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幅有所收窄,但促进商用车市场增长的积极因素却仍未显现。”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8月信息发布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获悉上述情况。
事实上,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党中央、国务院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下,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进一步生效,这将有利于汽车产业稳增长。
不过,商用车市场的恢复更有赖于基础设施投资尽快形成实物量。对此,中汽协明确指出:未来市场发展,仍需各方面共同努力。
7月产销量达到历年同期最高值
7月,购置税优惠等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乘用车消费需求继续恢复;商用车降幅有所收窄。同时,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汽车出口也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7月,我国汽车产销245.5万辆和242万辆,环比下降1.8%和3.3%,同比增长31.5%和29.7%,增速均高于上月。其中,乘用车产销221万辆和217.4万辆,环比下降1.3%和2.1%,同比增长42.6%和40.0%,其间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20万辆,国家实施的购置税优惠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商用车产销24.4万辆和24.6万辆,环比下降6.2%和12.5%,同比下降22.9%和21.5%,降幅比上月收窄10.3和15.9个百分点,总量仍维持较低水平。
1-7月,我国汽车产销1457.1万辆和1447.7万辆,产量同比增长0.8%,销量下降2.0%,与1-6月相比,产量增速由负转正,销量降幅继续收窄。其中,乘用车产销1264.5万辆和1252.9万辆,同比增长10.9%和8.3%,增速比1-6月有所提升;商用车产销192.7万辆和194.8万辆,同比下降36.9%和39.3%。
对此,中汽协指出:7月产销量虽然低于6月,但已为历年同期最高值,总体判断目前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并有望继续延续。近期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等6个方面、12条政策措施,为活跃汽车市场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保障。
客、货车产销延续较快下降趋势
今年,商用车产销形势依旧严峻,整个行业更是面临由重“量”到重“质”的转型升级。
具体来看,7月,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货车和客车产量小幅下降,销量降幅较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和货车产销依旧延续了较快下降趋势。
在货车细分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微型货车产量呈较快增长,销量略有下降,其他货车品种产销均呈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微型货车产量小幅增长,销量呈较快下降,其他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中型货车降幅更为明显。
1-7月,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和货车产销均呈较快下降,其中货车降幅更为明显。在货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依然呈一定下降。
在此情势下,中汽协决定于9月21-22日在湖北十堰举办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以在困局中寻求突破,在变化中探索机遇,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新能源、汽车出口向上态势明显
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61.7万辆和 59.3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47.2万辆和45.7万辆,同比增长1倍和1.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14.4万辆和13.5万辆,同比增长1.8 倍和1.7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292辆和245辆,同比增长4.6倍和13.4%。
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257.4万辆和251.8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70.2万辆和67.4万辆,同比增长1.9倍 和1.7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2094辆和 1633辆,同比增长2.1倍和1.3倍。
此外,7月,汽车企业出口29万辆,连续创历史新高,出口量环比增长16.5%,同比增长67%。其中,乘用车7月出口24.2万辆,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73.1%;商用车出口4.9万辆,环比下降 5.1%,同比增长42.2%。新能源汽车出口5.4万辆,环比增长89.9%,同比增长37.6%,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1-7月,汽车企业出口150.9万辆,同比增长50.6%,全年出口将有望超过240万辆,符合年初预期。其中,乘用车出口118.6万辆,同比增长54%;商用车出口32.2万辆,同比增长39.2%。
1-8月汽车产销或有望实现双增长
针对接下来车市走势,中汽协预计:上年8月份行业受芯片短缺影响严重,产销量水平较低,因此今年1-8月有望实现产销双增长。
而在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部委相关政策和地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持续提振下,除了8月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随着9月汽车市场传统黄金消费季的到来,乘用车产销将会呈现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以及汽车出口也将会维持良好表现,为全年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但是也应该看到,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环境看,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乘用车市场仍需要国家和地方持续发力,商用车市场的恢复更有赖于基础设施投资尽快形成实物量。与此同时,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对于产业链也增加了较多不确定性。为此,行业企业需要及时关注形势的变化,积极主动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