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完善功能,努力打造国家枢纽示范区——专访营口市鲅鱼圈区人民政府区长孟鑫
作者:闻笛
2021-10-26 15:01:50

自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以来,作为东北地区当时唯一入选城市的营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两年来,鲅鱼圈区如何推进营口枢纽建设?为此做了哪些工作?目前建设进展如何?时值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之际,回答这些问题尤具启示意义和示范效应。近日,营口市鲅鱼圈区人民政府区长孟鑫为此接受了《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的专访。

屏幕快照 2021-10-26 下午2.56.55.png

(营口市鲅鱼圈区人民政府区长 孟鑫)

CLPMA(《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鲅鱼圈区作为营口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两年来如何推进枢纽建设?目前建设进展如何?

孟鑫(鲅鱼圈区人民政府区长):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选址于鲅鱼圈区内,由海铁联运区和综合服务区两大片区组成,总占地面积3.13平方公里。其中,海铁联运区位于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内,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距离综合服务区1.1公里。区域内铁路专用线无缝衔接沙鲅铁路,直接进入哈大铁路干线,便利联接沈海高速、哈大公路。主要提供海铁多式联运、保税监管、区域分拨、口岸服务、班列集结组织、冷链运输等物流服务功能。综合物流服务区位于区港口物流贸易园区内,占地面积1.13平方公里。区域内铁路专用线基础较好,辽东湾大街贯穿南北,北与华能电厂路相连,南临营口港一号门。主要提供区域分拨配送、公铁多式联运、大宗物资专业物流、绿色物流配套服务等功能。综合物流服务区与海铁联运区功能互补,双区分工协作、功能联合、资源共享。

营口枢纽建设采用“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多元合作”的开发建设模式和“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梯度协调”的运营管理模式,稳步推进枢纽规划建设和运营发展。营口港务集团作为营口枢纽的投资主体牵头单位,同时联合多家企业合作,统筹进行枢纽项目建设。沈哈红运作为营口枢纽的运营主体,同时联合多家企业合作开展枢纽项目运营。一是按照“存量设施整合提升为主、增量设施补短板为辅”的基本原则,保证项目有效落实。通过海铁联运区与综合物流服务区功能协作、信息平台业务支撑等方式,优先整合利用存量设施资源,并根据枢纽发展需要适当新建部分增量设施。二是稳定保障枢纽用地,配套高效集疏运体系。按照“空间布局集约”的规划建设要求,优先配置营口枢纽项目用地指标,采取“优先供地、快速审批、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方式保障土地供应。

目前,现有项目15个,投资总额为40.1亿元,已完成投资22.6亿元,存量投资占总投资的62%。2020年度累计投资3.05亿元,全部项目计划于2022年底全部建设完成。

CLPMA:两年来,鲅鱼圈区政府为此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主要在哪些方面发力,采取了哪些推进措施?

孟鑫:鲅鱼圈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充分利用现有土地、项目、政策资源,持续激活存量、优化增量,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进一步完善枢纽功能,努力将鲅鱼圈区打造成国家物流枢纽示范区。

一是鼓励整合与合作。立足于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鼓励支持物流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并购、参股等形式,整合域内资源,打造标准统一的物流服务系统,增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去年,我们成功促成振歧物流、百丰泰物流、金谷物流与世界500强企业浙江物产、中远海运、陕西煤业合作,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加大工作力度,善于“攀高枝”引进大型企业,夯实现有产业基础,以存量带增量,积极引导引进现代化大型物流企业,争取培育2家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枢纽建设运营经验。 

二是积极应用物流新技术构建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利用5G新技术建设智慧物流,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货物分拨、电子订货等信息系统软件和射频识别等装备技术,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物流、商贸、结算等要素信息聚集,实现物流产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枢纽+通道+网络”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三是谋划建链、补链、强链物流项目。牢固树立“项目是发展之本、是高质量发展生命线”的理念,着眼于全产业链、创新链招商、以商招商,以世界百强物流企业以及中国50强物流企业为重点,谋划一批具备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建链、补链、强链物流项目,推进中远海运百丰泰等企业引进投资,支持沈哈红运、汇丰物流、正丰仓储等重点物流枢纽项目建设,完善物流产业链,促进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四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强港区联动,突出港口龙头带动作用,主动加强与辽港集团沟通协作,全力配合支持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港口补齐航线、泊位、码头等功能体系,推进港区智能化改造升级。去年,我们深入推进港区联动,建立港区联动工作机制,与营口港联合开展了2次招商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招商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港区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港口与城市的定位,政府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好港口工作。此外,围绕已经确定的项目,逐一分析,加大服务力度,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提质增效,为后续枢纽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完善冷链物流体系,融合海铁联运,补齐短板,推动阿达尼等冷链项目建设,为建成东北亚冷链中转区夯筑基础。 

五是以突破性的政策引导物流业发展。发挥港口金融创新试验区优势,深化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认真落实物流业相关优惠政策,通过奖励扶持等方式,推动物流企业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鼓励企业提供各环节供应链金融服务,降低物流企业成本,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交易、加工、配送、金融等增值服务环节在港口落地。打造营口自贸区协同发展示范区,推进营口综合保税区政策延伸到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

CLPMA:截至目前,为加快建设营口国家物流枢纽,鲅鱼圈区推进和落地了哪些重点项目? 

孟鑫:一是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和冷链物流建设。推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开复工建设,支持沈哈红运、汇丰物流、正丰仓储、港力博星等物流枢纽项目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体系,融合海铁联运,补齐短板,推进阿达尼冷链项目二期建设,为建成东北亚冷链中转区夯筑基础。营口港盖州物流有限公司建设冷库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970万元。推动完善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础融大数据平台以及城市交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营口港智慧物流全程服务核心竞争力。

二是积极构建港区网络货运数据平台工作。以“互联网+供应链”模式,实现监管主体、运行主体、贸易主体的多主体信息互通,推动枢纽内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构建供应链业务集成和平台支撑运行体系。(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1年第14期封面专题)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