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发力智能技术和供应链
作者:席悦      2020-09-15 15:54:06
导读: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每日优鲜的盈利能力成为其获得新一轮融资的重要因素。每日优鲜在此轮融资中引入了具有中资背景的中金资本,此前“国字号”资金鲜少进入生鲜到家赛道。

7月23日,每日优鲜宣布完成4.9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由中金资本领投,工银国际、腾讯、阿布扎比资本集团等联合跟投。据称,此轮融资规模还创下了目前生鲜到家行业最大规模融资的记录。而能够一举获得高额融资,与每日优鲜盈利能力、供应链能力、技术水平密不可分。

可以说,今年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巨大的市场“蓝海”,为生鲜到家带了新的发展契机。

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公司)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显示,中国生鲜电商整体日活跃用户从年前的777万,冲到了春节期间的1009万规模量级,而2019年春节的日活用户只有527万。并且,今年春节后的30天内,生鲜电商活跃规模用户近700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约57%,日均使用次数与使用时长增幅均超过20%。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生鲜电商市场规模2020年预计达到4040.7亿元。

 2.png

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在去年年底,生鲜到家平台还挣扎在“生死线”上,不少企业都没有挺过“寒冬”。呆萝卜去年11月陷入经营停摆,今年3月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破产公告称,呆萝卜运营主体已依法进入
破产重整程序;去年12月,生鲜电商吉及鲜宣布公司融资失败,规模盈利不达预期,面临大规模裁员、关仓。

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9年我国生鲜电商共计倒下9家,分别为我厨生鲜、妙生活、鲜来多、迷你生鲜、瓜粉网、水果营行、TableLife壹桌网、菜到啦、Fields甫田网,较2018年倒下7家,增加了2家。

而在每日优鲜此轮融资中,领投方中金资本明确表示,每日优鲜已经连续六个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经营性正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指的是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取的利润除去与长期投资有关的成本以及对证券的投资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意味着,每日优鲜的现金流状态更健康了。

8月21日,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日优鲜已经在百亿规模的量级上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盈利性增长。”而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就代表每日优鲜在扣除了包含采购成本、损耗、物流、配送、前置仓和大仓的房租、人工等运营成本项后仍然盈利。

 

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和运营能力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每日优鲜的盈利能力成为其获得新一轮融资的重要因素。每日优鲜在此轮融资中引入了具有中资背景的中金资本,此前“国字号”资金鲜少进入生鲜到家赛道。可以说,生鲜到家行业目前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和转型升级,竞争也从过去在简单粗暴的烧钱比拼,逐步转变为供应链和技术能力上的竞争。每日优鲜方面表示,此次融资的4.95亿美元将主要运用于“智能技术”和“产地供应链”方面。

中金资本总裁肖枫认为,每日优鲜的核心能力主要有两点:一是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二是强大的信息化、智能化能力。“对于生鲜电商来说,竞争的关键是供应链和运营能力,供应链决定了公司能走多远,而运营效率决定了公司能做多大。”

 

做智能连锁零售的探索者

王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零售行业有着长链条、低毛利、跨区域的经营管理难题。这让连锁零售成为了一个很难实现大规模、高效率、高质量复制的行业,容易造成用户体验的不统一,也给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管得好某一个仓、某一个店的可能管不好另外一些仓和店,用户在这个区域使用体验好,也不一定到了另一个区域就有相同的体验。

“想要进一步推动商业社会的进化,需要将数字化应用到经营管理上,以技术为驱动,构建数据智能的系统,实现经营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智能化,从而实现商业文明的3.0,进一步的降本增效,提供稳定、优质的用户体验。智能化连锁零售,不仅仅表层业态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利用技术对后端效率进行大规模的重塑。”在谈到每日优鲜不断进行技术升级的原因时,王珺表示。

目前,每日优鲜三分之一的员工为技术人员,并已经将数字化应用到商品供应链端、前置仓交付端、用户交互端等,构建了一套全链条的智能决策系统,让系统帮助人做出更精准、更智能的决策,提供更稳定、更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打造智能商品供应端。一是智能选品和智能补货。具体而言,每日优鲜会根据不同前置仓所在区域的不同属性,以及周边用户的群体画像、消费行为、周边设施等,从海量商品中选出最符合这一区域消费需求的3500款商品。由于所售商品以生鲜等短保品为主,每日优鲜采取的是每天从城市大仓向前置仓补货的制度,智能补货系统则会根据某前置仓覆盖区域的历史销售数据、天气、节庆等维度,精准预测出每个商品每天在每个前置仓的补货数量,运算量高达每天300万次,从而实现精准补货。

“精准的补货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蔬果的损耗率,由于我们的干线运输、末端运输都是由自己来做,所以实现全程冷链对我们来说是最简单的事情,但如何保证生鲜产品不挤压,才是降低损耗最重要的因素。”在提到每日优鲜的货品损耗率只有1%时,王珺给出了这样的经验之谈。

二是实行订单农业。每日优鲜通过消费端大数据,反推用户对某个商品数量、规格、质量的需求,再向生产厂家、基地下订单。通过消费大数据反推的精准排产、订单农业,每日优鲜不仅可以给供应商准确的需求量,也能给予用户最需要的商品的规格和质量,增加了供应链的确定性和标准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

“每日优鲜平台的产品价格基本和菜市场持平,甚至低于菜市场,是由于我们从产地直采,能够控制价格。同时,相比菜市场还减少了中间的流转费用。”王珺认为,在与线下门店相比时,当便捷性占据优势后,价格战便成为主角。

加强前置仓交付端建设。一是进行智能选址。每日优鲜采用分布式前置仓模式,与腾讯智慧零售展开深度合作,基于腾讯数据、每日优鲜、三方数据进行圈层分析,可以了解用户画像、消费特征、潜客数、渗透率等,并据此指导新开前置仓的选址、地推选址、选品及运营机制等。目前每日优鲜在全国16个城市布局了上千个前置仓。

根据每日优鲜方面提供的信息,其于2015年首创了“城市分选中心+前置仓”的生鲜到家商业模式,但一直以来,前置仓烧钱的质疑一直存在。王珺对此回应称:“烧钱是把钱花在了没有长期价值的地方,但一个前置仓的成本投入较店面投资要低很多,仓库只需要简单的装修和基建,主要就是理顺水电和建冷库。”

二是建设智能仓储。每日优鲜承诺最快30分钟极速达,这就对拣货的效率有了严格的要求。为此每日优鲜自己研究了库位系统,可以让拣货员在通过PDA扫描订单后,被系统自动告知需要拣选的商品所在的位置,即使是拣货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三是设计智能派单系统。该系统会基于车辆路径规划、到达时间预估等数据的分析,对配送员采取智能派单,包括配送员一趟出去拿哪些单,去程怎么送,回程怎么送,这样一来,不仅最后一公里极速达的配送更快,人效也更高。

 

进一步升级产地供应链

生鲜到家平台想降低成本,保证供应量,产地直采、做好供应链成为躲不开的一环。而年初的疫情也让每日优鲜更加坚定了做好产地供应链的决心。

王珺告诉记者,今年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不同阶段对行业的影响和对供应链能力的挑战也会有所不同。

在第一阶段疫情集中爆发的一个多月,确实为生鲜到家行业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会。整个生鲜的线上渗透率加速增长至两年之后的预期规模。但在需求侧井喷的同时,也暴露出整个行业供给侧能力的问题,供应链积累和连锁管理自动化积累比较弱的企业,普遍面临“有货没配”“有配没货”等挑战,生产和发货成为供应链瘫痪的主要原因。如在“封村封路”的情况下,农民不愿意下地采摘,工厂不愿意打包,产地物品难以输出,整个行业的配送标准从之前的“30分钟达”,或者“1小时达”延缓到 8~12个小时,甚至24个小时。

“因此在这个阶段,生鲜到家企业间的竞争开始进入供应链能力及效率,特别是供给侧核心能力建设的新阶段。”王珺进一步解释道,这种能力首先体现在零售商的组货能力上,当存量不足或供给出现障碍时,快速连接产地,重新组织新的货源或者是激活存量货源。这一方面考验买手的能力,需要买手积累起其所连接的产地、农场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积极响
应和配合;另一方面考验产地资源,如何实现快速连接协作,最终保证供货。

而在第二阶段,即后疫情时期,市场需求也由井喷逐渐回归稳定发展状态,行业配送时效也普遍回到“1小时达”左右。此时的挑战或重心便开始移向如何留存新的用户,以及如何持续吸引新用户,稳定业务量。

而记者在采访身边不少年轻人时也发现,虽然疫情期间是靠生鲜电商维持了自己的基本生活,但在疫情后期,主要在线上购买的是储存时间长的肉类或者水果以及一些稀有食材,而其他的都倾向于去菜场解决。“楼下就有超市、菜市场,最多5分钟的路程,还能看到实物,所以有时间还是会自己出去体验一些人间烟火气的。”家住北京朝阳区的90后小黄告诉记者。可见,如何留住疫情期间拓展的新客户,成了每日优鲜及其他生鲜到家电商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总的来看,此次疫情对生鲜到家行业的供应链挑战主要体现在组货能力上,而组货能力又基于不同的阶段体现为买手能力、产地资源快速组货能力、商品开发能力三个维度。除此之外,分布式仓储体系的管理能力也至关重要。”王珺认为,在行业跑马圈地之下,不论线下店还是前置仓,很多企业均没能建立起这方面的管理能力,当门店或者仓库数量增多,跨区域、跨品类发展时,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盈利。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