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5.1专题策划】快递小哥:整条街最快乐的仔
作者:席悦 杨云飞 庞彪
2019-09-03 10:50:10
3月17日,林桂盛站到了北京雁西湖国际会展中心的领奖台上。

配图1.jpg

林桂盛:德邦“金星快递员”是怎样练成的?

3月17日,林桂盛站到了北京雁西湖国际会展中心的领奖台上,跟他的233名同事一起,作为德邦快递2018年服务品质考核最优的“金星快递员”,从公司董事长崔维星手里接过价值10万元的“金砖”奖励。这是林桂盛第二次拿到德邦金砖奖,2017年他也荣获了“金星快递员”的荣誉,连续两年从德邦全国6万余名快递员中脱颖而出。

成功减肥,从游戏迷变成工作狂

看到眼前这位外表精壮的小伙子林桂盛,谁能想到5年前他曾是个200多斤的胖子呢?

2014年,在失业与失恋的双重打击下,林桂盛把自己封闭起来,关在屋子里狂打了三个多月的游戏。当他再走出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胖到了200多斤。家人不愿看到林桂盛继续沉沦下去,让他去德邦应聘快递员试试。

“刚到德邦时,因为自己是新人,没什么客户,每天早上八点半上班,到下班时间就回家,偶尔也帮老员工整理货物加一会儿班。”谈起近几年自己的工作变化,林桂盛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回忆,慢慢的随着客户的积累,他没有了上下班的具体时间,并且晚上6点到凌晨2点常常是他揽件的高峰期,“只要有客户电话,我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的。”为了方便工作,林桂盛搬到了公司附近住。

众所周知,德邦快递主打大件快递,且承诺“上至60公斤,100%免费上楼”,不难想象德邦快递小哥的工作负荷相比其他快递企业更大。林桂盛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每天他需要送50单左右的快递,在高峰期甚至达到150~200单,一车货物的重量基本上是400~500公斤。“在这样的劳动强度下,大概工作了一年时间,我发现自己瘦到了160斤。”减肥成功更像是辛苦工作的额外奖赏,让林桂盛更加自信、也更热爱这份工作了。

经过四年多的基层快递工作锻炼,林桂盛已经从当初的网瘾青年成长为一名有担当的“金星快递员”。而作为“金星快递员”要做到连续12个月零投诉,就要求他既要有孔武有力的肌肉,扛得起大件,更要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与服务态度,禁得起客户的评判。

“工作这几年来,我不断修正自己的三观,发现自己过去荒废了很多时光。”五年的转变十分显著,“现在玩游戏我会觉得很空虚,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把游戏瘾戒掉了。”他说,在德邦当快递小哥,带给他满满的正能量。

目标明确,希望从部门经理晋升为区域经理

今年1月,在进入德邦的第五个年头,林桂盛成功升职为部门经理,带领着一个20余人的团队。

“我是从基层做起来的,充分了解到一线快递员的艰辛。”以往只要干好自己工作的林桂盛,现在还需要为属下的20多个兄弟打拼。看到不少快递员在拓展业务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作为部门经理的他就得义无反顾的在这方面多作努力。

“去年我们部门的营业额是50多万,今年争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翻一番,达到100万元。”谈到对未来工作的规划时,林桂盛直言,“希望在两年内能完成再一次职业晋升,做到区域经理。”

从200斤瘦身至160斤,成功戒掉网瘾,连续两年成为德邦“金星快递员”,并用五年时间从快递小哥成长为部门经理,林桂盛无疑用他的华丽转身书写了一部励志之作,而这故事正激励着更多的快递小哥奋力拼搏。

 

配图2.jpg

潘虎:四年零差评的苏宁“火箭哥”

28岁的潘虎,是苏宁物流大军中的一名快递员。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得不说,快递员大军真是“藏龙卧虎”。

“一直以来,我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潘虎对《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的记者说。

积极进取,因速度快被称“火箭哥”

这是潘虎的第二份工作,刚退伍时,他曾在一家企业做仓储管理,由于那份工作过于安逸,富有挑战精神的他难以适应。他了解到,苏宁在退伍军人就业和发展上有很多支持政策,薪资福利及晋升通道均优于同行,于是他决定加入苏宁物流,成为一名快递员。

在潘虎看来,人应该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现在,他还担任苏宁物流“快递小哥”党支部的组织委员,这个党支部是苏宁党委专门面向“快递小哥”成立的基层党组织。在这个新的岗位上,潘虎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做好表率,带动其他“快递小哥”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服务工作中去。

目前,潘虎负责的配送区域位于南京徐庄软件园。四年来,他几乎跑遍了他所负责区域的所有小区,每个区域都完成10万多单的配送服务,行驶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且难能可贵的保持了“四年零差评”的优异表现。相信这样的成绩,在全国的同行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荣誉属于表现卓越的人。2015年入职苏宁物流的快递员潘虎,已经连续三年获评全国优秀快递员。去年和今年,他还连续入围“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评选。

随着苏宁对配送时效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当日达”到“准时达”,从1小时到30分钟……在配送时间上,没有最快,只有更快,正因如此,在苏宁易购的顾客给潘虎的好评中,出现最多的就是“火箭哥送货服务好”等类似话语。

业绩好、热心肠,每年至少拿出一天工资做公益

除了业绩好,潘虎还是一个热心肠。去年8月24日,潘虎像往常一样忙碌着给客户派件,在到达其中一户人家时,他发现家里只有一位老奶奶,并且脸色不太好。“老奶奶在收货之后,突然脸色发白,瘫坐在地上,连喊头晕。”在《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的追问下,潘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是夏天,在南京室内不开空调气温能到40度左右,我估计她是中暑了。”由于担心老人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潘虎立刻联系老人的子女并拨打120电话,同时还将老人背到楼下等待救护车。“当时,因她的子女无法立即赶回,我便跟随救护车将老奶奶送到了医院。”等老人的子女到达医院之后,潘虎才放心的离开。

在潘虎看来,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想到在事后,这位老人的家属特意找到了他,并送上锦旗。作为一名快递小哥,潘虎每年都会拿出至少一天的工资参与公益活动,这一点令很多人感到汗颜。四年来,他已累计捐助了贵州3名贫困儿童上学。

从去年开始,潘虎的工作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比如苏宁小店在社区的即时配送,生鲜商品的冷链配送等等。相信在日益强大的苏宁体系中,不断接触新业务场景的潘虎,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配图3.jpg

栾玉帅:不愿跑马拉松的厨子不是好快递员

“不愿跑马拉松的厨子,不是好快递员。”这是栾玉帅常说的一句话,今年34岁的他加入京东快递员队伍已经有四年时间了。在当快递员之前,栾玉帅曾经做过厨师,也创过业。

不辞辛劳,在服务中感受快乐

为何从餐饮业转向快递业?栾玉帅的回答非常直接,“在京东做快递员,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而且在送快递过程中能结识到很多朋友,这是一份让我感到快乐的工作。”

在日常的工作中,栾玉帅是很忙碌的。眼下,他主要负责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附近三至五公里的配送任务。每天早晨7点钟,他就要到站点盘点货物,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时间主要取决于当天的快递数量,目前日均派件量是150件,高峰期会达到600余件。”他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的记者透露。

从入职开始到现在,四年来栾玉帅一直在大钟寺附近工作,很多老客户对他已经非常信任了。在栾玉帅的配送范围内,有位老奶奶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房子的六楼,下楼采购很不方便,基本上都是她的子女帮她网购水、大米等生活消费品,虽然这些物品很重,但栾玉帅每次都会亲手将物品送到老人家里,离开时还顺手将门口的垃圾带走。

“老人行动不便,我就力所能及的做到最好。”栾玉帅说,每次他看到老奶奶感激的眼神,便是客户对他工作的最大肯定。

拓宽业务,将工作与兴趣有效结合

去年,京东开始启动揽件业务,这给栾玉帅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以前,我们只做派件,每个月基本都能知道大概可以挣多少钱。现在,开启揽件业务后,只要拓展客户,在收入上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他对《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说。

而在拓宽寄件客户上,栾玉帅有自己的奇招。2017年,他第一次参加了北京马拉松比赛,并且顺利跑完了半程。自此之后,栾玉帅对于跑步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工作结束后,他都会去周边的学校、公园跑步,同时积极参加各种马拉松比赛。

自2017年接触马拉松以来,至今他已参加5次全马、3次半马。去年他以1小时27分的成绩跑完北京半马,今年他更是取得了1小时14分41秒的好成绩,在12425名男选手中排名第19。

两年来,在跑步过程中,栾玉帅结识不少跑友。“我在跑步中发现,越优秀的人越自律,跑友中有很多优秀人才,包括有自己的公司。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爱好,他们都很愿意将收寄快递的业务交给我,成为了我的大客户。”栾玉帅高兴的说,就在前段时间,他还因为跑步接下了跑步团中的服装收寄单子。

截至目前,栾玉帅已先后获得“海淀区最美快递员”“京东沙场精锐奖”多项荣誉。“能把兴趣与工作结合在一起,是很幸福的,这是跑步带给我的,也是快递带给我。”他自豪的说。

 

配图4.jpg

郑彦兴:从IT高管到快递加盟商

2014年7月,郑彦兴毅然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稳定工作,投入到全新的快递业中。如今,作为百世快递北京丰台区富丰分部的网点负责人,郑彦兴每天与快递员们一样起早贪黑,“现在做快递虽然有风险,也很辛苦,但比较自由,也很有挑战。”4月24日,郑彦兴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虽然现在每天很辛苦,但是感觉很踏实。

IT高管转行做快递加盟商

加入快递行业之前,郑彦兴是一名IT高管,在一家主要为政府部门服务IT企业工作,收入稳定,一切按部就班。

“那时每天的工作都是差不多,自由度相对比较少,我就想换个工作试试。”郑彦兴对《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的记者说,在认真思虑后,他看准了发展势头不错的快递业,毅然决然的加入到物流大军之中。

现在,郑彦兴负责的北京丰台网点拥有50多名员工,服务范围主要是北京西南四环与西南五环之间,平均每天的派件量超过6000件,收件量达到60000多件,并且还在继续增加。而每逢“双11”电商大促,派件和收件量无疑会成倍增加。

除了北京丰台网点,今年4月初,郑彦兴还看准了河北廊坊开发区的市场,又建立了新的网点。虽然是新的网点,但目前每天的派件量和收件量已经分别达到了1000件、20000件左右。

“再过两个月,我做快递就整整五年了。”带着些许感慨,郑彦兴说,从陌生到熟悉,不知觉中,他对快递这个行业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在他看来,快递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并且不光是量的增长,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推动下,行业正在变得非常高效。

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以前分拣主要靠人力,现在有了自动分拣设备,效率大大提高。再如,现在使用电子面单,还可以线上支付,既方便又省时。”谈到这里,郑彦兴还特别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的记者介绍说,百世的S9系统就是在行业内做得非常好的。

呼吁政府合理规划城市快递网点

在行业发展、事业进步的同时,郑彦兴也正面临的一些难题。“政府部门对于快递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比如消防、安监等。”郑彦兴表示,对于快递企业来说,这么做能杜绝安全隐患是好事,但在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他也希望能够给予相应的支持。

作为快递末端网点的负责人,郑彦兴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对区域快递发展有一个长远、清晰的规划,“要从引领的角度带着企业往前走,而不光是从监管的角度让快递企业知道不能做什么。”令他感到为难的是,在此之前,他们在一年之内搬迁了三次仓库。

“快递已经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快递配送仓库的城市是功能缺陷的城市,将快递配送网点全部迁往郊区也不现实,既增加了社会的物流成本,增加了城市交通拥堵,更不符合便民利民的需求。”郑彦兴呼吁说,现在城市合规的快递仓库很少,希望政府部门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合理规划,尽快行动起来加以解决。“比如,在每一个区布局一定数量的仓库或配送站,可以规划好布网地点和建设标准。”他同时表态,“我们乐意共同参与建设。”

 

配图5.jpg

李会建:感恩念旧,真性情的快递小哥要转行

“十年来,我的心情第一次这样糟糕。”近日,圆通快递小哥李会建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诉苦:因为大客户搬家,他的业务量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收入也从几万跌至几千。这事让他心里感觉很不平衡,甚至因此萌生了跳槽的想法,这是十年来他第一次有了转行的念头。

十年奋斗,曾是“整条街最快乐的仔”

2007年,他来到了北京,做起了保安工作,一个月才挣400多块钱,这与他的梦想差距太远。一年后,机会来了,电商行业发展迅猛带动了快递业的显著增长,李会建迅速抓住机会,摇身成为圆通速递北京分公司的一名快递小哥。

“做快递员的第一个月我就挣到了1000块,当时心里乐滋滋的。另外,相比之前做保安的沉闷无趣,做快递员后,我每天骑着自行车驮着快件,穿梭在复兴门大街与阜外大街上。”李会建笑着对记者说,用时下的流行语来说,感觉自己是“整条街最快乐的仔”。

正是这十年中,电商行业越来越发达,李会建负责的配送范围因此不断缩小,之前他一个人负责的区域现在需要十个人负责。尽管如此,他每天的派件量依然大幅猛增,由之前每天的三四十单到现在的两千多单,这让李会建的内心感到无比满足。李会建还透露,2011年他妻子也在圆通做了客服,可以说,夫妻二人步调一致,同时踏进了快递业。

“我每天早上六点左右起床,兴致勃勃的到公司去分拣出我负责区域的货件,那种感觉真的像是在捡金子。”李会建坦然的表示,这样说他并不怕别人说他爱钱,因为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一点都不可耻。经过这十多年的努力,李会建不仅在自己河南老家的县城买了一套房子,还在郑州市区也买了一套房,同时小轿车也配上了。

大客户搬迁,落差很大要转行

“之所以有这样的收入,不仅要感谢圆通给我的工作机会,更要感谢像中物联、南水北调局、水利局这些我服务过十年以上的客户,没有他们的照顾,我是万万不会有这样的工作收入的。除此之外,和他们打交道这么多年,让我感受到了犹如同事、朋友般的待遇。”李会建举例说,每次去收件、派件,他们都热心的给我分享一些零食,看我热了会给我递一瓶水,这些不经意间的小关心,他都记在心里。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很冷,我去中物联的大楼里收件,有位领导看我穿的有点单薄,她随手就拿起一件崭新的棉袄递给我,说小李你穿上吧,这是我给我老公买的,但是因为号码有点小他穿不下,你拿去穿吧。”诸如此类的事情,让李会建觉得无比感动。

但是,现在这些老客户都搬走了,用李会建的话描述这种感觉,就像是被“丢下”了一般,业务量也急剧下降了。

“现在感觉,可能到了我该转行的时候了。如果继续干这行,我还得从零做起,但我不想走回头路了,也许是时候试试自己在其他行业中的潜能了。”李会建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的记者透露,“毕竟我不能一辈子只做快递员,虽然我也十分不舍,但人始终应该往前看。”他说,可能今年年底他就会离开其为之奋斗了十年的圆通速递,“十年的青春献给圆通,我无怨无悔!”李会建一番真挚的话语,表露出了他念旧情、懂感恩的真性情。

(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19年第9期“封面故事”栏目)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