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破题县乡村快递共配,协调利益关系是关键
作者:杨云飞
2021-07-14 16:44:57

当前,政府部门对于共同配送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6月,与共同配送相关的国家指导意见频频发布。

6月2日,商务部提出,争取用5年时间推动建立城市商业体系,要健全配送网络,发展共同配送,创新末端配送,不断提高网络化、集约化、便利化水平,提高城市商业运行效率;6月11日,商务部网站发布《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提到,发展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

乡村共配是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发展共同配送,在县乡村区域相比城市更为迫切,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从乡村振兴角度来说,在国家多年精准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开始把重点转向乡村振兴,而实现乡村振兴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工业品下行,另一个是农产品上行,因此快递和物流网络下沉到农村地区就显得至关重要。第二,从扩大内需角度来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大有作为。随着移动互联网覆盖率飞速提升,广大的农民消费者也开始转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线上消费能力逐渐提升,而只有加大物流快递服务网络的下沉,才能满足他们线上消费的需求。第三,从供应端来看,无论是乡村地区,还是城镇地区,均呈现物流、快递业多主体运营的局面,这就导致同一个小区会有多家公司的快递员提供末端配送服务,而在市场密度低的乡村地区,如果仍然采取这样的多头配送形式,会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费。

而采取共同配送,快递末端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约化,干线运输的路由优化,仓内技术的升级迭代以及信息平台带来的互联互通,都符合市场现在资源共享、降本增效的需求以及国家的战略方向。

事实上,各大快递公司早已探索实践共同配送。日前,圆通速递副总裁、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相峰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介绍,2019年开始,圆通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承担了一个名为“快件物流资源共享服务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共仓、共转、共运、共配”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剑指网点重复投入、快件物流源碎片化等痛点问题。前不久该项目已通过中期考核。

“我们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整合了多家快递实施共同配送以后,场地数量减少了48%,场地集中有利于地方政府城市规划;车辆使用量减少38.98%,车辆转载率提升,城市内短驳线路优化;设备的使用数量减少37.5%,网点逐步淘汰数量庞大且操作效率低下的快件传输设备、分拨设备等;快件在网格区域内订单密度提升,导致单人次派送效率提升,这为提高职工待遇提供了可能。”相峰介绍,一系列数据表明,共同配送与全社会强调的绿色、共享发展理念是一致的。

菜鸟公众沟通与市场部工作人员安钟汝则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介绍,2019年7月,菜鸟启动了以“快递共配+农货上行”为主的乡村快递物流智慧共配项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菜鸟以推动“乡村共同配送”为抓手,持续加大在乡村物流方面的投入。截至目前,菜鸟已经在全国1000多个县推行乡村快递共同配送,设立县级共配中心1000多个,乡镇和村级共配点3万多个,帮助相应区域内的乡村快递成本减少20%~30%,人员效率提高30%。

协调利益关系是关键

由于农村用户居住分散,物流成本高,加上快递价格偏低,导致农村快递价格与成本普遍倒挂。一直以来,快递企业也一直在想方设法改变这种局面。但无论是地方政府补贴资金或是部分地方变相末端收费以推动快递进村,都只是权宜之计,并未促成县域快递企业自发、主动进村。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市场化和规模化,才能让快递进村支撑力更强,可能性更大。

近年来,部分快递企业在摸索共同配送模式,寻求集约化发展,推动人、车、场、设备的整合,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草根共配”,但这仅仅实现的是物流空间上的粗放式集中,实质上仍然是单一快递品牌在一个分拨中心或分拣场所内的独立操作,所谓快递共配,“形似神散”。

“简单来说,利益关系是各家快递公司最为看重的。”双壹咨询创始人龚福照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分析表示,首先,整合问题。合伙的生意最难做,一旦整合到一起,那各占股份多少、以后运营谁说了算等这些问题就统统出来了,这是共同配送模式推进缓慢的关键问题。其次,管理问题。整合到一起后,公司的规模随之扩大,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运营管理人员,这就涉及到谁是老大的问题了。第三,投资问题。搭建共配中心需要在设备、系统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这就考验着各主体的资金实力。第四,系统问题。当前各家物流快递公司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不尽相同,而一旦这些公司末端整合到一起后,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系统软件做支撑,就会给末端共配服务带来一些额外的操作负担。此外,人员配置、区域划分、薪酬体系、管理规章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提前筹划好,否则共同配送会陷入无序和混乱,最终导致不欢而散。

“共同配送就是将县域这一级多家快递企业整合起来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享场地、人力、运力等资源,缩小快递员配送区域,提高配送密度,通过单一品牌包裹配送集约为多品牌包裹配送,实现1+1>2的配送能力升级。”安钟汝进一步介绍,这中间,涉及到商务关系的打通,场地的整合等系统的统一。

“多个品牌的快递信息处理系统无法实现集成统一,也就无法实现多家快递包裹面单信息的混扫混派,这一长期制约县域三级物流集约化提效和规模化降本的核心难题仍未得到攻克。”安钟汝分析并介绍,菜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新梳理了商务关系,统一操作系统、统一场地、统一车辆、统一人员,做真正意义上的共配,大大降低了成本。

另外,针对上述难题,菜鸟分步打造解决方案。比如,总部与申通、中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合资成立溪鸟物流科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溪鸟共配系统”,从而能够联通各快递企业包裹信息处理系统的信息端口,实现对原先分散流动的快递信息进行统一读取和录入,帮助县级共配中心和乡镇共配站点包裹在该系统上统一处理,减少了系统切换,这样大大提高了包裹信息分流处理和系统实操效率,突破了传统“草根共配”瓶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递共同配送;在基层,县域快递公司自主成立合资公司,建立以县域快递共配中心和乡镇共配网点为依托的农村共配网络。通过分拨场地的统一选址和规划,实现快递包裹处理场地、流水线集中统一,实现成本核算、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对此,安钟汝举例说,在湖北省南漳县,借助菜鸟乡村共配解决方案,当地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百世五家快递企业融合成一家合资公司,不仅把设备、场地、人员等合并,还把经营、财务都统一起来,共用一个共配中心,五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包裹集中在共配中心进行分拣、操作。

多种共配形式并存

从组织模式来看,现阶段共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非股份制共享的商业模式,二是股份制的商业模式,三是政府主导型的混合股份共享的商业模式。前两者是市场化下企业的自发行为,后者则主要是国家政策引导下形成的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政府引导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或场地补贴,以鼓励共配的发展。“早前,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快递行业指导意见中,就曾强调过配送末端载体设施的公共属性,但现在共配面临最难的问题中就包括选址困难,而现阶段国内包括小区便利店、理发店、水果店的这些共配载体,其实并不具备公共属性。”因此,相峰建议,今后国家在城乡整体规划过程中,是否能把共配中心场地也重点考虑在内呢?当然,路权方面同样需要国家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

相峰总结认为,当下要做好共配应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做到意识转变。各家企业要打破原来的大而全的思维,开放末端共享是做好共同配送的前提;其次要完善信息系统建设,这也是共配中心搭建的必要基础;第三要建立共配行业标准。包括信息互通的标准、服务的标准等。(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1年第13期)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