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决战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成为这一赛道的领跑者?
作者:杨云飞      2022-03-07 15:33:12
导读:伴随着一场场磨砺,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冷链物流也开始逐步进入到高速、正规化发展阶段。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为3832亿元,比2019年增长440.8亿元,同比增长13%。2021年,冷链物流发展持续火热,经初步估算,预计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会突破4000亿元。

伴随着一场场磨砺,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冷链物流也开始逐步进入到高速、正规化发展阶段。”2月10日,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表示。

截屏2022-03-07 下午3.26.57.png

(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

四方面原因促成冷链物流飞速发展

秦玉鸣分析认为,近几年冷链物流飞速发展的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首先,发展冷链物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冷链物流建设工作,把它作为重要补短板工程进行部署推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战后,需要在继续实施产业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做好前瞻性规划,注重扶贫产业向振兴产业转型,此时在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尤为重要。

其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冷链物流需求进一步释放。2021年国内生鲜零售市场总额将超过5.4万亿元,同比涨幅将突破8%,呈稳步增长态势。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食品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但“新鲜”永远是人们对生鲜食品的第一要求,冷链物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同时透露,2021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已逼近3亿吨。

第三,消费升级推动冷链物流创新求变。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能够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要,进而催促冷链物流全环节加快货品周转效率、增强全链监控追溯能力、提升物流活性。同时,优化周转环节、实现供应链结构合理调整、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全链成本等,都是冷链物流价值在新流通格局中的重要体现。

第四,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突显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特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袭扰下,让全社会始终都处于考验的风口浪尖。在此期间,“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农产品供应事关稳定大局。冷链物流作为保障基础民生的关键手段,也逐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虽已经历了数十载的磨砺,但相较于其他成熟产业来说,还处于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秦玉鸣总结并回顾:自2010年起,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开始逐步扩大,冷链物流总体呈现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规模得到进一步增加,设施建设更趋理性。自此,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化。2020年, 经测算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2.65亿吨,比2019年增长3191万吨,同比增长13.69%。十年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增幅超过了300%。

截屏2022-03-07 下午3.29.04.png

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近些年来,冷链物流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证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2021年底,《“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经国务院同意印发,这是首次由国办发文公布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也是指导我国“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冷链物流的高度重视。秦玉鸣认为,“这也是冷链物流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重要标志,预示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即将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伴随着国家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各地纷纷响应政策,鼓励当地企业冷链物流的发展,且出台减费降税、政府奖补等政策带动了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冷链物流项目纷纷上马,各类冷链物流相关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强调冷链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和冷链资源合理配置作为基础性任务。

据中物联冷链委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冷库容量突破7080万吨(折合1.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98%;2020年全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达到28.67万辆,较上年增长7.2万辆,同比增长33.54%。十年间,冷库容量实现将近翻两番增长。2021年,我国冷库容量预计将突破7500万吨,冷场车保有量将突破30万辆。

此外,科技创新的力量正在推动冷链物流摆脱传统的运行方式。“当前,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冷链物流行业。”在秦玉鸣看来,传统的冷链物流正在向智能化、科技化、自动化方向转型升级,智慧化、无人化催生“新基建”热潮方兴未艾,冷链物流全链条进一步实现科技赋能,将强力推动行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总体而言,“十四五”时期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将加速释放,而持续扩大的市场规模,必将使行业长期处于战略机遇期,必然会带动冷链物流产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更大的发展。过去十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翻了三番,而且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这一增长速度。

国内首个“强制性”国标即将实施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秦玉鸣分析指出:一是区域发展水平、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突出。缺少统筹规划,东中西部、南北方和城乡间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存在结构性失衡矛盾;二是信息化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或引发“断链”风险;三是市场集中度不高,存在“小而散、缺专人、缺资金”等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的冷链业务营收合计达781.32亿元,同比增长42.12%,占总行业市场规模约20.39%,而美国2019年前五强企业占63%的市场份额。另据中物联冷链委调查显示,68.97%的企业反映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相关领域的创新活力呈现回落趋势;四是行业监管有待完善。相关企业在应付不同部门的执法检查活动,常感疲于应付、顾此失彼。此外,监管未能覆盖冷链全流程,不同监管部门“各管一段”,导致监管真空现象时有发生;五是铁路冷链发展慢。目前冷链运输货物多以小批量、多频次为主,货源相对分散,铁路冷链经济性较差。因此,目前冷链物流通常选择使用公路冷藏车进行运输。

日前,顺丰冷运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采访时也表示,从运行体系看,国内缺少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的冷链物流枢纽设施,覆盖全国的骨干冷链物流网络尚未形成。而从行业链条看,产地预冷、冷藏和配套分拣加工等设施建设滞后,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和作业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大中城市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从发展基础看,冷链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还不够广泛,标准体系有待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不足,这些都制约了行业发展。

可见,虽然近年来国内冷链物流保持14%以上的增速,但市场标准化及企业合规经营尚不规范,尤其是冷链运输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依然存在,对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困扰。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冷链信息溯源、冷链消杀、进口集中监管等问题热度持续。同时,储运成本上升、管理复杂度提高等正在影响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路径,这也意味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国内更加严格的标准规范、符合防控要求的技术装备和精细化管理会成为冷链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基于此,国家层面逐步深化介入,进一步提升行业规划及管理水平,树立行业标杆,建立行业规范,推动冷链物流行业逐步趋于正轨。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冷链相关政策、规划超过56项,从多维度指导部署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其中由国务院出台超过37项。2021年1~8月,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文件突破52项,十大主要部委共同聚焦冷链绿色环保化发展、扶持性政策制定、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产地端冷链体系发展、严把疫情防控关及区域冷链物流建设等冷链物流发展的六大核心方向。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了解,过去十年,中物联冷链委致力于填补冷链物流标准的空白再到国际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十年间多项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纷纷落地,且随着去年国内首个冷链物流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31605-2020)的出台,不仅弥补了我国冷链物流领域内强制性标准的空白,更有助于形成行业共识,统一行业规范,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也标志着冷链物流的标准化管控进入到了全新阶段。

十年间,在无数冷链人的不懈努力下,冷链物流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让各个领域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意义。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冷链物流更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秦玉鸣补充介绍,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物联冷链委等单位共同起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3月11日正式实施,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这意味着,标准一经施行,我国冷链物流“断链”“伪冷链”等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

谁将成为冷链物流赛道的领跑者?

顺丰冷运上述负责人认为,想要成为冷链行业的领跑者,需要具备五方面的特质:首先,合规为先,引领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其次,服务为本,打造高质量冷链物流服务;第三,人才为基,夯实冷链物流组织基础;第四,技术为撑,推动冷链物流升维再造;第五,社会责任践行,助力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

“顺丰冷运作为一家始终坚持高品质服务的冷链企业,高度契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布局。”顺丰冷运该负责人透露,在未来的3~5年内,公司将重点围绕“资源驱动、变革落地、精耕场景、标准引领”四个方向布局及优化。

具体而言,一是资源驱动:在产销两端进行冷库等基础设施投入,建立由项目仓、产地仓、专业市场仓及口岸仓、大贸仓为代表的骨干服务网络,扩大网络覆盖,提升网络运营能力。

二是变革落地:对服务全场景进行数字化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围绕绿色包装及运载工具的研发和应用,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实。

三是场景深耕:聚焦重点食品品类,打造及应用多场景一体化冷链物流解决方案;针对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服务,通过科技赋能,技术加持,围绕全流程构建智慧物流支持体系;前置性布局全球食品供应链,助力高端食品进口业务;在重点空港、海港口岸城市通过供应链金融、消杀仓、保税仓、备货恒温仓等客制化服务,助力食品口岸仓储配送业务。

四是标准引领:积极联动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制定与践行食品冷链物流国际与国家标准。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我国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数量超过3.6万家,且近5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发展,“十四五”期间冷链物流从业企业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随着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活跃企业不断增加,企业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金字塔形的市场结构日趋明显,市场集中度逐渐走高,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秦玉鸣指出,冷链物流行业在历经了多年发展的积累和沉淀下,整体行业呈现出正规化、规模化、精益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而冷链仓储、运输、配送、装备制造等领域也将形成一批龙头企业(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2年第4期)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