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物流”,股票代码2618)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京东物流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上市公开发售价每股40.36港元,按此计算,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241.13亿港元。
上市首日,京东物流开盘价46.05港元每股,较发行价40.36港元上涨14.1%。以此计算,目前京东物流市值达到2805.2亿港元。
(京东物流管理团队集体亮相)
募资241亿港元用于布局一体化供应链
据介绍,京东物流所募集资金将重点布局一体化供应链,提升供应链效率和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等。此前公司招股书披露的募资用途显示,超过241亿港元的募集资金中,55%将用于升级和扩展六大物流网络,保持竞争优势;20%的募资将用于开发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相关的先进技术,包括自动化科技、数据分析与算法以及其他底层技术等;15%的募资将用于扩展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广度与深度,深耕现有客户,吸引潜在客户。这意味着,京东物流上市后将在技术方面投入将超过48亿港币。
“未来我们希望用技术驱动的一体化供应链,最大化助力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继续为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体验,和合作伙伴一起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推动商业和社会效率提升。”京东物流CEO余睿在5月28日上市仪式上表示,“京东物流将坚定‘技术驱动,引领全球高效流通和可持续发展’的使命,确保未来无论是谁、在哪里,只要找到京东物流,都可以享受到最值得信赖的服务。”
京东物流始终重视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并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底层技术,实现了服务自动化、运营数字化及决策智能化。此次京东物流在香港上市,标志着京东物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自2007年京东集团自建物流以来,京东物流建立了覆盖全国、触达全球的六大物流网络,通过坚持不懈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推出211限时达、千县万镇24小时达等服务,重新定义物流服务标准,为京东消费者提供了全球领先的物流服务体验。
2017年, 经历10年的孵化和积淀的京东物流全面对外开放,到2020年公司外部客户收入占比已达到46.6%,服务企业客户数超过19万,针对快消、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和生鲜等多个行业的差异化需求,推出了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9名客户和员工代表与象征京东物流科技的六轴协作机械臂共同敲响上市锣声)
“9名客户及员工代表+六轴机械臂”敲响锣声
在当天上市仪式现场,来自京东物流客户及员工的9名代表与象征京东物流科技的六轴协作机械臂,共同敲响了京东物流香港上市的锣声。这10名“敲锣人”与京东物流分别有着怎样的缘分与故事?
斯凯奇中国、东南亚、韩国首席执行官陈伟利(长期信赖京东物流的客户代表)
斯凯奇与京东物流的合作起始于2019年,双方在仓储网络规划与系统自动化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结合产品属性和需求变化,形成了中心仓加全渠道区域性仓库的一体化方案,全面提升库存周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规划升级后,斯凯奇的加权平均履约成本减少了11%,其在中国的加权平均交付时间减少了约5小时。
雀巢大中华区供应链及采购高级副总裁董明(长期信赖京东物流的客户代表)
雀巢作为京东物流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青流计划”重要参与方。五年来,双方在实现仓配一体化业务落地的同时,不断深化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并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入仓到出库、运输、配送、回收等整个链条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2020年,双方联合打造的大型智能化仓配中心落地天津,仓库作业效率大幅度提升,仅在扫码喷码环节的操作速度提升160%。
陕西省工信厅驻双井村第一书记张帆博士(在京东物流助力下带领乡亲们致富)
陕西省城固县柑橘种植有上千年历史,是6万多人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柑橘线下销路受阻,果农们看着一跌再跌的收购价格,心碎了一地。张帆带领着他的博士驻村工作小组四处奔走,通过与京东物流达成合作,把快递车直接开进了农田果园,也把销路受阻的柑橘“搬到”网上,卖到了全国。
17年京东老用户张文辉(陪伴京东物流成长)
今年41岁的张文辉笑称自己是京东的“第一批用户”,从“京东多媒体网”至今已17个年头。按他的话说,他是一路看着京东物流成长起来的:2007年,京东开始自建物流体系,老张觉得送货变快了;2010年,京东推出211限时达服务,“上午下单、下午收货”的速度让老张觉得更惊艳了;后来,听说京东物流也能寄快递了,已经开公司的老张也毫不犹豫地把寄件服务交给了京东物流。他说,“交给你们,我放心!”
董新越(经历汶川地震,大学毕业返乡创业,希望通过京东物流让全国人吃上汶川樱桃)
2008年5月12日,10岁的羌族少年董新越正在上小学,成为汶川地震的亲历者;2020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创业,通过和京东物流合作,不断拓展车厘子、枇杷、虫草、牛肉等家乡特产的销路,并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谈到梦想,这位羌族少年说:“我的目标是让全国人民吃上“资格”的家乡特产!”如今,经历过那场阵痛的孩子们都已长大,家乡也在一代代年轻人手中变得越来越好。
京东物流14年老员工刘建(在北京安家置业、在京东“上大学”)
14年前,车队队长问刚入职的刘建:“你觉得将来咱们公司能大到什么程度?”那时的刘建怎么也不会想到14年后的今天,他依然会在这家公司,并成为了一名基层管理者,靠着自己的努力买了车、买了房。2020年疫情期间,他和团队参与到了新冠疫苗的运输工作中,有人问他怕不怕,他说,“医疗物资运输是生命通道,耽误不起,马虎不得!”
京东物流温州洞头营业部站长唐杨君(扎根“百岛之乡”,用一件件快递把偏远岛礁与世界相连)
唐杨君长得清秀,第一次见到她的人不会把她和快递员联想在一起,更不敢想象她是负责103个岛屿的快递女站长。“我是川妹子嘛,天生好厉害的呦”,在唐杨君的管理辖区内,最远的海岛坐船要2个多小时,如今岛上的居民日常购物,大都要靠快递运送。她说:“很多人说女人受不了物流的苦,但我要证明,男人能做的,我们女人都能做。”
京东物流无人仓90后技术人才邹瑞(在一线快速成长)
“90后”在京东物流,过得怎么样?邹瑞有自己的答案。大学毕业后,邹瑞选择加入京东物流,在经历了上海亚一无人仓建仓、设备调试、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后,这个94年的大男生实现了从物流小白到技术精英的华丽转身,不断对智能设备进行积极改造和优化,提高设备的整体产能。如今上海亚一无人仓日订单处理量最高达到130万单,是京东物流技术能力的重要体现,邹瑞也从一线工作人员成长为基层管理者,留下一串坚实成长脚印。
跨越速运优秀员工邹永获(始终服务一线、获得过27次嘉奖)
入司7年,27次嘉奖,邹永获身上有很多标签,也是公司员工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他踏实肯干、主动配合公司安排,细心地保障每票货物安全, 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树立了良好的客户口碑。为了更好携手并进,他的爱人也在去年5月加入跨越速运,目前是一名电叉驾驶员。
六轴协作机械臂(京东物流“人机CP”技术代表)
在京东物流,除了有24万一线员工,还有一个机器人家族,他们与一线员工组成了一个“新工种”:人机CP。六轴协作机械臂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京东物流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物流科技驱动行业向前的重要代表。有了凝聚着创新科技的物流机器人的加持,不仅减轻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压力、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帮助员工提升技能,让每个一线员工都能成为智能物流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据了解,自5月17日京东物流公开发售后,市场就显示出对京东物流的极高关注度。一方面,包括软银、淡马锡、老虎全球、中国诚通投资、黑石、Matthews Funds和Oaktree等基石投资者认购约119亿港元公司股票;另一方面,公开发售获得136.5万人认购,达715.61倍,国际配售认购10.8倍,受到股民追捧。(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1年第11期封面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