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贺登才:《规划》为物流园区发展指引方向
作者:本刊记者 范云兵
2014-03-06 21:04:07
《规划》出台的背景及意义是什么?如何组织实施?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参与《规划》研究工作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主任贺登才作了专访。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同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 《规划》)。

《规划》出台的背景及意义是什么?如何组织实施?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参与《规划》研究工作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主任贺登才作了专访。

 

园区发展期盼《规划》出台

“《规划》的出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贺登才表示,早在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把“物流园区”列入“九大工程”,并把《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作为七个专项规划之一。

自《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后,我国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物流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2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3.5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GDP增长速度。在这个过程中,物流园区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各类物流园区已达754个,其中已经运行的有348个。并且物流园区功能日趋完善,涌现了像浙江传化、上海外高桥、广东林安、北京空港、苏州物流中心、普洛斯、武汉东西湖、山东盖家沟等业内知名的物流园区。他们在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作模式、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贺登才指出,在物流园区“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问题。《规划》中也有具体的阐述。一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一些地方脱离实际需求,盲目建设物流园区,片面追求占地面积和投资规模。由于缺乏对物流园区内涵的认识,一些市场和物流企业也冠以物流园区的名称。二是从已建成的园区看,多数水、电、路、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疏运通道不畅,路网配套能力较差。三是多数物流园区虽然具备了运输、装卸、仓储配送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但与物流发展的市场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设施装备配套性差、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信息联通不畅等问题,多式联运和甩挂作业、冷链物流服务、信息管理、流程优化、一站式服务等功能亟待完善和提高。四是有的物流园区缺乏政府的协调和推动,面临规划、用地、拆迁、建设等方面的困难;有的物流园区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盈利模式,园区服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五是由于缺少针对物流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建设标准,物流园区普遍存在“落地难”、“用地贵”和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急需有一个全国性的《规划》来引导和规范。

“而《规划》的出台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贺登才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后,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物联开展相关规划的研究工作。期间,中物联多次组织调研,承担了基础数据测算、基础材料研究、基本布局安排等基础性工作。国家发改委组织多部委联合调研组,在长三角、京津冀和西部地区相继进行了调查研究,先后组织了国家相关部委、省区市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有关园区和专家参加的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座谈会,反复修改论证,多方组织协调,历经约四年半的时间,最终形成了12部门联合签发的正式文本。

《规划》是我国物流园区方面的第一个专项规划,是物流产业特别是物流园区发展的需要,也是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引导和规范我国物流园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物流园区是新生事物,《规划》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作为全国性的规划,又不可能做到十分具体,主要是提出一些方向性、方法性的基本思路。”贺登才对记者表示。

 

《规划》出台明确发展方向

作为《规划》研究起草工作的参与者,贺登才指出,作为物流园区发展的第一个《规划》,内容虽然不能够十分具体,但从宏观方面指明了方向,为出台配套措施打下了基础。

一是对物流园区进行定性。《规划》开宗明义,物流园区是物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为了实现物流运作的共同化,按照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要求,集中建设并由统一主体管理,为众多企业提供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物流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功能集成、设施共享、用地节约的优势,促进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物流服务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边最重要的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提法,强调了物流园区的公共性和基础性。

二是提出了物流园区的发展要求。《规划》指出,今后几年,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集聚优势和基础平台作用,构建与区域经济、产业体系和居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体系,是促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其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这就明确了物流园区发展的目的意义,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

三是确定了物流园区的布局城市。主要依据以下条件:一是物流需求规模,主要参考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货运总量、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等经济指标的预测值。二是与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相关交通运输规划相衔接。三是结合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考虑相关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物流需求增长空间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上述条件,按照物流需求规模大小以及在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程度,《规划》将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分为三级,其中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29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70个。这是对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是突出了八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动物流园区资源整合;二是合理布局新建物流园区;三是加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推动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五是完善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六是聚集和培育物流企业;七是建立适应物流园区发展的规范和标准体系;八是完善物流园区经营管理体制。这几项,都是物流园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对各地指导物流园区发展具有向性和方法性作用。

五是明确了八项保障措施。有关财税、土地、投融资等项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协调落实,但开展示范工程有可能先行运作。《规划》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选择一批发展条件好、带动作用大的园区,作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加以扶持推广,具体由各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并组织评定。在此基础上,开展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由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评定工作。对于列入国家级示范的物流园区,有关部门可给予土地、资金等政策扶持。这将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物流园区发展的一个抓手,其中特别提到行业协会将参加有关评定工作,也为行业协会提出了工作空间。

 

《规划》落地还须各方努力

《规划》提出了蓝图愿景,关键在于落实。贺登才指出,落实《规划》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协调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这几年,与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都在积极推动物流业发展,但遇到涉及两个以上的部门,协调难度就比较大。而这次《规划》仅签发单位就多达12家,在调研和形成初稿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协调工作,预计具体落实中的协调将会更加困难。从行业来说,特别希望以《规划》出台为契机,政府部门间对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政策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工作。

第二,加强物流园区规范管理。面对物流园区一方面难以落地,一方面又存在盲目建设的问题,各地有关部门应在《规划》的指导下,提出本地区物流园区规划。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给予切实的政策支持;对于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要采取强硬措施,切实堵住以物流名义圈占土地的漏洞。

第三,落实物流园区用地政策。在国家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各地应按照《规划》要求,将列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纳入所在城市的各类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和建设,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对于示范物流园区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列入国家和地方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第四,改善物流园区投融资环境。物流园区建设具有投资大、回收慢的特点,各地应鼓励物流园区运营主体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吸引外资和民间投资等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支持物流园区及入驻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打造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环境。要适当放宽对物流园区投资强度和税收强度的要求,鼓励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对于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有关部门可根据项目情况予以投融资支持。

第五,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作用。《规划》特别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作为“保障措施”之一。中物联在《规划》研究起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落实过程中,将及时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落实中产生的问题,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规划》宣传、相关标准制修订、建立实施统计制度等工作。作为落实《规划》的一部分,中物联近期就将参与《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