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新时代通成缘何倒闭?
作者:本刊记者 罗文丽
2013-12-04 21:04:07
新时代通成倒闭的真正原因不在于资金,而在于人。总负责人缺乏对零担物流的真正理解,却一意孤行,专制独行的个人英雄主义是造成公司倒闭的真正原因。

据多家媒体报道,国内著名零担快递企业新时代通成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代通成”)目前已经全线停止运营。同时,公司官网上提供的客服和总部电话一直忙音或暂停服务,其位于上海、北京、广东、重庆、武汉、成都、西安等多地分公司电话也无一能够打通。日前,记者向新时代通成一位内部人士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消息。

新时代通成作为一家拥有30个全资分公司、300多个服务网点、覆盖全国200个大中城市、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中外合资企业,甚至一度在国内零担物流领域排名前三位,缘何酿成今日的倒闭危机?

 

公司全线停运

近日,此前在新时代通成上海总部任职物流总监的新浪微博博主“马黑玉白飞红”向记者介绍了事发的大致经过。据他介绍,自公司5月开始停发门店员工工资、6月停发搬运工和司机工资后,公司内开始出现员工罢工情况;7月份事态愈演愈烈;到了8月份,上海、沈阳、东莞等多地员工开始通过法律途径向公司索要欠薪。

8月7日,新时代通成内部发出公告,宣称公司不会倒闭。一份显示由新时代通成物流CAO(首席行政官)袁万春当日签发的公司内部文件称:由于今年国内物流业不景气,公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加之一些分公司管理不善,公司经营一直处于倒退状态,造成了目前现金流极度紧张,但由于多年的经营积累,公司还不至于倒闭。

但随后没几天,8月13日公司内部再度发出一份通报文件,声称“由于近十日来乍浦、沈阳等地受到向公司追讨欠薪的员工堵车、截货的影响,目前公司运营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客户大部分已开始拒绝支付月结运费,并已向公司提出巨额索赔,公司损失可能达到几千万元。由此导致公司日常现金流量已开始枯竭,各地业务正出现完全停顿的状况……”

根据上述两份公司文件,目前新时代通成已经向政府申请对债务和资产状态作界定,公司原总经理廖远进也已提出辞职。“这是(公司发布的)最后一个文件,到现在没有再更新过了。”9月7日,微博博主“马黑玉白飞红”告诉记者,“新时代通成在全国的分公司和运转中心基本上都瘫痪了,到期了的已经撤掉,未到期的也都早已关门停止收货。” 据他判断,新时代通成想再恢复元气已是回天乏力了。

“公司已经拖欠我们6~8月份共计三个月的工资。”新时代通成的上述物流总监告诉记者。由于公司至今没有向他们承诺支付时间,也没有了现金来源,因此他和很多同事已通过劳动仲裁和法律途径向公司索要欠薪及入职时缴纳的押金,而等待结果至少需要45天。

新时代通成的倒闭,引发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了大量货主的货损。“他们的员工领不到薪资,就把我们的货给扣了,比较值钱的、容易脱手的货都变卖了,不值钱或没办法脱手的就扣押着,等货主上门领货就要求给钱,多少钱由他们定,没什么票据也不能讨价还价。” 9月7日,丢货的货主网友Fern告诉记者,她本人发货的新时代通成网点已关门了,她的货被转发到其他物流公司,而她去那家物流公司领货时对方却不放货,称因为新时代通成欠他们钱所以扣押。

 

扑朔迷离的操盘手

早在2009年年底,原通成物流的创办人田林将51%的股份卖给新时代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代运输”),通成物流自此更名为“新时代通成”,而新时代运输在2008年引入了美国史带国际集团有限公司(Starr International Inc.,以下简称“史带国际”)的战略资本。因此,新时代通成的幕后推手及资本方被认为是史带国际,而史带国际则是由美国保险大亨格林伯格创办的投资公司。

在一个名为“新时代通成物流讨薪小组”的新浪微博中,博主发贴公布了公司“董事长”陈邦可及其他几名高管的联系方式。“陈邦可有美国安邦保险的背景,跟史带国际有一定的关系。”新时代通成上述内部人士对记者说,资金断裂只是公司倒闭原因的表象,事实上陈邦可是其中最关键性的一环,其次是他组织的鱼龙混杂的管理团队。”

“陈邦可这个人有点身家,看不起国内零担企业传统的粗放模式,在实际控制新时代通成之后推行了大量的整合措施,背离了国内公路货运的现状,又听不进别人的忠言,像一片阴云笼罩着整个公司。”新浪博主“马黑玉白飞红”对记者表示,“外行管内行”最终导致了公司大面积亏损,而投资方也不愿意继续追加投资。

他还向记者补充说,尽管陈邦可是幕后的实际操控者,但明面上又不担任实际职务。而7月底引咎辞职的公司原总经理廖远进则来自于行政单位,背景是安保系统的。至于田林,则由于在收购之后提出的提升服务、拓展网络等思路不被新的资本方认可,所以逐渐被剔除出了核心管理团队。

“在倒闭之前,公司的内部管理极其混乱,在2010年并购之后先后注册了好几个分公司,挂靠车辆及其他固定资产。”上述新时代通成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记者从上海工商局企业信息查询网站上查明,在上海注册的名为“新时代通成”的物流公司有三个,分别是2009年12月7日成立的“新时代通成(上海)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4月9日成立的“新时代通成(上海)运输有限公司”,2010年6月28日成立的“新时代通成(上海)货物运输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法人均为刘天力。该内部人士介绍,刘天力此前在新时代通成任职营销总监,并无实权,但他是以前老通成物流的人,在收购之后法人也一直是他,没有进行过变更。

近日,记者拨通了陈邦可的手机。“新时代通成的事我只是在当年入股时有参与,之后不是我主管,也没有参加董事会。”他告诉记者,他本人只是作为一个投资方,由于对国内的公路运输和零担市场不懂,加上又不是董事会的董事,所以说不出所以然来。“新时代通成在全国各地的经理也都是老通成物流的。”他说,田林仍然是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他同时向记者推荐了一位受访者——公司主管人王国强,称其分管通成投资,了解的情况较为全面。

事实上,在此之前记者已与新时代通成副总经理王国强进行了电话沟通。当记者问到谁是公司董事长或实际操盘手时,王国强表示,由于没有得到董事会和公司的授权,现在不方便透露。而此后记者再次拨打他的手机,已经无人接听。

近日,一位业界知名的人力资源专家发表微博称:和通成核心高管、物流专业人士沟通,得出通成倒闭的真正原因不在于资金,而在于人。总负责人缺乏对零担物流的真正理解,却一意孤行,听不进核心团队的关键建议,推行新模式导致业务剧降,投资者失去信心。专制独行的个人英雄主义是通成倒闭的真正原因!而他所说的这位总负责人究竟是谁?截至发稿前记者仍未能通过权威渠道进行最终核实。

 

致命的资本诱惑

公开资料显示,在被新时代运输收购之前,通成物流的年营业额为3亿多元人民币,门店280多家,大小车辆500余台,员工3000多人,公司整体处于微薄盈利状态。收购之后,新时代通成为了尽快收回前期投资,在2010年至2012年推行了“整合”措施:对原管理高管团队进行培训和整顿,放弃收购前扩张门店、增加车辆和线路的做法,改为全面收缩,撤销华中、西南等地亏损门店和运转场地的整体战略。

具体而言,在运营上,对全国运作场地进行整合。例如,华东地区原有运作中心为:上海嘉定、杭州、宁波、无锡;华北为:北京、天津、青岛、沈阳;华南为:广州、佛山、东莞、厦门;华中为:郑州、武汉;西南为:成都、昆明。经过合并,华东全部集中在浙江海盐的乍浦,杭州、宁波、无锡全部取消;华北只留北京;华南只留佛山和东莞;华中和西南全部撤掉。

“整合下来,全国的仓库大规模压缩,面积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大部分运输线路也被消减,走货时效被无限期延迟,大量客户就像大坝决堤一样不断流失。”新浪博主“马黑玉白飞红”对记者分析,网络对于零担物流至关重要,以华中的西安、武汉、郑州等地为例,即使亏损也要设立网点,否则很多运营线路没有办法做,只能丢失客户或倒卖货单,而这样的现象在新时代通成一度比比皆是。“时间越长,客户流失越多,公司对价格也就控制得越死,又导致客户流失越快,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死胡同。”他说。

其次,在人事上,新时代通成大量招聘或直接引入海运、航空、国际货运甚至安保系统等不同领域的管理人员,对一直以来的管理方式横加指责,却不能形成代替原有做法的有效方案;在考核上,舍弃传统的各区域各门店的年度考核方案,而是制定一条价格底线,采取按人头划分指标,超额即予奖励的办法,这样也未尝不可,可惜实施了不到三个月,发现超额的分部经理及员工所得奖金相当可观,遂叫停了这一方案,造成一线营销人员积极性严重受挫。

如此折腾的结果是:新时代通成2012年全年亏损了1800万元,且不包括后来追加的几千万元投资。2013年,新时代通成决策层将一切资金使用权收归总部,对一线费用和开支高度压缩,具体不但包括长短线车辆运转所必须的油费、路桥费和修理费,还包括各分公司、各门店的房租以及水电费等必要开支。由此,造成很多门店到期之后不能续租,青岛、沈阳、天津、无锡等地的运转中心房租一直拖欠,最后只能关闭。

新时代通成内部人士将公司倒闭的原因总结为三条:一是自2009年被收购后投资方逐渐解散原有管理班子,新的高管多来自海运、空运、快递和国际货运领域,不懂公路零担,指挥不当;二是公司未推出利润更高的产品,80%依赖保本的低端客户;三是合并全国运转场地,撤掉华中、西南及中小城市的亏损门店,致使原有线路骤减,大批到货客户流失。

“新时代通成倒下其实是收购整合的失败,其本质是管理问题和业务模式老化的问题。因为业务模式缺陷,企业对资金渴求,但在选择资本合作方的时候又缺乏清晰的认识,造成管理整合的失策。”对此,原传化公路港物流CEO徐水波分析认为,新时代通成倒下并不是孤独的,应该很快就有后来者。此间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物流业利润率一直在下滑,未来两年将进入洗牌期。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