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零售巨擘”苏宁的供应链之道
作者:杨云飞
2019-03-08 10:50:10
门店数量1万多家,老板身家约千亿的苏宁,当下已是中国零售业名符其实的新巨头。近年来苏宁的强势崛起,得益于其富有前瞻性的供应链战略布局。

3月29日至4月3日之间的四个工作日,苏宁易购(股票代码002024)股价实现“四连增”,四天累计涨幅达到19.34%。究其原因,3月30日苏宁易购2018年报的发布应为重大利好。

根据苏宁易购公开批露的年报数据,其2018年的成绩单相当“漂亮”。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2449.57亿元,同比增长30.3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3.28亿元,同比猛增216.38%。与此同时,苏宁易购线上线下业务同步推进,线上部分业务增幅达64.45%,物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0.82%,金融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0.44%,苏宁易购零售注册用户数增至4亿余人。线下业务进入“万店时代”,截至2018年底,苏宁易购合计拥有各类自营及加盟店11064家。

事实上,苏宁易购只是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苏宁)旗下八大业务板块之一,另七大业务板块分别是苏宁物流、置业、投资、金融、体育、科技、文创。近年来一直在践行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的苏宁,在“租建并购联”的具体路径下,以更多元的方式,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展开了深度合作。

这在年初的一次大手笔收购中展露无疑。今年甫一开年,业界就被苏宁收购万达百货的消息所震惊了。虽然这并非苏宁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购行为,但万达百货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白富美”。2018年,苏宁易购完成多笔收购,包括4月份收购迪亚中国100%股权;12月份,苏宁小店收购西安果岸便利旗下的31家地铁站便利店等等。

如今,再次出手拿下这个据传价值80多亿元的“白富美”万达百货,苏宁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又将如何“消化”?显然,苏宁是有备而来。我们不妨从供应链角度,去窥探一下苏宁这条“巨鲸”。

拿下万达百货,补齐百货拼图

众所周知,苏宁一直宣称致力于“构建全场景智慧零售生态系统”,实现“从线上到线下,从城市到乡镇的全覆盖”,为用户搭起“随时可见、随时可触”的智慧零售场景,满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服务的消费需求。

而此番收购万达百货,无疑快速锁定了优质的线下场景资源。正如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年初所言,2019年苏宁将通过组织再造的前台全场景零售、中台智慧零售赋能系统,以及后台智慧零售基础设施的构建和迭代,协同苏宁全产业快速发展。

“2019年,苏宁要基于‘两大、两小、多专’的店面类型组合,通过‘租建并购联’多种方式提升开发建设速度。”张近东表示,苏宁同时对商品品类进行整合,并成立家电集团、消费电子集团、快消集团、时尚百货集团、苏宁国际集团五大商品集团。

近日,苏宁时尚百货集团总裁龚震宇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介绍,万达百货的加入,可以补强苏宁百货这一重要拼图,进一步完善全场景、全品类布局,这也是苏宁业态融合创新的全新探索。

收购万达百货,苏宁的本意是:打造全新的百货核心竞争力,并从数字化和体验两方面推进商品供应链变革,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科技化、定制化的消费体验;同时,围绕“商品”打造供应链能力,以及依靠强大的智慧零售CPU和集团实力,构建“自营+联营”的业务模式,强化百货标品的自营采购与非标品的联营;依托苏宁智慧零售,收购的万达百货及自有线下终端苏宁广场,立足苏宁易购线上平台,打造“三位一体”创新供应链模式,与O2O模式联动,满足商家多渠道发展要求,提高商家运营效率。 

配图2.jpg

龚震宇透露,苏宁计划将为万达百货注入全新的数字化变革。通过对百货行业的整体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万达百货的服务体验,并通过输出智慧零售CPU能力,突破传统百货概念,从数字化和体验两方面改造供应链,打造全新的百货核心竞争力。

那么,万达百货会在苏宁加持之下,比在万达体系中“活”的更好吗?

据知情人士透露,从4月开始,37家万达百货门店的工商变更也在有序进行中,有望于近期正式完成收购交割。4月10日,37位万达百货总经理抵达南京苏宁总部,参加苏宁时尚百货集团的月度例会。这意味着苏宁易购管理团队已全面接手万达百货运营工作。

三大核心引擎,三大核心优势

在传统零售供应链中,交易围绕着“商品”展开,零售商的经营活动是以“商品”为核心,形成“商品-货币”关系。那么,作为智慧零售的倡导者,苏宁供应链以何为核心?

“从以商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从经营商品转向经营顾客,消费者演变成为智慧零售的唯一核心,消费者是零售商赖以生存的资源和根本。”近日,一位业内专家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分析并给出答案: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支撑智慧零售生态的重要支点,通过赋能零售商,使其对消费需求的感知更加精准,响应更加快速,最终达到提升用户体验和提高经济增长的目的。

据苏宁物流集团运营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石国刚介绍,苏宁的智慧零售供应链由三大核心引擎驱动:

一是服务消费者的智慧零售营销引擎,以用户为核心,精准定位到各种类型目标用户,提供贴心服务;

二是面向供应商的智慧零售供应引擎。通过需求预测,帮助供应商从传统的供应模式过渡到“以销定采”的模式,在C2B模式上进行智能定价,实现仓储的自动预测补货和智能调拨;

三是面向市场的智慧零售洞察引擎。它能提供用户画像,对商品进行分析,并向对商品感兴趣的用户提供他们可能期待的其他功能。

在这样的体系下,苏宁的供应链优势显露无疑:

首先,数字化的供应链顺应发展趋势。围绕供应链技术应用,苏宁目前已在商品、物流等环节完成基于成本管控的采供智能模型,基于经营效益管控的大数据分析模式,基于库位和物品的条码管理和无线射频技术使用,基于客户体验的便携式打印和远程终端定位等技术的应用。

其次,用数据抓取用户需求,引领C2B反向定制。与传统零售相比较,智慧零售时代生产关系从“产→销→用” 演变为“用→销→产”,核心内容从“商品”转变为“服务”。在智慧零售生态中,零售商通过智能感知,超前预测消费需求,并传递给生产商,生产商根据反馈信息以消费者定制化的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

第三,智能供应链服务为合作伙伴赋能。随着苏宁智慧物流的持续迭代升级,其物流势能开始向供应链上游释放,在平台开放理念下,苏宁已从渠道商转变为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将通过智慧供应链能力输出从四个维度构建供应链合作生态,即以多元智慧仓储和精准配送能力为核心能力的服务生态;以精准预测、多渠道、全链路为主导理念的数据生态;以全流程无人化为改造方向的技术生态;以及聚焦供应链流程创新与再造的管理生态。

采购端强势,物流端强补

在智慧零售场景下,零售活动不再是以单纯商品销售为最终目标,而是作为流通桥梁,零售商更加关注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持续互动,以消费者体验为导向的“服务”成为智能供应链的灵魂。换句话说,智慧零售商业逻辑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中心,要做“有人情味,懂用户需求”的智慧零售,而丰富的货源、快速的配送,都是智慧零售的把套马车。

在采购方面,以苏宁拼购为例,“拼基地”与“拼品牌”是苏宁拼购今年的两大看点,前者主攻农产品生鲜市场,后者主攻日用商品,虽然业态有所区别,但思路极为一致。

换句话说,苏宁拼购将高效整合供应链体系,让更多农户和中小企业主直接通过拼购平台拥抱一线市场,同时苏宁拼购也反哺供应商,实现双赢。与此同时,苏宁拼购严守商品采购质量管控。苏宁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早先推出了“苏宁拼购质检联盟”和“苏宁拼购品质优选计划”,前者淘汰劣品,后者提升优品,“一上一下”形成良好的品质管理系统和优质的品质生态。

智慧零售需要智慧物流与之匹配。“所谓的智慧物流,对于苏宁而言,不仅要建立自身各种场景业务下的模型,以及企业的风控管理模型,并用这些模型为不同企业、不同对象实现联合的系统控制和协调。”苏宁物流集团副总裁王长林公开表示,过去苏宁为自己搞好服务,现在则为上游供应商、终端消费者做协同的服务,为苏宁大平台做协同的服务,同时还要做到工厂与工厂之间的合理预测,最终形成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和集成协作。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某一个物流企业单兵作战,而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方、平台的合作共赢。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了解,苏宁还自主研发了电商行业第一家物流控制系统——指南针,将高密度自动存储系统、托盘存储系统、SCS系统等进行集成,为实现智慧物流提供技术支撑。

另外,作为强化“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网络的举措,苏宁收购了天天快递,双方在基础设施、技术能力、末端网点、新业务布局等多方面开展相互协同和深度赋能。

截至去年12月底,苏宁物流联合天天快递拥有的相关配套仓储合计面积达到950万平方;拥有19个小件始发中心、60个大件始发中心,46个冷链物流仓,以及465个城市配送中心、27444个末端快递点,覆盖全国2858个区县。

其末端配送体系目前已实现90%以上地区“当日达”或“次日达”。除此之外,目前已有千余家企业接入了苏宁物流云系统,由苏宁物流提供仓配一体业务,并提供合同物流、仓储代运营、供应链金融、仓储租赁等多元化的服务产品。

与此同时,苏宁物流一直致力于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今5G时代的来临,苏宁物流是否可以借助这一新技术将智慧物流推向更高处?

对此,王长林提出,“5G技术可以进一步高效的利用数据去掌控物流供应链各端协同运作,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借助5G传输速率高、网络容量大、延时短的属性,必将推动苏宁物流在AI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果转化,而这正是苏宁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原文刊登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19年第8期封面故事栏目)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