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同比翻倍,安能“四步走”战略变革收效
作者:本刊记者 闻笛      2023-09-03 17:39:26
导读:综合能力的打造将成为快运玩家们下半场竞争的主赛道。

1.jpg

9月1日,安能物流(9956.HK)在深圳举行2023年中报业绩发布会。十分出色的中报成绩单,表明安能自去年9月以来启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出成绩、收实效,安能物流也因此重新坐稳“快运之王”的位置。今年上半年,安能物流实现营收45.5亿元,同比增9.9%;毛利达5.52亿元,同比增长101.5%;经调整税前利润超3.1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一年之前,即去年三季度伊始,安能物流开启了一场以“利润+品质”为核心的品牌战略转型,要求以“品质最好、时效最稳、成本最优、服务响应最快、网络覆盖最密”五最为愿景,着力推进有效规模的持续增长。
2.jpg

战略变革“四步走”

转型效果“看数据”
今年,疫情的阴霾虽然散去,但零担从业者们发现市场环境和从前不一样了。短期内,我国零担市场面临宏观经济带来的短期阵痛,货量持续横盘甚至小幅收缩。随之而来的,是以追求货量增长为核心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开始受到挑战。为适应外部环境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安能高度聚焦零担这一核心主营业务,于2022年9月启动了以“利润+品质”为核心的品牌战略转型。
在安能物流CEO兼总裁秦兴华看来,进入阶段性的存量市场竞争,零担快运市场的制胜之道在于高质量增长。围绕品牌战略转型,安能启动了“四步走”战略变革路径:从成本优化、重构组织、精细管理和生态建设四个角度具体推进变革,均指向高质量增长。
一、成本优化方面:安能物流推动精益运营,极限挑战成本结构,从根源上夯实总成本控制能力,追求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首先,从优化分拨结构入手,聚焦千吨级主枢纽的打造,自营分拨总数减少至94个,但其中核心枢纽由12个增加至34个,分拨连通率获得提升,中转频次明显下降,运营成本显著优化;其次,加强车队管理,及时处置冗余车辆并压降管理费用,压降管理费用,实现成本能力的提升。
二、精细管理方面:安能物流总部从价格体系改革切入,制定高度聚焦、更贴近市场的经营策略、政策投放和网点拓展。公司聚焦华南、华东等传统的业绩“产粮仓”,开展专业市场、高潜区域的价格政策的精准投放。公司中报显示,上半年安能的定价能力持续优化,零担服务总单价提升至847元/吨,同比增长10.6%。同时,价格和成本的双向调优也使得公司毛利率有效提升,上半年单位毛利达到104元/吨,同比提升108%。
三、重构组织方面:安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营运区调整,撤销所有省区,重新划区成立营运区,并开展营运区总“战狼”竞聘,以业绩、能力、价值观为标尺,为营运区组织选拔优秀舵手。这一系列动作的目的,在于追求组织架构的扁平化,以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授权、激活、赋能一线组织,带来有效规模驱动良性增长的战略转型。在变革中,安能提出让“听得见战火的人”做决策,打造了一批目标一致,更有执行力的年轻团队,安能的组织也变得更加透明、务实、高效,为公司可持续稳健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四、生态建设方面:一方面,安能物流在快运行业内率先取消了“强制包仓”政策和货量罚款,取而代之的是以奖代罚,推出增量返利政策;另一方面,在一线打造“销售+运营+客服”于一体的铁三角,24小时保姆式服务网点,精细化赋能加盟网点。受益于此,头部货运合作商留存率则从去年底的95.7%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98.2%,网络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系列的调整动作下来,安能高质量发展转型收实效、见佳绩。反应在数据上,一是货源结构持续调优。今年上半年,安能物流以“小零担做毛利、大零担守成本为原则”,主动清除无效货量浮沫,提升高毛利公斤段货量占比,拉动有效规模增长。具体而言,中高毛利产品迷你小票(0-70公斤)和小票零担(70-500公斤)增长趋势良好,带动总票数增长14.6%。
二是服务品质进一步优化。今年6月份,安能物流全程时长兑现率同比提升11.5%,运单时长同比缩短10.1%;十万件遗失率及十万件破损率分别同比优化30.1%及28.6%,十万票投诉率大幅下降58%,客户体验显著改善。
在阶段性的存量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无疑是快运企业当下的头等大事。安能创业至今已是13年,变革这条路并不易走,但唯有变革,方能穿越周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方向,让安能这头大象重新起舞。
3.jpg

(安能物流CEO兼总裁 秦兴华)

明确未来发展五大经营策略

第二增长曲线看向省内产品

通过网点生态打造、精益化管理等多措并举,安能得以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同时,与加盟商实现合作共赢。
“当前公司已经转变成了健康的可持续帮助网点挣钱的生态,总部与网点的关系也从简单的合作模式发展为共荣模式。”秦兴华指出,这将为安能业绩的可持续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截至6月底,安能的货运合作商及代理商多达28,000家,覆盖了国内约97%的县、乡、镇;与此同时,安能服务的终端客户数亦实现了大幅增长,从去年上半年的430万猛增至今年6月底的500万,服务能力的提升得以凸显。
2023年被定义为安能深度年,专注零担主业并围绕“利润和品质并重,聚焦有效规模增长,主动撇清无效货量浮沫,日益精进、练好一套拳法”四大核心理念成为公司全员上下齐心的共识。展望未来,安能还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深化战略转型,经营策略主要由“网点驱动货量、持续精益管理、培养第二曲线”这三大抓手以及“打造数智化安能、坚持可持续发展”两大基座构成。从这五方面入手,保持安能在中国零担市场的领先地位,并继续引领市场的进一步整合。
在业务拓展方面,随着安能战略转型的深入推进,“新安能”在服务响应速度、信息系统对接、运输时效和服务品质等方面已经达到了行业的头部水平。
安能首席运营官金云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扩大产品矩阵,进一步探索省内和区内的新产品互流业务,拓展新客户,构建第二增长曲线,把握潜在的增长机会。由此可见,目前由区域小霸王主导的省内快运产品将成为安能新产品的发力方向。目前在零担快运存量市场中,区域小霸王占据了60%左右的市场份额(主要为省内产品)。安能优化分拨结构等一系列变革措施及所取得的成效,已为下一步做省内快运产品打下基础。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安能将加速数字化,以数智化驱动安能释放巨大的业务潜力。总部将在现有的数字化基础上,持续投入覆盖“人”“场”“车”“点”和“货”五大底层信息流的IT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化安能底座。将数字化贯穿业务经营和管理,释放业务高质量增长和运营效率提升潜力,最终达成“成本最优、时效最稳、品质最好、网络覆盖最密、服务响应最快”的“五最”愿景。
其中,成本最优要求总成本比行业领先水平低1分;时效最稳要达到1000公里内“今发明至”,2000公里内“今发后至”;品质最好要求破损和遗失达到行业最低;网络覆盖最密要求继续提高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点密度和乡付覆盖度;服务响应最快要求达到520客服标准:5分钟响应、2小时解决、0重复投诉。
值得一提的是,安能在社会责任方面也已取得了亮眼成果。为了打造环境友好型物流企业,公司近年持续增加新能源设备投入,上半年公司电叉覆盖率达到61.86%,电动托盘车覆盖率达100%。作为零担行业的领头羊,安能未来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探试“换新能、碳新路”,将“绿色运输”理念融入日常经营活动,持续减少碳排放,有效降低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将ESG融入到安能的商业模式之中。
4.png
快运行业短期承压长期向好

下半场竞争转向“能力打造”

尽管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已经影响到物流业,不过,变化和机会总是如影随形,一场行业变革亦在酝酿中。运联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虽然今年以来零担需求整体低迷,但30家快运头部企业的总收入规模依然保持增长。究其原因,行业正面临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
从上游需求来看,随着国内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零售端、生产端还是商贸端,其物流服务需求已经产生结构性的变化,带动了下游物流供应链的柔性化变革,货主的物流需求已经开始转向“小批量多批次,低库存高周转”的特征,公路运输需求将逐步从整车迁移向零担,推动市场向全网快运迁移。其中,从电商销售来看,伴随大件电商整体渗透率不断提升,以中小型家电为主的电商大件消费,需要依托于全国性快运网络送到千家万户。
总体来看,受宏观经济疲软影响,快运行业将短期承压,但长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需求端结构性的变化,业界对于快运市场规模的整体稳步上升仍有乐观的增长预期。
艾瑞咨询预测,受益于需求增长及自身灵活运输特性,预计零担市场将保持稳健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约1.62万亿元,预计2027年可进一步上升至1.81万亿元。
从行业结构来看,目前国内零担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安信证券指出,中国零担货运行业目前正处于整合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业内普遍认为未来行业的集中度将会持续上升。艾瑞咨询预测,中国零担CR10将在10年内由2020年的4.6%提升至34.4%。
对于安能来说,作为国内最大的全网型加盟制快运网络,这种变化无疑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在秦兴华看来,加盟制全网快运企业在现阶段的行业竞争中更有机会捕捉中长期增长趋势,因为可以通过规模优势和品质升级争取区域、专线和直营网络的市场份额。
首先,对标区域和专线零担企业,全网型加盟制快运企业在通过直营分拨和自有干线运输网络提供稳定时效的同时,又通过规模化摊薄成本,降低运营成本,货量达日均3万吨的网络零担企业,其重点流向线路的运输成本已贴近专线,对专线原有的价格优势形成重大冲击。其次,对标直营式快运网络,加盟制平台模式具有可扩展性极强的特点,规避全国性直营网络管理臃肿和半径过长的问题。
应该看到,安能物流中报交出令人艳羡的佳绩,不仅验证了其转型战略及相应变革措施的卓有成效,也揭示了零担快运行业的新变化:行业的高维竞争已经开始,综合能力的打造将成为快运玩家们下半场竞争的主赛道。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