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积极构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作者:席悦
2020-01-01 10:50:1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多项内容涉及到邮政、快递和物流领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多项内容涉及到邮政、快递和物流领域。《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并要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推动邮政企业“混改”、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打造邮政快递核心枢纽、构建国际寄递物流供应链体系。 

配图.jpg

《纲要》刚一公布,就引起了物流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物流正在变得愈加重要,逐渐成为促进群众消费升级,扩大内需的重要行业。《纲要》提到,我国将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随着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快时效、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将更加普及。

不过,“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想要全面建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物流企业自身水平不断提升,技术不断叠加,供应链不断延续,才有可能实现的。

国家政策、基础设施支持

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提出,我国交通运输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中,到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2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5倍;高铁从无到有,达到2.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全国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达12.7万公里,是1949年的1.7倍,居世界第一;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是1949年的148.6倍;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235个,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是1950年的412.1倍。

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物流、财力,为物流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此,快递行业知名专家赵小敏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张交通网的建设,夯实了快递、物流的基础设施,能够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创造了基本条件。他认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的目标非常明确,国内24小时达、东南亚等周边国家48小时达、全球72小时达也是快递企业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相信在交通强国和邮政强国的建设背景下,很快可以实现。

技术推动物流转型升级技术

借助交通便利,各大物流企业也在积极通过升级时效、加快产品流通推动物流发展。

据京东物流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当前正大力推动“城市群半日达”和“千县万镇24小时达”两大时效提升计划,聚焦全国城市群升级“211限时达”服务,针对低线城市及县乡地区普及“24小时达”。

9月中旬,京东物流上述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包括京津冀、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全国十余个城市群,京东物流“半日达”(即“211限时达”)服务已成标配,“24小时达”城市平均覆盖率已近95%,并且该时效服务范围正在迅速扩张,全面推动区域战略融合发展。京东物流网络规划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07年搭建物流网络开始,京东物流网络设计的核心就是将商品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截至目前,京东物流已经在全国布局了超过600个仓库,包括中心仓、区域仓、城市仓、本地仓、前置仓等规模不一、不同层级的仓库,在各城市群中形成了“一主多辅”的多层布局形态。

在京东的仓库中,自动化一直备受关注。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供应链咨询中心兼无人仓项目负责人章根云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10月,京东物流建成了B2C全流程无人仓,到现在,京东物流无人仓的拆零拣选作业的效率是传统作业模式的8倍以上,拣货准确率可达到99.99%。按照以往传统经验,拆零拣选是库内运营环节耗费人力最多、最有可能出现出库瓶颈的环节。可喜的是,科技的进步正在逐渐攻克这个难题。操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为京东物流实现“211限时达”和“千县万镇24小时达”的服务提供了充分条件。

此外,5G技术的发展也将为物流行业带来质的飞跃。昆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献军此前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5G技术对物流场景的改变是令人惊艳的,此前很多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在5G技术下都可以实现。他列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原先物流仓储中所使用的AGV由于在4G技术下,无法实现实时操控,所以每一台机器都会自身搭载较高配置的处理系统,使得机器的造价很高,让不少企业在实现自动化的道路上望而生畏。但是在5G技术下,由于低延迟,可以远程操控自动化设备而无误差,这就可以使机器的处理系统统一放在“云”上,减少机器本身的造价,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物流行业实现自动化,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打通供应链体系

实现“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的要求看来似乎有些苛刻,但实际上,京东物流在去年“双11”期间就已经实现。去年,泰国曼谷市民11月11日零点后在JD CENTRAL下单,当天8∶28就收到了京东小哥送来的包裹。据悉,目前在曼谷地区,消费者已经可以享受到京东“上午下单,下午送达”的极致配送服务。

事实上,单纯做物流是没有办法实现提速的,更需要在供应链上下功夫。山西穗华物流园总经理李秀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单纯做物流的企业在上游会受制于厂家、供货商的选择,在下游则有超市、零售商的制约,即使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出现仓储出货不及时,与干线运输衔接不畅通等问题。只有把链条上的所有环节都聚集起来,才会形成一套高效的解决问题方式。

钟鼎投资创始人尹君平此前曾介绍,我国现有物流资源总体来说是过剩的,使用效率还不足,因此还需结合技术手段深度协同社会资源,最终实现一站式服务。

京东物流去年10月宣布正全力搭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生产、设计、物流等全链条的优化,依靠技术和模式创新贯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通过多方面合作提升整个社会的供应链效率,节约供应链成本,将社会物流成本降到5%以内。

对此,京东物流CEO王振辉曾表示,京东物流搭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的目标之一是在全球构建双48小时通路,实现中国48小时通达全球,并提升世界其他国家本地物流时效,实现当地48小时送达,帮助中国制造通向全球,全球商品进入中国。目前,京东物流已逐步将引领全球的时效和服务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实现落地。

章根云则告诉记者,供应链在一个企业的业务变化、业务战略下,作为物流企业,“如何去规划承载业务的战略,如何做好物流的战略”成为关键。

(本文发表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19年第20期)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