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有所不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似乎人人皆是如此,人人都能做到。但仔细推敲,发现其实有所误解,因为忽视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能为。
当一个人在能够做到的时候,面临着很多选项和诱惑的时候,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才可称之为高境界。反之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只不过是“有所能有所为,有所不能有所不为”罢了。
这两种情形完全不同。
人类的欲望似乎超乎自身的想象。在满足一个个欲望之后,人们通常会重新建立新的欲望,这几乎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欲望包括想要获得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有时候是金钱、权力或社会地位,有时候是满足征服欲、获得尊重等等。
因此在能为的前提下,仍选择有所不为,从根本上来说是与本能的一种对抗。当然,对抗本能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一门必修课。但试问这门功课能够及格的人有多少?能够获得高分的人又有多少?
或许有人会信誓旦旦的说:尽管我现在不为的同时确实也不能,但假使有一天我能,也依然会选择有所不为。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不忘初心?更何况,想象和现实完全是两码事。即使是非常客观公正之人,能够100%做到设身处地的概率也接近于0。
换句话说,真有那么一天,当更多选项摆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自己究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最近有句流行语“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全部都要”,也许并非是一句玩笑话。
在能为的前提之下,有所不为相当于做减法。人们一路向前,习惯于持续不断的做加法,这过程并不容易。但是,加法做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做减法会变得更加重要,往往也更难。不光为人处事如此,做企业亦如此,在一路向前、高歌猛进的同时,一定别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记得复盘和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可否认,每家企业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但这一点基本上是普遍原则、相对公平的,并且企业之间之所以区别开来,主要还是管理层及团队的思维、理解、执行力和信念不一样,归根结底“事在人为”。同时需要认清的是,全部都要而不做取舍,其实正是一些企业寿命有限、此消彼长的主因。(2020年第21期《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卷首语)
让AI为我所用,为广大客户所用——访康明斯中国数字化总经理洪云 |
2025-04-24 15:11:30 |
全国政协委员王先进:科技创新为翼,智慧物流提速 |
2025-03-11 12:53:25 |
全国人大代表王建清:培育现代化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
2025-03-10 08:48:03 |
康明斯完成低碳动力产品线最后拼图 |
2024-11-15 13:29:58 |
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七届进博“全勤生”,念好主运“服务经” |
2024-11-12 12:2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