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智慧物流的未来要交由市场决定 ——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
作者:本刊记者 范云兵
2013-09-12 21:04:07
总体来说,所谓智慧物流就是要取代人,而且要高于人。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工程建设。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现状如何?《意见》出台给物流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在智慧物流发展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刊记者对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进行了专访。

 
“智慧就是高于人代替人”
CLPMA:与传统物流相比,智慧物流有什么特点?
戴定一:智能化分三个阶段,一是能够自动选择,代替人采集信息,然后做出判断,给出较优的解决方案。我国绝大部分物流的智能化,都在这个层面上。二是要会学习,设备在经过第一阶段以后,能够积累数据、总结规律,为新的决策提供依据。三是要有创新。虽然我们有创新所需要的环境机制,比如保护专利、注重素质教育等,但这些只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创新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目前的智能化技术和设备更远没有达到这个层面。
智慧物流仍然属于物流信息化范畴,只不过程度上有所区别。目前来说,物流业的信息化表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装备本身的运作,比如智能车辆,发动机控制能够自动保持在最优状态,无论高速、低速、坡路、平路,都能选择一个最优的油量,这些匹配不需要人调节,而是经过数据采集做到精准定位。第二个层面是流程控制,即对货物进行装载、分捡、定位等,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智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环境自动调整。总体来说,智慧物流就是要取代人,而且要高于人。
CLPMA:我国智慧物流与国外有什么样的差距?
戴定一:差距反映在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管理上有两方面差距。一是国外的精细化管理考虑了各种因素,包括每个细节的处理,而我国目前只能考虑最主要的因素,随着发展进程会把越来越多的因素纳入管理。二是国外智能物流更多的从公益出发,更强调安全、节能环保,而我国物流企业的智能化首先考经济利益,总体来讲是粗放型。
技术差距也反映在两个层面。一个是装备层面,一个是流程层面。在装备层面上,自动化装备水平比较低,一些基础性工艺技术不过关,特别是一些零部件的加工精度、特种材料的缺失、关键技术的专利限制等,影响了物流装备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控制的精细化程度。在流程方面,管理控制对于数据的依赖程度不高,比较多的凭经验,造成管控的差异性较大。当然,这种情况正在迅速改变,差距会越来越小。
CLPMA:国内哪些物流领域在“智慧”方面比较有代表性?
戴定一:还是从装备和管控两个层面来讲。在装备层面,我国比较领先的是以中集生产的集装箱、车辆和各种相关设备为代表,产品在国外很畅销,特别是在低碳和节能环保方面竞争力很强。在国内却显得太高端而制约了市场拓展,这也反映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流程管控来讲,我了解的比较先进的有中石化的销售物流。根据记录的历史数据做出分析,对各个控制点设定了平均值、最优值和危险值等,这些值都在流程过程中自动提示或报警,以便做出调整。此外,物美集团的整个决策系统基于信息,而不是依靠人的经验。物美的系统有四个板块,销售板块根据数据制订下一个阶段的销售方案,销售方案传给采购模块,采购模块根据数据和以往数据来形成采购方案,采购方案交给物流模块,物流与采购实现对接,最终商品进入卖场管理模块。在这个模块,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会生成每一个员工的作业单,员工按照作业单进行“傻瓜”式的操作即可。
 
“先进性要与实用性结合”
CLPMA: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智慧物流的支持力度,是不是所有的物流领域都需要智能化来武装?
戴定一:从方向来讲信息化是大的趋势,可以覆盖在各个领域,但是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条件,物流信息化要与自身条件相适应。从大的原则来讲应该有三个方面,一是长远发展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长期来看要转型升级,但要看目前的资金承受力,毕竟智能化的前期投入巨大;二是核心竞争力与信息化战略有机结合,未来发展会越来越依靠信息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一样,简单地装卸、运输对于信息化的要求相对较低;三是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要结合,不能一味的追求先进技术,还是要看实用性和效益性。
CLPMA:国家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有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
戴定一:物流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肯定是必须考虑的技术策略。智慧物流不但可以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精准度,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劳动成本。从国外发展的历史来看,劳动力成本提升是驱动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的企业千方百计在信息化方面投资,就是为了要取代人,而且胜于人,主要原因是外部的压力大,一是法律,二是工会。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的阶段,而且会越来越快的提升,对于物流企业来讲,就一定要考虑自动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所以,国家的大力支持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
 
“最需改进的是监管”
CLPMA:在物流行业信息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哪些领域急需用信息化来改善?
戴定一:我觉得最需要改进的是行政监管,条块分割、乱罚款、乱收费,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物流业的市场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监管部门的信息化联网、信息化公开就非常困难。就目前来说,信息化监管的技术没有任何问题,最大问题是各个行政管理部门是否愿意采用信息化技术来监管,对于这些技术将会“取代人、高于人”还没有充分的做好准备。
CLPMA:那在今后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戴定一:政府要做的事情很多,一个是做好规划和政策导向,然后在这个方向上坚持市场机制改革,而不是直接干预。当前,国家正在探索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改革方向,不断在简政放权。在智能化方向上,有这样一个制度保障将是至关重要的条件。
二是要率先从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入手。目前,市场监管太不公平、太不透明、太不规范,而且条块分割、过于僵硬的属地管理出现彼此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体化透明高效的市场体系建设,所以政府是应该率先示范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监管的不公正、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三是要优先倡导用公众利益去引导产业的转型升级,换言之,企业盈利水平高低与否不是政府该管的事情,政府应该管的是节能、减排、安全、诚信等,用这些原则引导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使之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至于企业效率和效益,还是要交给市场去解决。
CLPMA:除了国家监管难题,发展智慧物流还有哪些制约因素?
戴定一:成本、技术等都是制约因素。对于物流企业来讲,最大的制约是缺少专业化和信息化都擅长的复合型人才。大部分物流企业家懂市场,但不懂信息化规律;懂信息化的人才国内有很多,但又不懂物流市场。这不是一个企业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整个物流行业和IT行业来共同解决。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