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兆瓦级超充站投运,重卡电动化加速破局
2025-08-23 18:25:05
导读:基于华为兆瓦超充打造的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重卡超充站正式投运。

wps_doc_0.jpg

我国重卡保有量约800万辆,尽管仅占机动车总量3%,但却消耗了全国54%的公路燃油,贡献了道路交通领域近60%碳排放,成为交通运输领域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最为关键且最难攻克的“硬骨头”。在此背景下,推动重卡全面电动化已不仅是技术升级的选项,更是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的必然路径。只是,充电效率低下、电网冲击巨大、初始投资高昂等痛点,始终制约着重卡从封闭场景走向全场景运营。

2025年8月22日,这一困局迎来重要突破。基于华为兆瓦超充打造的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重卡超充站——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简称“北川超充站”)在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正式投运。该项目是华为兆瓦超充技术的大型商业化落地实践,集结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起了“车—桩—网—储”协同运行的一体化超充生态体系,为重卡电动化提供了兼具技术可行性与商业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在同期举行的“华为兆瓦超充高质量发展峰会”(简称“峰会”)上,产业链各方达成共识:兆瓦级超充技术的成熟与规模化应用,正推动重卡电动化从依赖政策补贴的“政策驱动”模式,转向以运营效率和经济性为核心的“市场驱动”新阶段。随着补能效率逼近燃油车加油体验、电网互动更加智能柔性、电池资产模式不断创新,一个涵盖整车制造、能源管理、金融租赁与智慧物流的千亿级全电生态正加速成型。

▍技术破局:重卡电动化驶入超充快车道

wps_doc_1.jpg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签约 图源:企业供图

传统充电模式耗时动辄数小时,严重压缩了运输时效,难以满足高强度的运营需求。大功率快充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但配电扩容成本高昂,且会对局部电网造成剧烈冲击,制约了超充网络的规模化部署。至于电池寿命短于整车、初始购置成本高企等问题,更让众多物流企业对电动重卡望而却步。

如何破局?华为兆瓦级超充技术的落地带来了曙光。华为兆瓦超充方案是业界首个实现全液冷兆瓦级2400A持续输出的方案,充电效率达到传统方案的4倍。该方案匹配“3.5C”超充电池,能在15分钟内为搭载400度电的重卡补充80%的电量,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百公里”的极致体验*,使重卡日均运营里程提升30%,基本达到“油电同速”水平,解决了司机的补能焦虑。

同时,华为通过“智能光伏+构网型储能”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电网,该微电网既可离网运行,减轻对公共电网的依赖,又能通过虚拟电厂(VPP)参与电网调峰,实现峰谷套利,提升场站的综合收益。这标志着超充已超越单一补能工具的范畴,演变为“车—桩—网”深度融合的能源生态革命。

wps_doc_2.jpg

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 图源:企业供图

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指出,北川超充站的建成,是超充联盟成员齐心协作的成果;华为数字能源将坚持技术创新,携手超充联盟伙伴,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超充生态圈。

徐工汽车基于仿真平台优化热管理与功率分配,研发出阶梯式充电控制策略,将充电倍率提升至4C;通过深度集成充电接口与高压配电单元,减少了电流损耗与电磁干扰,实现了高效与稳定的完美平衡。徐工集团副总经理、徐工汽车总经理夏泳泳指出,此次合作是徐工汽车与华为推动重卡兆瓦超充跃迁的有力实践,更是重卡打破补能壁垒、定义“零碳”物流新纪元的里程碑时刻。

面对重卡电动化从政策引导的“试验田”迈向市场驱动的“主战场”这一关键期,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舒平亦指出,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推动重卡电动化进入“快车道”——相关支持政策不断完善,稳妥有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实施,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头部企业正在加速布局兆瓦超充产业赛道,为补能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生态共建:从“单点示范”迈向“全国一张网”

wps_doc_3.jpg

华为中国数字能源业务总裁孟少云 图源:企业供图

华为中国数字能源业务总裁孟少云指出,北川超充站的正式商用,预示着聚合了超充技术提供商、重卡车企、充电运营商等伙伴在内的超充联盟2.0生态的进一步成熟。

据悉,华为牵头组建的“超充联盟2.0”致力于加速推进重卡电动化生态建设,目前已吸纳北奔重汽、北汽福田等10家重卡车企加入。联盟计划年底前推出59款兆瓦超充重卡,目前已交付22款,覆盖牵引车、自卸车、搅拌车三大品类,精准匹配多元物流场景需求,为重卡电动化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wps_doc_4.jpg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总裁王志武 图源:企业供图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总裁王志武判断,中国电动产业有三波浪潮:第一波是乘用车电动化,第二波是商用中小车辆,第三波就是重卡超充。当前电动重卡单月渗透率已达26%,表明市场已进入爆发前夜。“这一波”将是“能源革命”,强势助力运输企业降本增效。

据介绍,北川超充站由四川元启星光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斥资1.5亿元投建,占地70亩,设计电力容量达100MW。首期投用的18个1.44MW超充车位和108个600kW液冷超充车位,日均可服务700辆电动重卡,充电量超30万kWh。站内集成的近1MW光伏车棚与2台215kWh风液智冷储能设备,日均自发绿电约5000kWh,全年可减少碳排放4.5万吨,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与碳减排的双重目标。

四川中原宏达集团董事长孙运红指出,超充站的关键是技术,华为全液冷超充技术为项目的持续高质量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三年,该公司将与华为逐步推进“川渝一张网”布局,最终构建覆盖全国主要物流干线的百站级兆瓦超充网络,推动电动重卡从区域试点走向全国各地。

浙江浙银金融租赁董事长汪国平表示,该公司正充分发挥融资租赁优势,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凭借从金融支持到超充网络建设与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推动超充网络高质量部署。

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梁熹则介绍称,超充站的规划、建设与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业化团队提供全链路服务,该公司则在场站设计、工程服务等方面经验丰富。

另据了解,在服务与安全层面,北川超充站同样精益求精——站内配套司机休息区、食堂、暖心之家及车辆检修点,满足司机“歇脚充电”的多元化需求;全站点部署智能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专人值守,确保充电过程安全可靠。

价值升维:进一步释放经济和环保效益

重卡电动化的真正落地,不仅依赖技术突破,更取决于其商业价值的可实现性。其中,经济性始终是物流企业决策的核心标尺。

wps_doc_5.jpg

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华为兆瓦超充设备 图源:企业供图

实测数据显示,电动重卡每公里电耗成本较传统燃油车低约1.5元。以年运营里程10万公里计算,单车年均可节省15万元,三年累计节支接近45万元——这一数字已相当于一辆重卡的购置成本。对于规模化车队而言,成本结构的根本性优化,正在重塑物流行业的盈利模型。

并且,兆瓦级超充生态的构建,进一步放大了这一经济优势。补能效率的跃升显著提升了车辆出勤率,预计可使电动重卡日均运营里程提升30%以上,有效破解“充电时间长、运营效率低”的痛点,真正实现“全场景经济性”。

甚至对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而言,车辆周转效率的提升直接转化为服务能力的扩容,日均服务车次增加,带动运营效率提升15%以上。叠加“光储充”一体化设计,站点可通过屋顶光伏实现日均近5000kWh的绿电自给,并利用储能系统进行削峰填谷。结合VPP技术参与电网调频与峰谷套利,充电站从单一能源消费终端升级为“产消者”,显著增强盈利韧性与资产回报率。

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州徐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佳佳笃定,超充技术是破解重卡新能源化“续航焦虑”及“补能效率”难题的关键核心。作为新能源重卡领域布局最早、产品线最全、出口订单领先的企业,徐工汽车2025年1-7月销量已突破1.6万台,稳居行业首位,其规模化应用为超充生态提供了真实场景验证。

wps_doc_6.jpg

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 图源:企业供图

总之,北川超充站不仅验证了技术可行性,更以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为行业提供了转型范本,意味着兆瓦超充模式已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中国物流运输体系正式叩响零碳时代的大门。接下来,华为数字能源将联合伙伴把成熟的技术、运营经验复制到全国,打造“兆瓦超充一张网”,覆盖主要物流干线和枢纽节点,让“每一度电都为卡友创造价值”。

而当重卡电池15分钟即可完成补能,当物流能耗成本大幅降低,零碳运输的未来将从蓝图变为现实。一场由兆瓦超充生态引领的运输革命,将重塑世界运输的绿色基因,“零碳物流”的新时代也将加速到来。

*数据于实验室环境下测得,实际使用中可能因车型差异、软件版本、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等略有不同,请以实际使用情况为准。

*相关数据基于多方经验估算,仅作参考,不构成任何承诺;因路况、载重等因素影响,实际节省金额与理论数据或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以实际运营结果为准。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