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北京物资学院系统科学与统计学院主办、全国多所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建设统计联盟的高校及企业协办的2025首届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建设统计研究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毛有丰,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总工程师文兼武,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米子川,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卢向红,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彦云出席本次论坛。来自国内29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学生汇聚一堂,共话行业高质量发展与统计学科创新融合新路径。

在论坛开幕式环节,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卢向红致辞,对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学校基本情况及统计学建设状况进行了介绍。卢向红指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是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次论坛同时聚焦“物流特色的统计学科与专业建设”,既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统计学科发展路径的前瞻探索,学校将持续支持物流特色统计研究开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毛有丰,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总工程师文兼武,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米子川分别发表嘉宾致辞。
三位专家在致辞中指出,物流作为社会经济的血脉与经络,已经深度嵌入到现代社会经济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保障民生获得感的关键基础力量。加强物流特色的统计学研究,专注于解决物流活动中的数量关系和规律性问题,其价值最终体现在服务宏观决策、赋能企业经营和推动行业创新。面对物流行业未来深度融合科技智慧、深刻践行绿色理念、深度服务全球链接的发展趋势,要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物流统计体系,优化核算方法,动标准统一与技术应用,提升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开发新的统计指数和成果呈现方式,加强统计力量建设,创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政产学研协作机制和协作生态,为行业未来积蓄和提供多维力量。



开幕式结束后,北京物资学院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建设研究团队带来系列主题报告。北京物资学院系统科学与统计学院院长韩嵩主持报告环节,董曼茹博士、李泽锦博士、郭茜教授及韩嵩教授依次登台分享研究成果。董曼茹博士以“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发展现状与统计分析”为题,系统剖析枢纽建设战略定位与空间布局特征;李泽锦博士聚焦“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助推高质量就业”,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其影响机制与经验启示;郭茜教授围绕极端气候冲击下物流枢纽气象风险展开研究,构建多维气候风险评估体系;韩嵩教授则回顾学校在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建设统计体系研究中的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学科发展与科研创新方向。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赵彦云教授主持后续报告环节。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杨贵军教授分享物流行业分类及智能化发展研究成果,提出“六维——七全——三级统计”协同联动指标体系;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刘丽萍解读重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统计分析情况及面临的发展课题;赵彦云教授则从行业发展新形势出发,深入探讨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建设统计体系的构建路径,为行业统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前沿思路。

本次论坛由北京物资学院牵头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建设统计联盟多所高校、行业专家及业界力量,整合学界前沿理论与业界实践经验,共同聚焦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统计体系创新、学科专业建设等核心议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与统计学科跨界融合探明路径。接下来,学校将持续发挥平台纽带作用,与各协办单位、参会院校及行业伙伴深化合作,继续深耕物流特色统计领域,不断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科教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范式,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与统计现代化发展注入更多“高校智慧”与“行业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