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AI重构物流行业——助力物流提质升级,为创新提速
作者:CLPMA      2023-07-20 18:50:32
导读:所有行业都会基于大模型进行重建。

图片1.jpg

(阿里云智能物流运输行业总经理 李科)

众所周知,ChatGPT的推出给整个IT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很多厂家也推出了相应的大模型。大模型的出现,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物流行业对新技术的感应更是非常迅速。阿里巴巴在今年4月推出“通义千问”大模型以来,与业界产生了极大共鸣,在物流行业进行了深度交流和研究。

从时代发展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了众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其以移动和数据化为核心,比如BAT。在物流行业,也诞生了很多优秀企业,像满帮、货拉拉、58货运等。此时是数字产业化时代。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在千行百业深度应用,将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应用到生产经营中,这时步入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此间,很多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升级,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未来,阿里云判断,将进入智能化时代,大模型的出现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所有行业都会被大模型重构,或者说,所有行业都会基于大模型进行重建。

未来物流供应链的赛道趋势

在物流行业,新的趋势、新的阶段、新的理念、新的格局,会带来新的浪潮和新的增量机会。

一是科技驱动。包括大数据、IoT硬件、数智物流、数字供应链,在物流行业的应用,都将得到极大推动。

二是制造业升级。目前,IoT硬件在物流全产业的应用仅次于制造业,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已经是第二位。三年疫情,整个物流行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更是出现井喷状态。从物流行业来看,原来的数智物流、数字供应链更多集中在电商、流通端、消费端;接下来,供应链将不断向物流的上游延伸,不仅是从流通端延伸到产业、制造端,也将进一步从消费供应链延伸到原材料的生产供应链。打通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的端到端的供应链数字化,是非常大的蓝海的一个增量机会。

三是走向全球化。过去30年,我国的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占到全球制造业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其对接的是“以海外物流公司为主导、建设的全球供应链”格局。不管是全球的空运还是海运,真正以中国大陆为基础的能进入全球Top 10的可能只有中外运,这和我国制造业的能力、体量是非常不匹配的。伴随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更多制造业和品牌走向全球,我国物流企业在全球供应链建设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对于智能化、自动化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多样化的需求催生复杂、个性服务

从消费端看,消费者希望能按需服务,在最后一公里提供复合的、多种需求融合在一起的、全面的社区化服务——过去供应链只是做到送货上门,以后需要提供回收、综合购物等服务。从B端看,渠道的多样化、流量的多元化,导致供应链复杂程度的提升,新的需求促进了供应链升级,给供应链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总结起来就是“VUCA”,即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l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无论是订单波动、信息过载、贸易战、需求多样、能源危机、消费降级、直播爆发、老龄化、增长困难、全球通胀等,都对供应链提出更多要求,阿里云也在思考,通过哪些技术帮助物流企业应对挑战。

未来智慧物流都会基于AI构建

面对物流行业的挑战,我们可以看看物流企业和物流供应链的发展。阿里云认为,其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原始级物流;二是流程级物流;三是整合级物流;四是协同级物流。目前,物流企业大多还在整合级和协同级,很多快递企业处于协同级。未来,将迎来第五个阶段——智慧级物流,其是基于“计算+数据+模型”的综合产业智能。

对于物流供应链,过去一些决策都是靠人工的经验、大脑,未来,无论是路由、定价还是履约配送等,都靠机器进行智能化决策。智慧级物流,将通过人工智能去解决问题,达到物流企业的可视化(Visibility)、可理解(Understandability)、可决策(Computability)、可调节(Adaptability),即另一种形式的“VUCA”。通过模型对物流企业实现实时、全景、端到端的控制;通过“数据+模型”,对物流需求进行理解,对物流资源进行动态调控、智能决策。简单说,即借助“数据+模型”,对整个物流资源和需求进行匹配,实时解决问题,智能化决策,进而应对物流企业、物流供应链所面临的挑战。

阿里云持续与物流行业共同成长

期间,阿里云在做什么?其一,大模型应用,加快物流供应链协同。以电商为例,过去生产企业关心的是库存、原材料、销售渠道;现在关心的是客户群、客户画像、客户喜好、客户需求、供应链布局等。这就要求通过云、大数据、模型对于供应链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其二,无人化应用,提升物流作业效率。不管是在封闭场景还是开放路段,人工智能都能帮助单车进行自动决策和自动控制等。大模型将推动无人化进入规模化,包括干线的自动驾驶、末端的物流配送等。物流机器人、无人仓的普及,无人化港口的兴起,也带动了国内无人化的快速落地。比如:上海港的无人港口,是无人港的第一代;阿里云和宁波舟山港合作的梅山港口是无人港的另外一种形态,其更适合我国大多数港口,其通过算法动态调度资源,桥吊、龙门吊、无人卡车协同工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10%左右,节省的成本足以新建一个泊位。

其三,云技术应用,便捷服务行业。其让企业更容易获取云计算,更简单使用,企业获取云计算的门坎和成本都大大降低了。

在此,可以重点关注物流行业大模型的应用。一是智能决策。在销售预测、智能补货,包括订单处理方面,都是模型应用的较好场景。以阿里云与蒙牛合作为例,通过智能供应链打通多维度数据,进行分析预警、自动优化决策,其月度预测准确率较人工预测提升了5%,订单处理效率提升了35%。

二是辅助运营。举例看,物流企业与同行展开价格战时,自己的底线是什么,多少钱一单是盈亏平衡点,每次降价对货量有多少影响;决策到底怎么做,是根据经验,还是竞争对手降价,自己必须降价……这些都可通过“数据+模型”去做模拟,辅助企业决策。再举例,物流企业在哪建立或取消分拣中心,以往基本都是通过经验做决定,但实际上这种分拣中心的增、减,对应的路由和班次的衔接,都可通过模型去模拟增减以后的情况,进而实现智能化决策。简言之,在竞争分析、成本分析、动态定价、物流监控、数字孪生、仿真等方面,大模型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是物流作业优化。在干线自动驾驶、末端无人配送以及在无人仓里面,通过与业务结合去调动设备,也是大模型非常好的应用场景。

四是在物流枢纽上的应用。比如,通过模型去支持集卡和枢纽平台的协同,实现枢纽、车和路之间的协同;赋能枢纽大脑,通过模型动态调度作业,提升整体作业效率;以“数字孪生+仿真推演”,全景掌控枢纽运营全局态势,助力枢纽的协同调度与应急指挥。

当然,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还有很多实例。比如,拍立淘、小蛮驴、视觉智能、天猫精灵、阿里翻译等。科研方面,数据更已成为科学研究的关键成果和重要战略性资源,科研步入了基于大数据、AI、高性能计算融合的“第五范式时代”。科研工作者可以将实验研究通过智算平台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大大提升研发效率。

一直以来,阿里巴巴始终致力于模型的研究,不只是在通用模型,还有行业模型。国家对于大模型研究也很重视,今年7月7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大模型标准化专题组成立,阿里巴巴正是专题组长之一。(本文根据7月15日上午阿里云智能物流运输行业总经理李科在“2023中国物流企业家夏季峰会”全体大会上的演讲编辑整理,内容有删改,未经本人审阅,同步刊登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3年第15期峰会专刊。)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