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王建清代表:我为产业工人代言发声
作者:董建伟      2024-03-10 17:41:40
导读:7年履职路,王建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IMG_4986.jpg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总装检测车间“王涛班”班长、首席技能师王建清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汽车产业工人代表,一要为产业工人代言发声,二要为汽车产业发展发声,三要为十堰绿色低碳发展发声,四要为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重要问题发声。从2018年第一次当选到2024年第七次上会,7年履职路,王建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1

“接班人”的荣耀与担当

时光如梭。王建清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产业工人,他已经在一线奋斗31年。30多年来,他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惊天巨变,也观察到一线工人这一角色的悄然转变。举例,这几年企业转型升级,合并精简机构,原来的调整车间、检测车间合并为现在的总装检测车间。新时代的汽车装调工,不再是车间内完成流水线作业的普通工人,而是变身“客户体验师”。“对于整车装配下线以后的车辆,需要通过静态的、动态的性能专业检测,我们是把整车交到客户手上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者。”王建清说。

作为“王涛班”班长,王建清深知,这是荣耀亦是责任。据了解,王涛是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全国劳动模范。自进入工厂第一天起,王建清就将师傅王涛视为榜样。在做自我评价时,他说自己有着3年的当兵经历、31年的汽车产业工人经历和30年的班组长经历;作为一名汽车产业工人,他从师傅手里接过全国劳动模范的“接力棒”,并受选民信任,接过了全国人大代表的“接力棒”。

师傅王涛退休后,王建清成了王涛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将“技艺传承、技术攻关、技能竞赛、创新创效”作为工作室主要职能,为企业创新增效。去年7月20日,王建清还多了一个新身份——湖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每个月我都会参加工会主席办公会和工会的相关活动,我的初衷只有一个,就是更好地为产业工人代言发声。”王建清表示。

在成为“接棒人”、履行代表职责的7年时间里,王建清不忘初心,全心全力全情投入。去年他提出9项建议,今年继续秉持“量多质高”的自我要求,带来了“创新企业用工机制 吸引高技能人才稳岗建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把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等四项汽车产业相关建议,并提出了“支持在湖北省十堰市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等有关建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

2

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才支撑是关键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建清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有着独到的心得体会。《报告》总结了过去成绩取得的来之不易,规划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其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给他留下最深印象。他认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关键,所以必须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人才支撑。

王建清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未来有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作为支撑。但这同样需要人的创新思维去研发制造高精尖的产业设备,来制造高端的、数字化的装备,再来引申出新形势、新能源驱动下的产品。“什么样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够适应高质量发展下的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技能技术人才支撑,是必须要重视的。”另外,他告诉记者,今年《报告》如此大篇幅讲“人才培育”,并明确提及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培育,这在他履职7年来尚属首次。

具体来看,《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其中,在“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方面,《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国际交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奖励制度。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图片2.jpg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总装检测车间“王涛班”班长、首席技能师 王建清)

3

提升产业工人收获感、幸福感

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一些企业在员工招聘、技能培训、岗位晋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却总是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和企业发展受阻。以蓝领工人为例,一方面企业在大面积招工,一方面劳务市场有很多人不愿进入企业,出现了企业、用工者之间的“断档”和“用工荒”现象。

究其原因,王建清分析道:是因为当前蓝领工人面临各种问题,比如“996”“007”“886” “715”,超强度的工作让大家对实体经济制造业产生“畏惧感”,很多职校生毕业后宁愿跑快递、送外卖,时间自己把握,也不愿进工厂,受这类高强度工作的约束。如何破解上述难题,需要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共同努力去做一些事情,让更多高素质人才能够进入企业,为将来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来自实体经济的贡献。

“无论工会也好,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也好,都要加强劳动领域的执法检查。让企业从高速发展转型高质量发展,让大家体验到工作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享受到社会发展之下的生活的意义。”王建清说。

在工人队伍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王建清多年来也一直在建言献策。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保障技术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但他坦言,政策落地执行还有待加强。比如,如何扩大、扩充基层技能技术工人的工资,让其通过工作获得相应的技术素质提升,进而获得更好的生活保障,尤为关键。

值得注意的还有,技术技能工人素质提升是一个“面”的问题,尖端的大国工匠培养与其之间是一种“点”和“面”的关系,怎样“由点及面”、实现“面”的提升,提高技术技能工人的收获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国工匠颁奖晚会”等活动的举办,对技术技能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已初显成效。

4

创新企业用工机制  吸引人才稳岗建功

青年人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上,企业要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让更多的人愿意当蓝领,立志做工匠。高素质高技能工人的稳定性与接续性,对实体制造业发展也特别重要。从汽车产业发展来看,产业转型升级正当时,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支撑整个产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的意义不言而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王建清带来了《关于创新企业用工机制 吸引高技能人才稳岗建功的建议》。他指出,要创新用工模式,创新激励机制,加速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让更多产业工人有更好的发展,让技能技术工人能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

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企业为表现卓越的劳务派遣工提供转正为正式编制员工的机会,特别是在劳动竞赛、技能大赛和创新创效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员工;二是建议企业进一步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加速落实与企业发展同步的高技能人才津贴及相关薪酬待遇制度化;三是建议企业加强对班组文化的营造,引领和激发员工潜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总之,在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和技术技能人才上,各方要给予更多支持。无论是职业教育、培训和团队合作、企业文化的加强,还是提升创新创造能力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办法,只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和打造出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王建清最后说。(本文将刊发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4年第6期)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