”以及“杰出贡献奖”,并拿出60余辆全新搏胜皮卡S系列作为实物奖励,彰显了对核心伙伴的诚意与重视。这是对过往合作成果的高度肯定,更释放出进一步深化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号。

同期举办的产品展示会聚焦七大核心应用场景,涵盖端到端物流、基建工程、矿产开采、综合运输、舒适生活、特种作业及新能源领域。展示会集中呈现了牵引车、自卸车、皮卡等整车产品,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电驱桥等关键总成,展现了中国重汽全链条技术实力。

▍世界第一的背后:逆势增长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联动

2025年1-9月的销量数据,为中国重汽全球影响力的跃升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重汽实现汇总收入228.9亿美元、整车销量33.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达14.9%和22.8%,勾勒出逆势增长曲线,双位数增速更印证了增长的健康与韧性。其中,重卡产销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最为引人注目,这一里程碑式突破标志着全球重卡行业竞争格局或在迎来新的变迁。

然而,这一成就并非偶然,实际上它是中国重汽二十余年国际化深耕、技术积淀与战略定力的成果。并且,真正的增长引擎在海外,中国重汽出口业务正处于高速扩张阶段。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重汽重卡出口量达11.1万辆,同比增长24.5%;轻卡出口更是实现了140%的惊人增幅。特别是在9月份,单月重卡出口量首次突破1.5万辆,一举创下行业新纪录,全年重卡出口突破15万辆几成定局。

wps_doc_1.jpg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中国重汽战略的深度布局。自2004年启动国际化战略以来,中国重汽连续21年稳居中国重卡出口榜首,构建了一个覆盖全球230家经销商、400个服务网点和30家工厂的强大运营网络。

近期,中国重汽在越南六大城市的巡展收获超800辆订单,菲律宾组装厂首车也成功下线,这些都体现了“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实施。这种“深耕”模式,使其能更敏捷地响应区域需求、有效平抑风险,为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

面对未来,中国重汽将“国际化转型”视为发展的核心支点。计划到2030年,实现重卡出口25万辆、轻卡10万辆、轻型车5万辆、矿卡3000辆,海外后市场收入达到10亿美元。这展示了其对全球市场的深刻理解,彰显出其在全球商用车领域的雄心壮志。

▍锚定可持续增长:巩固传统优势+抢抓绿色机遇

站在产销规模的高点,中国重汽思考的是如何将规模优势转化为可持续、高质量的成长。面对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国重汽展现了难得的战略清醒与前瞻性洞察。

中国重汽深知,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因素或对局部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但在全球经济增长、大宗商品高位运行、主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物流基建活跃的大背景下,重卡需求总量将持续增长。

基于此,进一步打响海外市场攻坚战,守护出口优势,成为中国重汽的必由路径。这其中,传统市场是根基,新能源领域关乎未来天花板,二者缺一不可,需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加速向新能源赛道冲刺。

在传统优势市场,中国重汽根基稳固。非洲与东南亚作为关键区域,销量分别实现37.4%和41.5%的显著增长。更令人瞩目的是,在品牌认知要求极高的中东市场,也取得28.7%的同比增长。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其产品与品牌正获得全球更广泛的认可。

wps_doc_2.jpg

在新能源领域,决战也已悄然打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重汽新能源整车销量同比增幅高达30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绿色转型进入收获时刻。今年8月,中国重汽一款续航超500公里、搭载800度电池的纯电重卡出口至拉美地区,为全球量产最高电量的牵引车,此次出口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示,更向全球宣告,“中国方案”已具备参与全球顶级竞争的实力。

在本次大会上,新能源展区也成为焦点。从满足高效干线物流的汕德卡G7H纯电牵引车,到解决里程焦虑的豪沃TS7增程重卡,再到灵活多能的S6EV皮卡,中国重汽展示的并非单一产品,而是一套覆盖多种作业场景的成熟新能源技术体系。这使其在全球奔向零碳运输的竞赛中占据有利身位。

▍迈向价值链高端:从“量”的领先到“质”的突破

虽然重卡产销规模登顶全球,但中国重汽能否成功跻身利润更丰厚、品牌效应更强的高端市场,仍是其面临的核心考题。毕竟,规模优势固然可贵,但能否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强国”的跃迁,才是衡量其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标尺。

对此,中国重汽展现出足够的战略清醒。其将全球市场清晰划分为高端、中高端与经济适用型三类,并坦承:在中高端及经济型市场,其产品力已可与欧美主流品牌比肩甚至超越;但在高端市场,仍处于学习与追赶阶段。这种精准的自我定位,成为其“分层突破”战略的逻辑起点——在巩固既有优势的同时,系统性、有耐心地向价值链顶端进发。

而要实现从“量”的全球第一到“质”的全面领先,中国重汽倚仗的是三条核心护城河。

wps_doc_3.jpg

首先是持续的研发投入。近8000人的研发团队和年均约30亿元的研发投入,构成技术创新的生命线。这笔持续且庞大的投入,保障了其在传统动力总成优化、新能源技术突破以及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上不断取得进展。以传统动力总成优化为例,持续的研发投入让发动机性能不断提升,燃油经济性更佳,为产品竞争力强势加分。

其次是遍布全球的营销与服务网络。前文提到,这是二十多年中国重汽国际化积累下的软实力,对手难以短期复制。它不仅是品牌信誉的体现,更是深入全球角落的运营能力的彰显。完善的营销网络能及时捕捉市场需求,优质的服务网络则能快速解决客户问题,增强客户黏性。

再次是贯穿制造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例如,硬件上,150亿元打造的莱芜智能化生产基地代表了行业顶尖制造水平;软件上,每日雷打不动的“质量早会”制度,聚焦3至5个具体议题,推动问题闭环与工艺精进。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中国重汽践行高端制造的底层逻辑。

▍结语

wps_doc_4.jpg

事实上,中国重汽的未来征程,远不止于产品出口,而是技术标准、服务体系与品牌价值的全方位出海,是一场围绕全球商用车全价值链展开的深度角逐,目标是稳扎稳打迈向价值链高端。

而以“科技赋能 装备美好”为使命担当,也凸显了中国重汽乃至中国制造业从规模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型的坚定决心,有望为中国制造业的全球跃升,提供极具价值的全新实践范例。

与此同时,规模优势不等于持久竞争力。中国重汽深知,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当前的市场规模,转化为全球认可的品牌溢价、引领行业的技术标准,以及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对其而言,登顶是里程碑,而非终点;远征,如今亦刚刚开始。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