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港:整合后迎来新发展
作者:席悦      2021-10-26 14:43:13
导读:
2019年9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营口枢纽作为东北首家榜上有名。这标志着营口枢纽将成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布局东北地区的关键节点,对提升东北地区物流服务水平、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为营口港物流转型升级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根据分工,营口港是营口枢纽基础设施和平台类项目建设的投资牵头主体,联合多家企业统筹枢纽投资建设。“未来,营口港将充分发挥港口型国家枢纽的经济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构建东北地区物流枢纽网络体系。” 7月5日,营口港务集团下属辽宁新丝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丝路国际物流”)总经理齐中杰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东北地区距离内陆最近的港口,营口港在经过招商局整合与多方面探索后,对未来发展的路线更加明确。

屏幕快照 2021-10-26 下午2.38.04.png

充分发挥内贸航运优势

2019年招商局集团整合大连港和营口港,成立了辽宁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港集团”),从根本上解决了两港多年来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辽港集团成立以后,将大连定义为东北亚航运中心,集装箱以发展外贸为主;营口港定位为东北亚物流中心,集装箱以发展内贸为主。整合后,2020年,营口港务集团实现利润正增长,经营指标为历史最高。

营口港是东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货源腹地面向东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2020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65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占辽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57.7%。内贸吞吐量占辽港集团内贸集装箱吞吐量84%,占东北口岸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70%。所以营口港是基于服务东北经济决定其主要功能和定位。

在航线方面,营口港内贸航线密集、班期稳定,现有的内贸集装箱航线已覆盖中国沿海30个主要港口,航班密度达到每月近350班次,运量占东北港口的2/3。其中,从营口到上海的航线可达每天两班以上,到宁波、太仓、广州等地可达每天一班以上。

夯实多式联运发展成果

营口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起步于2005年,2010年曾在全国率先突破30万标箱。可以说,依托自身优势,营口港有效汇集公路、铁路、水路、管道资源,成为多式联运的枢纽。同时,其腹地与东南沿海贸易、物流等方面互动较多。此外,基于东北三省的腹地纵深、铁路网络密集及发达的航运网络等条件,集装箱铁水联运模式从降成本、提效率、规模化、少排放、少损耗等方面来看,均明显优于公水联运和全铁运输。“甚至在距离港口300公里以内的集装箱货源相对集中的区域,铁路运输也有能力与公路运输抗衡,海铁联运是未来中长距离运输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的选择。”新丝路国际物流负责人认为,未来营口港在多式联运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扩大。

2015~2020年,营口港海铁联运箱量年均增长23.9%,2020年在东北地区的市场份额提高到65.6%,在全国同类业务总量中的占比接近15%。目前,以营口港为核心物流枢纽,常态化运营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发展到132条,全面对接东北三省一区27个地级市。

2020年,营口口岸内贸集装箱海铁联运年度发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同比增长25%,在营口港集装箱吞吐量中的占比提高到17%,创下箱量和港口占比两项全国第一。

甘为物流孵化平台

目前,新丝路国际物流主营业务为集装箱租赁和货代。“我们为企业提供服务,让这些业务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新丝路国际物流之所以购买了15000个标箱,是出于营口港的战略考虑。我国现在的三大民营船公司信风、中谷、安通等在10年前还未发展起来,都属于小型民营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船公司所需的集装箱需要到国际租船公司,但这需要巨额的资产做保证,就导致这些小企业无法发展。

“当时,营口港为解决船公司发展中瓶颈问题购入集装箱,让船公司用有限的资金租船,在我们这里租箱并不需要高额的资产保证,但需要船公司主要挂靠在营口港。”该负责人解释说,这样的模式是双赢的,船公司的资金能够流动起来,并能将业务运行起来。营口港因为有了这些船公司的挂靠,吞吐量在不断上涨。

而对于近几年发展非常快速的多式联运业务,营口港也毫不犹豫的剥离出去,交给公司参股合资的沈哈红运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哈红运”)运营。目前,沈哈红运不少员工都是营口港派出的,营口港还将铁路、场地设备提供给沈哈红运开展业务。让业务做出更灵活的转变,而营口港务更多担任起战略性的行政职能。

虽然营口港不断弱化自身在业务上的存在,但抽丝剥茧不难发现,营口港就像一个孵化平台,扶持着当地物流企业更好的发展。据了解,营口港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让位,也是基于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

多年来,营口市实施的“以港兴市、港城联动”发展战略,要求坚持“以港促产、以产兴市”,以“港产城”融合发展为统领,实现前港-中区-后城的高效联动发展模式,以港口为龙头,配合政府做好产业规划和功能转移,抓住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东北亚物流中心建设机遇,加快产业集聚,加快港前经济发展和做强现代物流业,创新联动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港区产业港市深度融合、联动发展,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加速集聚,促进货值落地,形成“港产城”互融互促互补的高水平发展体系。

尚有瓶颈待突破

虽然营口港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内贸港口,但营口港仍有多方面问题留待解决。

一是集装箱码头发展受限。多年前,营口港在建设上秉持适当超前的理念,在基础设施上要高出当初的货物吞吐量。但经过多年发展,营口港目前基本已达到满负荷运营,尤其在内贸集装箱方面出现了港口设施滞后于货物吞吐量。“近两年,营口港在集装箱货量方面的增长达到3%左右。当初的建设对整体港口的发展预期较足,但在集装箱码头方面的建设预期不足。”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营口港59、60两个泊位已开始同步进行改造,来满足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需求。

二是吞吐量与效益不匹配。多年来,营口港一直存在吞吐量大,但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自身贷款压力较大,财务成本过高。2017年辽宁港口整合期间,经招商局集团与各大银行协商,通过债转股方式,将多家银行的债权转为股权。辽港集团成立后,通过提前还款、调整利率、置换高息债务等方式降低财务综合成本,现营口港财务综合成本同比下降,债务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三是吞吐量增长受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也将进一步回落,中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为此,营口港物流服务业务以港口装卸业为协同,通过整合港口物流板块,加强海铁、港站、港港互联互通,赋能全程物流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有助于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国内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便利性,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在服务带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参与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1年第14期封面专题)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