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迎“新玩家”,怡亚通发布eD1 MINI纯电微型物流车
2023-03-26 17:12:49
导读:助力物流用户解决最后一公里城配痛点。

市场从不缺少机会,只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去年,商用车市场经历了极为艰难的一年。但仍有不少“玩家”慧眼识机,相继涌入日益火热的新能源商用车赛道。3月23日,在与吉泰车辆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泰”)联合成立深圳市怡亚通智能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亚通商用车”)后,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亚通”)这个深耕行业20余载的“供应链大佬”,以一款名为“eD1 MINI”的纯电微型物流车正式进军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将首枚棋子落于最后一公里城配市场。

wps_doc_0.jpg

事实上,服务宝洁、联合利华、GE、飞利浦等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2600多家知名企业的怡亚通,业务网络遍布国内300多个大中城市,覆盖终端门店200多万家。其不只懂供应链,更懂如何匹配用户需求和车辆方案。在对最后一公里等终端市场的深度洞悉和资源整合上,怡亚通商用车相对大多汽车新势力,都是“降维打击”一般的存在。那么,“新玩家”怡亚通商用车的入局,“新物种”eD1 MINI纯电微型物流车的发布,究竟会给复苏中的商用车市场带来哪些革新促动,又将给广大物流用户带来怎样的价值体验?

供应链视角下的工具升级

wps_doc_1.jpg

(怡亚通集团董事长兼CEO 周国辉)

唯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作为一家供应链企业,在新能源时代,怡亚通将变革的步伐迈向了商用车。

在“怡亚通·吉泰新产品eD1联合发布会”上,怡亚通集团董事长兼CEO周国辉表示:多年来,怡亚通一直在变;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平台+孵化器”,原来做供应链服务,接下来做供应链整合产业链服务,现在又“孵化”出了新能源汽车。怡亚通的“核武器”是两个字,一个字是整合的整,另一个字是联合的联。怡亚通整合上游核心技术,整合生产制造,整合行业客户;联合政府,联合行业,联合合作伙伴。怡亚通要建立一个真正的供应链生态圈的新生态;在怡亚通的平台上,合作伙伴拥有超20万辆商用车;当大家都用上智能商用车,将让供应链、产业链更加智慧,让中国商业更加智慧。

wps_doc_2.jpg

(怡亚通集团副董事长、怡亚通商用车董事长 陈伟民)

在发布会后的媒体访谈环节,怡亚通集团副董事长、怡亚通商用车董事长陈伟民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物流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目前,其已接近现代化,但和欧美又有很大不同,比如公路物流、电商物流等。同时,中国物流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内卷严重,最后一公里城配等市场更呈现白热化态势。

基于此,陈伟民分析称:中国物流可能会从几个维度发生大的变化:一是数字化场景的应用。数字化将人、货、场、订单等实现互联互通,是物流公司未来优化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二是相应的无人驾驶、无人送货等物流场景中,包括车辆在内,都会迎来新的变化。以快递三轮为例,其向来存在“散乱穷小”“条件差”“不安全”等问题,相比智能商用车可以实现充电、办公、记录、语音识别等功能,它却没有一个可以应用的数字化场景。

所以,怡亚通商用车打造了eD1 MINI纯电微型物流车,这款MINI卡产品是一套升级的最后一公里城配解决方案,且是智能化世界的一款工具。即使价格更贵,考虑到其在未来物流场景中的附加值、智能化带来的一系列优势,也更具价值。而且,场景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人的观念的改变,会很快地将传统的、低端的事物进行淘汰。加之,社会发展一定是往前的,北京、上海等地在城市治理上必然继续完善政策法规,00后等年轻一辈会更注重工作环境的优劣,这些都决定了运输工具的持续升级。现阶段,快递三轮每年增量都在1000万辆左右,这背后蕴含的正是智能商用车的巨大商机。

wps_doc_3.jpg

(怡亚通商用车总经理 符修齐)

怡亚通商用车总经理符修齐进一步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强调:以前,货运配送过程无法形成数字化,现在做到数字化后,人、货、车以及各种资源都可进行整合和联合,并以智能商用车为载体。换言之,新能源商用车可以做到更加智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一个产业链的数字化。而且,怡亚通之所以做商用车,除了其有多年做物流和供应链的基础,有实际的业务和场景需要,还因为新能源汽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对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一,是当下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

那么,怡亚通商用车如何做好新能源商用车?其实答案也不复杂。新能源汽车不同于传统燃油车,它可以“变成”几个标准模块。怡亚通商用车重点做强做精底盘和相关技术,然后与主机厂联合制造,将效率、成本做到最优,同时双方一起为产品性能的稳定和质量的一致把关,最终实现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加速跑。

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车王牌

打造MINI卡,率先布局最后一公里城配,当然要为行业解决痛点。快递、电商、冷链,每一个物流场景都在对速度发起挑战,消费者的欲望转移到物流用户身上,就是向配送要效率。另据统计,供应链上最后一公里的成本约占货物运输总成本的28%左右,成本的合理控制,也让物流用户必须拥有一款得心应手的配送车辆,才能应对如上难题。eD1 MINI纯电微型物流车的推出,就是在这样的业界呼声中发布的。怡亚通商用车将之看作特定场景下对商用车定制化市场的探索,坚信这会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发布会现场亮相的这款eD1 MINI也是“递e空间”定制化物流车系列的主打产品,恰是为快递场景而生。

wps_doc_4.jpg

正如前面提到的,快递三轮有着诸多问题,它属于相对配置简陋、质量不高、安全系数低等问题叠加的低端产品。这使得快递员驾驶三轮车,难以得到一个满意的工作环境,一年四季下来,总要经历不少次严寒酷暑、风吹雨淋,甚至为了抢时间、抢业务量,要以生命安全相搏。eD1 MINI的出现,前后经过五年的调研、谋划以及研发,为的就是给全国300万快递员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一辆更规范、安全、高效、舒适的短途配送工具。

其一,颜值靓,通行易,还能装。eD1 MINI外观采用全新设计,造型非常时尚,轿车级LED大灯,尤其显眼。更重要的是,车身灵巧之余,还有合规路权,能上牌,有保险,并且载货2.6立方米以上,既实现方便通行和停车,又能装更多,提高配送时效。

wps_doc_5.jpg

二是够安全,配置多,强运营。eD1 MINI可实现全方位碰撞保护,采用ABS车轮防抱死系统和精准GPS定位;全新底盘架构和高强度电池结构,具有车规级安全标准,符合碰撞标准;搭载轿车级拖曳臂悬架系统、电子助力、倒车影像,配之动力强、能爬坡、高续航的96V高电压平台,确保了运营效率。

三是成本低、续航长、适用广。eD1 MINI高度集成车辆控制系统,减少了控制器及线缆、支架等成本;航天级轻量化桁架设计,让车辆更轻、强度更高、成本更低;超100公里续航还可升级换电;创新微冷技术,短途、小批量冷藏冷冻,让冷链运输无忧。

wps_doc_6.jpg

另据资料显示:eD1 MINI采用了吉泰eT1底盘微型域控技术,让商用物流车控制器集成度更高、智能化更强、成本更低。该底盘平台是吉泰联合其德国总部共同开发的模块化线控底盘平台,具有模块化、线控化、结构简单、制造便捷、成本低等特点。围绕城市最后一公里打造,既满足城市物流配送需求,又满足城市人员微循环接送便利的要求。其还通过积木式模块化设计,实现车辆上下车体构造,车辆自由组合构建,简化车辆制造工艺,打造产品场景定制化;同时其可应用于物流、E-Tuk及工程、冷链、环卫等特定的有人驾驶、无人物流和无人小巴场景。

wps_doc_7.jpg

此外,据《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了解:得益于母公司的供应链基础以及技术支持,怡亚通商用车已定制开发了城配冷链物流车、换电轻卡、最后一公里配送等商用车产品,并赢得用户广泛好评。在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布局上,怡亚通商用车明确计划:其目标是成为“中国定制商用车第一品牌”,定位是成为“新能源商用车系统方案解决方”,愿景是“专注定制商用车,构建共融共生的商用车产业生态圈”。今年,怡亚通商用车将力争投放2-3款物流车,重点车型均为最后一公里 MINI卡,实现销量1万辆;到2029年前,实现MINI卡年产销超15万辆,建立完善的运营体系;再之后,要达成更长远的目标,成为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的头部企业。(本文将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3年第7期)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