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2025年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推荐、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申报的“江苏苏北地区-上海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成功入选典型案例,据悉,这是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首次参加该类国家级示范名录项目,也是中远海运集团第二条获此殊荣的品牌线路。
“江苏苏北地区-上海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由3条线路组成,全部为图定班列。作为上海港铁水联运业务建设与运营的首批参与企业之一,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积极加强与上海港、上海铁路局、上海港海铁联运平台等对接合作,依托集团航线与自身网点优势,加强内外协同,完善仓储、拖车、关务等各类软硬件配套设施,不断推动班列升级优化,探索包舱运营模式,实现港铁联动无缝衔接。其中,“海安-上海港”线路为一天两班,“袁北-上海港”“盐城北-上海港”线路为一天一班。2021年,自班列相继开通以来,班列联运量和线路开行量稳步提升,2024年联运量2.75万标箱,同比提升58.8%,开行102班/月,较上年增加33班/月,不断提升以上海港为龙头的长三角供应链通道网络服务能级。
以“盐城北-上海港”为例,2023年10月,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与盐城市交投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盐城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平台公司,并充分发挥中远海运集团内部资源与协同优势,与中远海运集运共同首开“盐城北—上海港”海铁联运固定班列并升级为“天天班”。该班列按照“五定”方式科学设计,由中远海运100%主导运营,在盐城北铁路货运站同步设置外贸集装箱提还箱点,积极推广CCA“一单制”联运提单,推出面向客户的一体化全链路产品与服务,为盐城及长三角制造、商贸等企业提供高效组合的供应链优化方案,占盐城海铁联运外贸集装箱发送量的85%。截至2025年9月,“盐城北-上海港”线路已累计发运2131台“盐城造”汽车,待发订单超万台,助力“盐城造”汽车远销1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运输超2597个高柜光伏产品,货损率控制在0.1%以内,为绿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未来,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将深度参与国家通道、枢纽、网络建设,在交通运输部和有关国家部委、省市支持引导下,充分发挥中远海运集团“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发展优势,加快在关键枢纽、通道、网络布局,加强与港口、铁路规划的有机衔接,推动与区域物流平台的多元合作,提升既有线路和潜在线路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以点带面发展,打造更多区域化成熟铁水联运服务产品,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未来,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将深度参与国家通道、枢纽、网络建设,在交通运输部和有关国家部委、省市支持引导下,充分发挥中远海运集团“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发展优势,加快在关键枢纽、通道、网络布局,加强与港口、铁路规划的有机衔接,推动与区域物流平台的多元合作,提升既有线路和潜在线路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以点带面发展,打造更多区域化成熟铁水联运服务产品,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评选是落实《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配套工作,自2024年开始,由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联合组织,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推荐上报,体现了重要培育试点作用。《2025年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集》收录了覆盖全国、涵盖集装箱与大宗散货的共16条示范线路,其中集装箱线路为10条。这些案例在设施联通、模式创新、规则衔接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