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以“新时代 新重汽 新跨越--合作共嬴·迈向高端”为主题的中国重汽集团2020年商务大会、供应商大会在济南召开,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出席并作讲话。他提出,2025年前,中国重汽的战略目标是三个“20万”:重卡国内销售稳定在20万,中轻卡国内销售稳定在20万,轻型商用车20万。
中国重汽本届商务大会,旨在总结2019年业务工作及业绩和布局2020年,同时传达集团公司的战略安排,提升中国重汽的市场份额和扩大市场优势,为实现2020年营销战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去一年,做了四件大事
回顾总结2019,谭旭光首先肯定了中国重汽2019年所做出的成绩。从今年10月份的报表看,中国重汽的业绩出现了大幅度提升,到11月份订单总量超过去年全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固然有中国重汽自身的努力,更多的是渠道代理商给予的支持,你们对中国重汽的未来有信心,中国重汽才能实现快速发展。”他表示,中国重汽在2019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9年是中国重汽集团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非常热闹的一年。过去的一年,中国重汽做了四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改革突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国有企业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谭旭光介绍,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以改革为突破口,过去一年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包括公开竞聘、优胜劣汰、打破封闭,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市场化机制,初步形成了年轻化、知识化、国际化的团队。
第二件大事是剥离辅业,心无旁鹜攻主业。
第三件大事是降本增效,目的是提高公司的成本竞争力。在全集团、全系统建立起了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管控、费用归口管理,导入价值工程,各项费用大幅度降低。过去,中国重汽接待费一年7000万,今年降到1000万。各种采购都纳入招标体系,透明管理;对4500家供应商进行全面整合,全面取缔单一供方,使采购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此外,通过降低成本,中国重汽同时加大了对市场支持和研发上的投入。“从今年开始,公司将连续5年引进全国优秀的人才1000人,今年的1000人已经到位了。”据他透露。
第四件大事是创新“造血”,逐步实现由价格驱动向产品驱动的转型。“一个企业的主体是产品,市场的地位是产品,没有产品和市场地位,这个企业就没有地位。”谭旭光介绍,“我们集中火力从今年二季度对产品进行了整顿;我们全面梳理了产品,由总经理带队,分多个小组进入市场,集中研究我们的‘造血’功能,进行生态优化。要把所有中国重汽人,把分散的精力聚集在一起研究市场,而不是研究人。“把内耗的力量转化到市场去,这就是我们的优化生态。”他提出,中国重汽的干部也参加了潍柴干部每年的培训,导入了一个理念: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不是自己说好,不是代理商说好,而是共同的客户说好,“客户满意”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营销管理,落实四项问题
11月22日上午,在第一次中国重汽营销工作会议上,谭旭光介绍,已围绕营销工作落实四项问题。
一是推动技术人员走向市场一线,解决了一线指挥部、参谋部、决策部,三位一体的决策机制。“从2020年开始,我准备在办公室设一个举报电话,给你们代理商和渠道,立说立办,客户的需求就是冲锋号。”他说。
二是快速响应的能力正在加强。
三是建立了考核激励。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用数字说话,不强调理由。“不要告诉我不行,要告诉我怎么才行。所以我们要培养一批敢打敢冲的销售人员。用KPI考核,让他们收入过一百万、两百万,这样的人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拿钱拿在明处。”谭旭光指出,公司严禁和代理商搞台底下交易,发现一次处理一次,“不光处理我们的人,还要处理相应的代理商。代理商要敢于给中国重汽说真话,敢于向我提问题,提一个问题如果准确,奖励10万元。”他说,自己就愿意听到第一线的问题。
四是精细管理。力争在今年年底实现全过程数据上传,从供应商到终端客户,也包括代理商,要掌握数据,并力争在年底前全面实现这个目标。
用数字说话,2025年前实现三个“20万”
基于对2019年中国重汽取得成绩的全面总结,谭旭光对中国重汽未来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三个“20万”的量化战略目标。
谭旭光表示,“中国重汽2025年前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三个20万。重卡国内销售20万辆,中轻卡国内销售20万辆,轻型商务车20万辆,这是我们提出的新的战略——全系列商用车2025年前实现60万辆。”为实现此目标,中国重汽将在四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首先,中国重汽集团配置更优质的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谭旭光表示,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完成重组后,将向中国重汽配置更优质的资源,为市场服务;中国重汽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正向开发能力建设,加快从营销驱动向产品和技术驱动转型;全力推动市场点单制,只要有利于整车销售,集团内的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有计划、有序推进点单制。
其次,要强化客户导向,持续优化商务政策和响应机制,商务政策要因地制宜。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问题24小时不过夜。同时要建立一整套的监督机制。
第三,优化营销网络,打造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中国重汽和所有代理商是命运共同体,中国重汽的渠道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提升。每年要淘汰10%以上的僵尸渠道,引进15%优质渠道,使渠道形成竞争机制;加大资源投入,实现双方高效协同、深度融合、互利共赢。
第四是做强亲人服务,建立敏捷、高效、完善的服务体系。优化提升服务体系,特别是在配件供应、服务高效方面。
谭旭光进一步表示,中国重汽一定要紧贴市场,“市场能否做好,决定着中国重汽未来能否发展。要把中国重汽做成一流企业,就要紧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