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在危机中转型,中小快递企业面临艰难抉择
作者:庞彪
2019-03-08 10:50:10
在价格持续走低、刚性成本上涨的大环境下,中小型快递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和艰难转型的抉择。

在商海博弈,谁都不容易。巨头公司容易患上“大企业病”,而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严重的“中小企业危机”。

近日,一份内容为“公司经营困难、严重亏损将长期停工”的通知单在业界广为流传,并将通知单的发出者——国通快递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3月28日,陷入关停风波的国通快递发表声明回应:企业目前正在进行基于新型业务的人事调整策略,而非被动关停。同时,公司并没有退出快递业,只是调整现有发展策略,未来业务将转至小件快运、区域配送等领域。 

配图3.jpg

而就在同一天,也是3月28日,通用物流电子商务(深圳)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通用物流”)发出通知函,声称终止收购北京如风达快递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如风达”)。通知函显示:“因如风达快递的经营发生重大变化,与签订协议时的经营情况不一致,通用物流决定终止收购橙联控股(厦门)有限公司旗下的如风达快递。”此外,通用物流还要求橙联将已经支付的股权转让价款归还,并将会把持有的橙联股权变更登记恢复至橙联名下。早在此前的3月11日,如风达就已对外宣布业务暂停,现在因为收购方要求停止收购,原股东未明确态度的情况下,如风达业务实际陷入全面停摆,恢复时间难以确定。

一时之间,中小快递企业的生存困境引发了广泛而又热烈的行业讨论。

“中小快递企业正在加速洗牌,一些企业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关停、倒闭或是退出快递业,是行业发展、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近日,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分析,此前一段时期,在电子商务行业繁荣发展的带动下,快递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快递企业以规模和价格抢占市场。但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随着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竞争壁垒已经形成,中小型快递企业未来的发展正处在十字路口。

生还是死?身不由己

“从2017年初的开始,派件就明显减少,我的收入也降低了不少。”一位已在“通达系”快递公司就职近两年的快递员张森对《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回忆他在如风达的过往从业经历,并吐槽说。他表示,自己很庆幸及时从如风达跳槽到了现在的公司。“现在除了电商促销的时候非常忙以外,平时的送件和取件量都相对比较稳定,工资也能按时拿到。”张森告诉记者,而他一些依然留在如风达的前同事,现在正面临着“讨要欠薪”的艰难困境。

“公司现在已经没有钱了,只有等客户回款后,供应商和员工可以凭撤回仲裁的回执单领取部分钱款。”近日,在位于北京亦庄的公司总部,如风达副总裁王平则对现场前来追讨欠款与工资的供应商和如风达员工放言。而根据相关消息,如风达欠下了全国各地供应商派送费、合作款、押金及员工工资总计不下7000万元。如风达一位内部工作人员更是透露,公司最近几年一直在亏损,每月亏损额约1500万元,之所以坚持到现在,全靠大股东中信产业基金高达数亿元的注资“输血”。

同样陷入困境的,还有国通快递

面对停运风波,国通快递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只是企业发展过程的正常转型,未来将会开展小件快运、区域配送等业务。然而,国通快递的加盟商对此却并不乐观,不少加盟商已经赶赴国通快递上海总部要求退网。其中有一位加盟商则介绍,国通快递的相关运营条件苛刻,自己加盟后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一直在投入亏损。亦有其他加盟商提出,每次发货后,其运费都在国通快递的系统里,而想要从国通快递的系统里提钱是非常困难的,有时连周转资金与员工工资都难以为继。

“同质化竞争、微利化、无利化,甚至亏损化经营,就是一些中小型快递企业的现状,及其逐步走向倒闭的直接原因。”徐勇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分析指出,部分中小型快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推出的服务产品也没有特色,在与顺丰、三通一达、百世等大型快递企业竞争时完全没有优势。

“中小快递企业除了在规模上没有办法与大型快递企业竞争,在资本与技术层面也是如此。”徐勇说,过去我国快递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大多数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运作效率偏低。而现在大型快递企业正在投入大量资金,以技术手段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无人仓、无人机等前沿科技,而中小型快递企业则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

对于当前部分中小快递企业的发展困境,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快递行业最大的特点是规模效应。当前大型快递企业通过服务、网络的优势获取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利用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筑造成本壁垒、服务壁垒,不断形成正向循环。另一方面,市场份额在向大型快递企业聚集的同时,中小快递企业则面临行业价格持续走低,成本刚性上涨的艰难困境;大型快递企业上市获得融资通道,品牌效应明显进一步增强,而中小快递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大型快递企业的增速远超于行业平均增速,而行业集中度的加速提升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转型还是卖身?艰难抉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挤压,部分中小型快递企业则开始谋求转型,或是寻求买家的庇护,避免与大型快递企业正面对决。

以优速快递为例,从2015年开始便宣布差异化转型实施大包裹战略,随后在2016年升级大包裹战略并获得A轮3亿元融资,2018年则提出“全·新·优速+”发展战略,致力成为性价比最优的大包裹快递公司。

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磨合,2018年,优速快递在北京、上海等29个城市上线“330限时达”产品,针对单票3~30kg的大包裹产品推出“限时未达,运费最高全退还”承诺服务。到同年7月,优速包裹的330大包裹已实现99个主要城市的覆盖。同年8月1日,优速进一步宣布330大包裹单票升级至500公斤,在一票多件的情况下,根据每件3~30公斤的重量标准,单票最高可达500公斤上限。另一方面,优速包裹在扩大城市范围、延伸单票重量的同时,也将免费送货上楼、免费上门取货、路由可视化、线上下单等快递服务运用到大包裹产品中,以提升竞争力。

再如天天快递,在历经多次兼并重组后于2017年1月被苏宁物流全资收购。收购完成后由于业务整合、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质量,天天快递经历了阶段性经营亏损。但在通过与苏宁物流在IT系统、作业流程及数据体系等方面的整合统一,全面纳入到苏宁物流体系后,其资产规模、基础设施、服务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中小型快递企业的发展关键还在于精准定位,否则只能被淘汰。” 徐勇认为,对于目前已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而言,不转型已经没有出路,即便转型也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这些企业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被兼并重组,比如并入大型快递企业,快递员被接收,因为行业整体还处于人力短缺的状态;另一条出路就是重新定位,在细分市场找出路的同时还要‘傍大款’,依靠资本的支持。”徐勇一针见血的指出。

“大型快递企业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型,中型快递企业向专业化企业转型,小型快递企业向个性化企业转型。”对于快递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今徐勇依旧坚持自己多年来的预判,并同时强调,快递企业必须精准定位市场,这是推动整个快递行业向集约化、市场细分化、标准化、信息化、智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前提。在他看来,“我国快递行业目前的发展依旧处在上升期,一些快递企业的关停、倒闭并不会对行业发展带来影响。相反,这会让剩下的企业发展的更好。”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