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玉:用好平台思维,做好“国际客厅”
作者:杨云飞      2020-10-29 15:37:01
导读:“青岛自贸片区作为青岛市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聚集地,一定会主动作为,创新求变,在服务和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争当枢纽节点和重要通道。”——赵士玉

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这是山东省政府对于青岛市的定位。青岛市以港而立、因港而兴,是山东省乃至华北地区开放的门户和龙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格局,在这一战略格局下,物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也给青岛自贸片区和青岛港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日前,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赵士玉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去年8月30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青岛作为其核心片区,全域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经济格局,而国家战略、时代机遇与区位优势的叠加,无疑让青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赵士玉看来,循环即流动,而流动就体现为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这无形中对物流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6.png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委会主任 赵士玉)

战略叠加,加速港航物流发展

为了抓住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家开放战略叠加的试验田,青岛正以更加开放创新的姿态发挥“强磁场”作用。据赵士玉介绍,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总结出60余项创新成果,并提报了13项全国首创案例,而这些案例中一半以上是与物流相关的。“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来加快物流业的便利化、自由化发展,从而推动整个青岛自贸片区的快速发展。”赵士玉强调。

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推进航运物流工作,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会还专门成立了航运物流部。“航运物流是青岛自贸区五大主要产业方向之一。”赵士玉介绍,这既是国务院总体方案对青岛产业方向的定位,也是青岛“以港兴市、以港兴区”的重要内容。

从政策环境来看,青岛自贸片区勇于开拓创新。自成立以来,青岛自贸片区联手青岛海关、黄岛海关共同制定实施了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并且多是开创性的、首次实施的政策。比如,2019年10月16日,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政策在青岛自贸片区正式落地实施;今年10月1日,装载10万吨进口原油的油轮靠泊黄岛油港码头,经黄岛海关查检二处关员查检符合要求后,该轮即开始卸货、转运工作,标志着进口原油“先放后检”监管模式正式启动实施。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青岛港货物的吞吐量为2.96亿吨,全国排名第四;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034万标准箱,全国排名第五;新开通东南亚鲜品快线等外贸干线5条、外贸内支线5条,连续2条2.4万标准箱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在青岛自贸片区开启首航。此外,自去年以来,青岛港内陆港从10个增至15个,海铁联运班列从40条增至48条,全港累计完成海铁联运箱量13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

一系列数据,充分说明青岛自贸片区港航物流业正在加速发展。

7.png

优势显著,统筹推进自贸区建设

随着我国自贸区不断扩容,目前自贸区总数已增至21个。各大自贸区基于不同的战略定位,需在差别化制度创新和实践经验的探索下推进建设,继而打开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依托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地理优势及较为完善的港口硬件优势,青岛港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口岸,世界集装箱第七大港,拥有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自动化码头,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有航线和贸易往来。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青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无疑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在这样的机遇之下,我们将从投资、贸易、物流、金融、人员、数字六大方面为抓手,推动青岛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六个方面自由化、便利化,来推动青岛自贸片区成为青岛市对外开放的高地,从而带动和辐射周边区域的发展。”正如赵士玉所言,接下来,青岛自贸片区将积极运用自贸试验区释放的改革红利,立足青岛港优势,大力发展国际航运物流业务,统筹推进加快建设面向世界的国际航运中心,做好强枢纽、提层次、优服务等工作。

具体而言,首先是增强枢纽功能。在充分挖掘青岛港运力潜能和拓展腹地的基础上,运用好自贸试验区物流监管改革举措,加快与内陆“无水港”联动、推动海铁空邮多式联运,建设物流大通道。

其次是提升产业层级。充分运用港口优势及自贸试验区促进贸易便利化改革举措,大力发展船舶交易、航运要素交易等航运衍生产业,推动青岛港由货运港向贸易港转变、城市由港口城市向航运中心的转变。

第三是优化服务能力。“山东省总体方案提出建设航运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等创新举措,有助于我们加快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中介等现代航运服务业。”赵士玉补充说。

山东省是一个制造业大省、对外贸易大省,在全国范围内原料进口和产成品出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中青岛港的通道保障作用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青岛港的原油进口量增长了12.5%;而橡胶进口量则占全国的50%以上,这不仅保证了整个山东省橡胶产业链稳步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也稳固了国内橡胶产业链。”赵士玉介绍。由此可见,青岛口岸在国家能源保障方面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青岛口岸主要仓储的货物品类包括原油、铁矿石、煤炭、橡胶、棉花、纸浆、塑料颗粒大宗商品类,以及水生动物制品和进口生活消费品类。

创新升级,主动顺应时代潮流

对于青岛自贸片区下一步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赵士玉介绍了四个方面。首先是全面推动物流、贸易和金融相互促进耦合发展。事实上,航运、贸易、金融三者相辅相成,航运是贸易的重要载体,贸易是金融的重要依托,金融是贸易的重要杠杆。“推进航运、贸易、金融的耦合发展,必须立足于青岛自贸片区的自身优势,突破航运、贸易、金融之间的行业壁垒,在供应链条上做优航运,为贸易提供有力支撑;在需求链条上做大贸易,为航运夯实坚定基础;在衍生链条上做强金融,为航运和贸易注入发展活力,努力实现三者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赵士玉强调。

其次,推动物流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是结合现代5G技术加速物流的智能化发展,用于解决物流过程当中的精准匹配问题,从而加快青岛整体物流效率的提升。二是开拓海运的信息化、智能化,大力引进海运领域的创业、货代等公司。三是加速船舶的智能化,包括发展船舶经济、船舶交易等方面。四是吸引网络货运企业的进驻。五是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海空联运。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青岛,这两年在海铁联运方面发展非常之快,此外青岛新机场也即将投入使用,这预示着青岛在海空联运领域也将会有质的突破,继而提高当地进出口贸易转运能力。六是充分发挥国家赋予青岛自贸片区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境内外货物中转集拼、船舶及航运要素交易、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入级检验等方面的功能和政策优势,助力青岛港由“运输港”向“贸易港”“枢纽港”转型,实现航运物流、贸易和金融的耦合发展。

第三,加速发展跨境电商。据了解,青岛自贸片区已经获得了跨境电商全模式的试点资格,包括跨境电商直邮进出口、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进口、9710和9810的跨境电商B2B出口。截至目前,考拉海购、天猫国际、京东、唯品会等国内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行业的头部企业,百世国际、青港物流、东盛云、万嘉集运、易通跨境等大型跨境电商落地服务企业均在青岛自贸片区开展相关业务。今年1~8月份,自贸区共完成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贸易额13亿元。

在赵士玉看来,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方兴未艾,不仅解决了贸易的碎片化、精准化的问题,也是一种用数字化来解决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因此,青岛自贸片区下一步将在跨境电商上继续发力。此外,推进大宗商品的交易也是青岛自贸片区始终不可放松的重要工作内容,继续做大做强橡胶、棉花、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同时,依托港口和腹地,借力自贸片区内保税仓库、消费品展示中心、国际客厅、肉类及水产品指定查验场地、检测实验室等优势资源,着力吸引国际,特别是日韩两国生活消费品的物流分拨中心进驻,优化贸易结构的同时,打造自贸片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

第四,提速青岛自贸片区数字化建设。十几年来,青岛港一直坚持以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生产模式,实现了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以港口装卸主业为中心,利用通信、网络等有效的方式,把广大货主、船东代理、海关、商检及世界港口联为一体,为各方面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近几年来,青岛港开始对信息技术改造升级,该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2561万元,经过五年的建设青岛港口已经建成了集成可视化港口生产指挥中心,在国内港口率先实现生产调度、引航调度、拖轮调度的“三调合一”,港口管理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发展为独具特色的第二代港口,并向着以技术、信息和综合物流服务为特征的第三代港口的方向加速转变。“接下来,我们将在装卸数字化、港口管理数字化以及仓储运输和航运数字化三者结合方面深度探索,提速整个片区的数字化建设。”赵士玉补充介绍。

据记者了解,青岛自贸片区当前也正在加强与日韩海关间AEO互认,以及通关时间的缩减等工作。“下一步,我们要用好平台思维、做好‘国际客厅’,促进更多企业落户自贸区、落户青岛,积极打造中日韩消费新平台。让日韩乃至全国的人流、物流、

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黄海之滨涌动,甚至通过青岛走向山东、走向全国、走向‘一带一路’国家。”赵士玉总结说,“青岛自贸片区作为青岛市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聚集地,一定会主动作为,创新求变,在服务和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争当枢纽节点和重要通道。” (2020年第21期《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封面专题)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