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亚洲市场消费者对生鲜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对品质和新鲜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冷链物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亚洲的冷链物流仍面临基础设施分散、运输不确定性以及政策变化等多重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一体化物流和技术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冷链供应链升级的核心动力。
趋势一:运输不确定性加剧,冷链韧性亟待提升
亚洲物流设施分布相对分散,加之近期红海地区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货物运输时间延长、不确定性增加,尤其影响从南美和非洲进口至亚洲的生鲜产品。
此外,空箱调配仍是难题。这使得承运人加快发展内陆和跨境物流替代方案,如海铁联运和驳船运输,增加运输的灵活性和速度。
趋势二:关税政策影响采购策略
亚洲各国差异化的关税政策不断影响生鲜产品的贸易流向,推动企业调整区域采购策略,进而重塑供应链布局。例如,韩国对菲律宾香蕉征收高关税,促使进口商转向越南和拉美等当下享有零关税政策的产地。
趋势三:科技为生鲜护航
为保障生鲜产品品质,运输过程的可视化与精准控制变得愈发关键。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实时监测冷箱的温度与位置,推动了智能冷藏监控工具的广泛应用。但是,仅仅做到监测还不够。随着柑橘类水果、牛油果和浆果等易腐商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关键航线运力日趋紧张。为了延长货架期、保障品质,越来越多出口商采用气调保鲜(Controlled Atmosphere)技术,通过调节环境气体成分,主动控制水果的成熟度,以应对运输时间的不确定性。
应对之道: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与技术革新并举
面对行业新变化,马士基认为承运人需着眼于提升供应链韧性,并积极拥抱先进的冷链和数字化技术,减少生鲜货品的损耗,帮助客户应对多变的贸易环境带来的挑战。
在提升供应链韧性方面,更高的海运准班率将大大降低延误带来的货物腐坏的风险。此外,通过多式联运将海运和卡车、铁路等运输方式无缝连接的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备用“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并实现更高的运输效率。
例如,在“榴莲季”期间,泰国的出口商利用马士基冷链团队设计的“榴莲快线”服务,整合海运、跨境铁路和卡车运输,加快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
在技术层面,先进的冷链和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不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生鲜货物的品质,也是提升客户体验、建立竞争优势的“金钥匙”。实时监测生鲜货物的状态和位置,甚至控制货物的成熟速度,使客户能够更加从容地规划供应链和上市节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马士基依托远程集装箱管理技术实现实时温控与监控,并通过Captain Peter™平台为客户提供冷箱全程可视化服务。此外,StarRipe™解决方案结合气调保鲜与成熟控制功能,可在运输过程中调节温度、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参数,确保香蕉等产品以最佳状态进入市场。
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供应链的整合与智能化。马士基致力于超越传统物流服务角色,成为客户的供应链伙伴,共同应对复杂性、降低损耗,并持续满足终端消费者对高品质与新鲜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