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危化品运输安全亟待升级
作者:席悦
2019-03-08 10:50:10
在危化品运输中,道路运输占比约为60%。如何进一步升级危化品道路运输途中的安全保障,成为相关政府和企业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3月21日,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天嘉宜公司)引发的“3·21”响水爆炸事故已造成78人遇难。按照我国安全事故标准,死亡人数超过30人以上,就属于特别重大事故。根据公开资料介绍,此次爆炸物质为苯,具体爆炸原因目前尚未正式公布。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大致有废料仓库、苯罐、天然气站起火引发爆炸的三种可能性。

配图4.jpg

时隔一天,3月22日,湖南常长高速由西往东方向,一辆从河南开封开出前往湖南、广西的柴油旅游大巴车突然起火,并造成26人死亡、28人受伤。经过警方调查,客车起火事故原因系乘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车。

响水爆炸及湖南常长高速事故的接连发生,为危化品的存储、运输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为此,应急管理部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危化品、煤矿、非煤矿山、消防四个行业领域专项执法检查。

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展开有关危化品的相关检查。比如,北京市要求各部门结合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城市风险评估、行政许可等工作,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客运车辆的安全管理;山东要求全省危险化学品、涉爆粉尘企业在三日内完成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各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在一周之内完成相关企业检查;湖北省在3月底指导督促企业高质量完成危化品安全风险摸排和信息录入工作;吉林、河南等省份要求在2019年6月底前,对完成对危化企业的排查录入工作;甘肃省至7月底开展危化品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天津市从3月23日起成立检查组,展开为期20天的危化品风险源地毯式彻查。

由于危化品的特殊性,如何进一步升级道路运输途中的安全保障,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

危化品运输新标准已实施

在4月2日下午召开的石油行业智慧物流和供应链安全研讨会上,交通部运输服务司货运与物流管理处处长余兴源介绍,截止2018年年底,共有1.15万户危险品运输企业,37.5万辆危险品运输车辆,150万名从业人员。目前,我国每年完成的危化品运量大约为11亿吨。在整个综合运输体系里面,道路运输在危化品运输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占比约为60%。

余兴源认为,目前在危化品运输方面,有两大短板亟待补齐。第一个短板是托运和充装环节管理的漏洞,此前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在承运人身上,但是危险品运输源头是化工企业。如果把安全责任的重点放在货主企业,安全管理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在托运和充装环节,相关的法规规定还不够明确,对于托运人和装货人责任和业务界定不够清楚。

第二个短板是常压罐车、罐体检验的漏洞。在整个运输装备当中,接近一半是罐车。近几年发生的事故,绝大多数都是罐车引起的。在整个调研过程当中,就发现很多罐车是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让危化品运输更加的规范,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于2014年开始组织制订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以下简称《规则》)(JT/T 617-2018)于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则》中对危险货物分类、包装、托运、装卸、运输等环节的操作要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前,我国危险货物运输常见国家和行业标准有100多个,其中包括危险货物相关标准63个,包装容器相关标准41个,专用车辆相关标准13个,运输操作管理标准7个等。标准内容非常分散,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运输企业很难掌握。同时,标准众多但涉及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却没有明确规定。比如:“一品一罐”的问题,到底一种罐是否还可再用于运装其它危化品、装哪些介质等,现有标准没有明确说明。事实上,对于危化物流企业来说,很多罐可以做到“一罐装多品”,这样有利于提高储运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还存在各个标准衔接不畅的问题。危险货物运输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包括托运、充装、运输、收货等。此前,这些环节上的各参与方之间,各自遵循各自的标准,相互之间缺少衔接,有时货物托运人不了解运输企业遵循什么标准,托运人也不了解运输企业遵循什么标准。新标准的出台,势必将带来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也将助推行业建立更加安全、高效的危化物流运输体系。

探索智慧化升级

石油属于易燃易爆物,在运输过程中都使用特有的油罐车。在近几年的新闻中,不时会有油罐车相关的安全事故发生。中国石化集团高级专家王维民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介绍,之前有不少油罐车的司机存在偷油、换油的情况,这不仅仅是公司财产的损失,更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不少司机为了不被发现,换油时间为三分钟左右,那么油的流速就会非常快,但是按照国家标准以及国外的标准,油速每秒不能超过四米,一旦超过四米,就会释放静电,如果这个时候有火源,就会造成重大事故。”王维民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另外,如果在换油之后出现阀门漏油的状况,后果更加不可想象。由于我们的民用车是不带阻火器和消火器的,如果民用车行驶在漏油带后,在行驶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小小静电,都有可能随着漏油带直追油罐车。”

为了避免因为漏油、偷油、换油造成安全事故,石油行业也在不断探索。王维民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展示了石油行业五代防控手段的衍进。第一代是物流铅封,基本30秒司机就可以破解;第二代是电子铅封,增加了GPS定位,需要刷卡才能打开,还能对车辆的位置进行监控,但后来发现,只要在计算机上进行运算,就可以得到这个ID的复制密码;第三代是视频监控,但在大雾天、或是在夜晚,后边的车把大灯一开,视频监控就无法拍摄到影像,所以不少司机会选择到GPS较弱的地方,将视频监控进行遮挡后进行偷油;第四代是电子锁,是由海关锁演变而来,但一旦网络被破坏,阀门也是能轻易打开的。

第五代技术是智能锁,被视为目前最安全的防控手段。智能锁控系统是基于物联网、LBS位置服务和大数据技术、以智能锁为核心对油品装卸运输过程进行智能管控的系统。通过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装配智能终端设备,自动采集发油、车辆运输、卸油和存储过程中的实时数据,云端服务器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预警、自动控制,预防住“偷换混冒油”事故。

对于未来的发展,王维民表示,第六代需要借助5G技术,目前通用的4G网络技术是没有办法完成的。

(原文刊登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19年第8期)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