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都说物流供应链不好干,“老字号”园区来当“新货主”会有什么不同?
作者:闻笛
2019-04-02 10:50:10
在传化物流做到这一步之前,或许谁都没预料到。

在传化物流做到这一步之前,或许谁都没预料到。

毕竟,自从19年前传化首次提出“公路港”的概念和定位,传化物流在不少业内人的心目中一直就是中国公路港的“老字号”,是园区领域的“带头大哥”。

当前,传化却开始从服务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向服务制造、商贸企业延伸,做起了智能物流供应链服务——很多人眼中的“好生意”和“难生意”。传化此举意欲何为?优势何在?又会给物流业带来怎样的启示?种种疑问,随着传化网供应链服务的深入推进,不断的涌现出来。

配图3.jpg

(杭州传化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

升级供应链服务平台,传化已获近千家大客户

传化智联升级做物流供应链业务,绝非“心血来潮”。2018年传化智联的相关数据和业绩表现,足以说明其向货主端的服务延伸确实是动真格的了。

传化涉足物流供应链服务,这场聚焦“货”的业务转型,其实在三、四年前就已开始,并且此后一直不断延伸和深化。传化智联(002010)4月15日批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目前,传化供应链业务已经累计服务856家大客户,涉足汽配、纺织、3C、家电、粮油、农资、化工等众多行业。在过去一年里,传化不断深化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供应链、智能化、金融服务、平台对外合作等内容的建设升级,全网完成物流运单量1815.4万单,GMV(运费)1345.9亿元,累计服务物流企业25.71万家,服务各类货运车辆430.4万辆。

2018年,传化智联实现营收201.48亿元,归母净利润8.19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85%、74.47%。其中,公司布局多年的智能物流业务增长迅猛,实现归母净利润7.30亿元,同比增长123.26%。

对于去年净利猛增超七成,传化智联多位高层近日在2018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给出了解释,“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逐步爆发;园区经营随着公路港的迭代和升级,经营质量进一步提升,营收增加;供应链业务质量提升,利润率提高。”

智能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传化是怎么做的?

一个首要的问题是,传化的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是怎样的?按传化智联方面的说法,主要是围绕以传化城市物流中心仓运配为核心的供应链业务。

一个个服务案例收效良好,降本增效十分明显:四川的美酒通过传化提供的“仓配运”解决方案,送到老百姓手里,成本降低了30%;农资产品由传化提供省级“统仓共配”服务,并在传化网智慧系统的加持下,效率提升了50%,成本降低30%,每吨综合物流成本由860元降至640元。

重庆朗固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强在轮胎行业已经做了十余年,深知物流在轮胎行业的重要性,他的公司代理十几个知名品牌的轮胎。“选传化,没让我后悔。”詹强日前对《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给出了现身说法,“目前,我们跟传化的合作时间不到半年,但管理成本已经明显下降了,后期随着发货量的激增,成本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以前都是我们自己管理,从仓管员到司机、业务员、财务,物流仓储就得十几个人,还需要配上一个仓库管理经理。现在随着人员成本、仓库成本的日益提高,成本水涨船高。”詹强说,他也寻找过第三方仓库管理供应商,但经过磨合发现,大量的精力耗费在仓库拣货、车辆调度、路线优化等细节问题上。

而成都传化智慧物流港通过“统仓共配”合作模式将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在不同客户之间进行有序配送的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将来自不同货源的货物集约起来,由一个或多个配送企业对一家或多家用户按指令进行配送。共仓使物流配送实现“公交化”,不仅降低了成本,车辆使用效率也大幅提升。

仓库管理,看上去很简单,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拿轮胎来说,其仓储人员就需要具备轮胎专业知识,“轮胎的型号分类是非常复杂的,单就‘马牌’一个品牌的轮胎就有200多种,而且从外观来看差异并不明显。”詹强说,一般专业的仓库管理人员初次接触轮胎行业,要花3个月时间学习辨识轮胎型号。

为此,成都传化智慧物流港团队就在服务和管理方面下苦工。仅仅用了一个多月,在仓库管理过程中,对于轮胎仓储管理每一步的流程不断的复盘。在条形码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结合的同时,用心在每一个轮胎上都加注醒目的标签,标明产品、生产日期和规格,并做到先进先出,避免出现大量的临期产品或滞销产品。传化团队就快速能准确高效的完成分拣。这样的效率连詹强都颇感意外,“甚至比我们自己做的都细致。”他由衷的赞叹。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深耕每个服务客户的行业,把功夫做细。”作为成都区域云仓负责人,成都传化智慧物流港总经理葛韩旭说,“我们不能简单地站在物流行业思考问题,更要站在客户角度去帮他解决问题。”

配图4.jpg

(成都传化智慧物流港农资仓)

“地主”跨界当“货主”,究竟有哪些优势?

究竟为什么,传化智联能够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这件事它真的能干好吗?明明是不同的领域,千差万别的操作“姿势”,不同“星球”的落地团队……

事实上,差别并不在于这些,而主要在于思路。思路上想通了,所谓的障碍其实是可以逐一跨越的,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尤其如此。所以说,思路决定出路。

对传化智联而言,作为“公路港”或者说“城市物流中心”是为各类物流企业、货车司机和货车提供服务,而这些服务对象们则是服务于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等大货主;向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延伸,传化网则是直接为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等大货主提供服务。

由此可见,传化智联这一步操作的背后实质是向供应链的上游延伸,从服务物流企业、货车司机,继而再向服务货主端进行延伸,其中形成业务闭环的商业逻辑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传化去承接行业供应链的解决方案,承接大型商贸和制造企业的物流供应链业务,然后整合物流企业和运力资源来提供服务。”5月24日,传化智联高级副总裁李绍波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介绍说,“为B端企业或某个行业的制造企业提供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或者说物流总包业务,背后肯定需要一系列能力的支撑。”

这些能力有哪些?传化智联准备好了吗?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而这也可以说是传化向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延伸的四方面优势。

首先是硬件条件的优势。显而易见,传化智联有实体平台以及这些平台整合起的服务能力、服务资源和服务场景。“到2018年底,我们在全国投入运营的城市物流中心有68个,形成了实体基础设施的网络。”李绍波表示,“物流服务必须要有线下的场景和服务能力,无论是针对货主端,还是物流企业、货车司机等用户端的合作伙伴,都需要有线下的载体来整合。”

正是由于具备了连点成网的城市物流中心及其整合起的各类资源,传化网就具备了提供“仓配运”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以其中的“统仓共配”服务为例,一是仓:通过传化提供的“共仓”,可以多个商家共用一个仓,人员、设备、仓储的成本节约是显而易见的。二是配:基于对相同行业不同商家的“共仓”及收货方对多品牌的需求,传化网实行集约式共同配送,可以充分发挥其“公路港”内外运力丰富的优势,整合低成本的社会配送车辆。

其次是传化网的智能化系统的软件能力,既包括传化全国公路港的中后台智能系统,也包括为B端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的仓干配系统。“如果说传化网遍布全国的公路港网络是一台电脑,用手可以触摸到的,那么智能化系统就好比是电脑的操作系统,可以安装各种软件的操作系统,将传化网上的所有实体平台及各类服务产品用信息化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整体,贯穿供应链的全链条。”传化智联副总裁项天成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公司正在探索5G在产业端的落地,我们与中国电信、华为在公路港探索5G+云眼+AI的智能物流应用,通过园区高清监控、无感停车、无线扫码、机器人巡检等实现集、分、储、运、配全流程智能化。”

在智能化系统的研发方面,目前传化智联既有独立的团队和子公司,包括智联慧通和2017年收购的硕诺信息;也有合资公司,比如与中国电信合资的天翼智联。其中后台智能化研发团队可以为针对商贸企业、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订制化的智能信息系统,并可以跟传化网的金融服务整合在一起。比如,传化网的仓干配系统:使用传化自主研发的仓干配系统,应用到订单管理、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等全场景,通过流程优化、路径优化和大数据,提升操作效率,让货物“先进先出”,能够让库位高效应用,同时显著降低差错率。

第三个是传化网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包括支付、保理、保险和融资租赁等等,满足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包括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和个体司机等提供相应的货款、运费结算、保险、保理、贷款融资、租赁等诸多金融类服务需求。比如,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银行心里不踏实。但智慧公路港云仓可以通过代理监管仓单货物,并通过自有运力的切入实现全程监控,进而能够连接金融单位,为企业嫁接金融服务。

第四个独特优势是传化懂得制造业。众所周知,区别于传化物流19年的发展历史,传化集团距今已有33年的历史了,并且本身发迹于化工制造。因此,传化向供应链服务业务延伸,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懂得制造业。

可以说,扎根物流业19年的时间积淀,已经使传化足以具备了供应链行业解决方案的实力,并在当前显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优势,就像春天里破土而出的绿芽一样,在供应链服务上无法抑制的爆发出来。

传化物流19年转型记,从“公路港”到“智能网”

可以说,传化之所以能够向供应链管理业务延伸,背后依托的是传化公路港19年发展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模式的不断转型、迭代和发展。19年来,从单个园区到全国连锁复制,从公路港到城市物流中心,从线下到线上,再到形成“物流+互联网+金融”的传化网,传化物流在不断进行自我蜕变,如今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智能物流网络,传化智联则是这张智慧网的平台运营商。

“尽管我们的业务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但本质和核心始终没有变,只是在不断的深化和迭代,整个‘进化史’可以说是自然而然、时势使然。”近日,传化智联副总裁沈建康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介绍说,“同时传化对于制造业的了解,以及物流战略的不断深化和迭代,也是传化深耕物流业自然而然、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

目前,传化智联的业务架构已经形成“136+N”体系,即以打造一张中国智慧物流网络为核心,以城市物流中心、智能服务系统和支付平台三大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打造物流供应链服务、金融服务、园区综合服务、车货信息服务、智能制造服务、物资供销服务等六大服务体系,对外链接、赋能N个企业、平台与合作伙伴。

具体到供应链服务的相关产品既有完整的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智能化系统,以及金融服务;也有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当然也少不了基于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的各类集分储运配服务。从服务物流,逐步向服务生产制造延伸,目前传化智联正在内部倡导“一港一行业”,“我们目前关注的主要是供应链业务的质量,而非流量。先做透、做好一家企业的供应链服务,通过一家企业服务好一整个行业,并在供应链的业务中嵌入互联网金融服务和数字化的应用和发展”沈建康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如果每个公路港有了两到三个代表性行业,结合不同地域的产业结构,我们基本上就能将服务覆盖到各行各业。”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