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供应链思维”
作者:蔡鸿亮(SAP Ariba 大中华区业务发展总监)      2020-06-03 10:50:10
导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举措,是供应链管理的全面提升,不仅考虑疫情突发状况应对、管理与运行,还要做整体布局和长期规划。

1.重大决策出台

本次新冠病毒疫情,我国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启动了I级预案,即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国家卫健委牵头协调国家级、省级和事发地的应急组织、处置与反应,整个疫情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包括:全国动员;信息统一收集、发布与共享;战略物资资源集中调度与征用;交通物流管制;人员流动管控/隔离制度;医院、医护人员和军队的统一调动;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和社区/街道资源的网络化管理。在此基础上,2月14日召开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2.如何完善机制和体系的思考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相信不仅是针对新冠病毒,还有接二连三的全球潜在威胁带来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西非沙拉热病毒、美国流感、非洲蝗灾、中东 MERS……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威胁和天灾人祸,我们应从多角度来考虑体系的完善和升级。

而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举措,是供应链管理的全面提升,不仅考虑疫情突发状况应对、管理与运行,还要做整体布局和长期规划,既要考虑和平时期整体供应链能力基于不同场景的规划与预案、战略供应商资源的筛选和产能融合、战略物资库存的储备与布局,又要兼顾战时对疫情所引发需求的有效预测、精准把握、实时响应和高效交付。

 

3.应急管理体系案例借鉴

我们的研究团队持续跟踪与研究国外先进的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得出一些经验教训,也为中国现在的疫情对应提供部分借鉴和思考。

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主干,使命是保护所属国家免受国内外的健康、安全和安保威胁。当灾难袭来时,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管理和运营的国家战略储备随时准备向任何受影响地区提供药品和医疗用品供应链支持。如果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例如恐怖袭击、流感暴发或自然灾害,严重到可能导致当地药品和物资用尽时,国家战略储备便是所需药品和医疗用品储备库。

1.jpg

疾控中心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一起确定国家战略储备在采购、存储、交付和分发产品时有效运作的策略。这些策略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在国内如何分布、关键节点的确定、需要哪些品类产品、产品日常可用库存设定和维护、需求识别和产品定向发送、如何分发等,旨在通过提供灵活的供应链响应措施,来支持公共卫生供应链管理,确保药品和医疗药品安全可用。

根据疫情部署医疗对策与实时响应。例如疾控中心通过建立速达应急包,分别储存在国内不同战略储备地点,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快速到达事发。速达应急包占国家战略储备总库存10%左右, 通常作为首选应急药品送达事发地点, 具有反应快速、品种齐全的特点。每件速达应急包共130个货箱, 总重近50吨, 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 相当于一架大型喷气式飞机的直达运输容量。速达应急包中物资将定期检查、更新, 控制其在保质期内。

公共卫生紧急状况相关疾病的药品和医疗用品仓储与库存管理除了疾控中心自身直接管理和贮备之外,疾控中心还会和甄选供应商供货商签订协议, 由供货商进行部分应急药品的储存和管理。

确定正确的产品品类和供应商来应对特定的公共卫生威胁:疫控中心日常会根据炭疽、鼠疫和土拉菌病等疾病来确定抗生素、疫苗、解毒剂、抗毒素、生命支持药物、静脉注射和呼吸维持设备等应急药品及医疗器械储备的品类,从小剂量诊疗药品到大型诊疗仪器设备一应俱全,并通过标准的供应商准入、询报价和招投标流程,甄选供应商进行生产、采购与存储。

确保受灾民众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收到它们:危机发生时,国家战略储备的物资首先被运至地方政府的筹措储备点,并在筹措储备点被登记、拆分及零散式包装,之后 运至各个社区应急医疗点分发点。

疫情预测、模拟、优化、分发的数字化:通过建立国家战略储备计算机模拟模型来优化响应和交付能力、建立公共人口普及预防草案数据库来提升预案能力、通过软件记录和跟踪药品发放情况及库存更新。

 

4.数字化赋能的供应链思维

以国家战略储备为核心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充分说明了供应链思维的作用和价值,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供应链思维是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管理理念。供应链最早的时候其实叫供需链(Supply/Demand Chain),供应链思维的起点是供需匹配,是在对需求的精准把握和预测基础上,建立符合疫情需求的、成本优化、高质量、快速响应的弹性敏捷的供应能力。要注重应急管理体系的日常供应链能力规划与战略储备,包括战略物资品类管理、战略供应商管理、VMI 等库存管理、应急点布局与预案能力。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通过规划性超强的安全库存储备来构筑危机响应的第一道防线,这也是生命线、生死线。除了政府机构本身直接管理之外,可以通过整合专业生产与物流企业等第三方资源来参与体系建设,完善体系响应能力、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数字化推动体系的转型升级,对危机和疫情进行事前模拟优化、资源优化整合、事中跟踪调度和动态管控。

 

5.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用供应链思维来管理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数字化是最重要的赋能手段。通过数字化对接疫情监控、物资需求和目标人群大数据,实现需求动态同步,为整个应急供应链体系在物资生产、服务资源、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物资分发等调度上提供实时有效的决策依据。

数据驱动

公共卫生基础大数据是完善供应链管理要素、构建供应链整体能力、实现最终供需匹配决策的数字化基础。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共卫生基础大数据,涵盖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居民信息、医疗物资和服务资源信息、生活物资资源和供应商信息等的基本数据。例如:居民信息包括各省市、县区、街道和社区的人口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分布、聚集度、流向等。医疗物资资源信息包括对应各种不同疾病威胁所相关的抗生素、疫苗、解毒剂、抗毒素、生命支持药物、静脉注射等应急药品及口罩、手套、防护衣、隔离衣、呼吸维持设备等医疗器械的品类及库存信息。医疗服务资源信息包括各地的医院、床位(特别是传染科/发烧科)、医护人员、保健医生等服务供应链基本信息。供应商信息包括现有的供应商及潜在供应商的基本信息、产能潜力及风险监控。

疫情直连

要建立疫情监控与指挥中枢系统,与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打通与集成,实现对疫情的可视化及供应链需求的实时转化。疫情直连首先解决的是整个应急供应链需求输入问题。有了疫情直连,我们就可以根据某类疫情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国家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启动的不同级别的应对预案,动态地评估和预测应急供应链当前及未来对医疗物资和服务资源的需求趋势、必要时效、库存可用性,为接下来的全局协调统筹、资源调配、物资采购、动态库存管理与物流协同提供了基础前提。基于疫情以往历史数据,在平时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未来的疫情发展及供应链能力进行模拟演练,从而检验公共卫生应急供应链在不同疫情场景下的应对能力,从而帮助我们发现供应链管理短板,针对性地进行补足和提升。

智慧采购

要建立包括战略寻源、战略供应商管理、战略物资品类管理、采购与库存运营在内的智慧采购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战略物资供应商的筛选和准入、实现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形成供应商绩效360度完整考核,以确保应急供应链这一“生命线”体系成员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

各类药品及医疗用品战略物资日常采购规模巨大,比如在有些国家,绝大多数战略物的库存就远远超过了商业市场中的年度使用量。因此在日常采购上,要发挥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充分运用在线的询报价和招投标工具,降低总采购/持有成本,也为疫情来临时的规模化采购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框架。

要充分评估每一家供应商的产能弹性、可靠性与风险,从而计算出在不同疫情级别下,不同品类产品供应链的能力,以更好地支持供需匹配和供应链协同。同时也要广泛地考察供应市场,建立备选供应商库,以便在需要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快速接入。同样的也需要未雨绸缪,提前优选可靠的物流供应商,以保障“战”时的物流交付与分发能力。

在库存管理上,还可以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手段,让供应商企业充分发挥其供应链能力,参与整个战略物资储备工作,通过数字化平台,对政府自行管理库存与供应商管理库存进行协同,从而形成统一的战略物资安全库存管理与调配体系。

供需匹配

供应链思维最终是为了实现供需匹配。的确,面对新冠病毒疫情这样的严重危机,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优势,通过对疫情和需求的实时把握,合理地协调和匹配急供应链各个要素包括医疗物资储备、供应商产能、物流商运力等,实现快速响应和充分供应。

从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供需匹配的目标还体现在医院的专科科室设置、医护人员数量、床位数量等服务资源以及收治病人数量之间的平衡。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大量涌入,与普通病人以及医护人员一起拥挤在狭小的急诊科和呼吸科空间里,由于医疗服务资源的匮乏造成了诊疗和收治的不及时,极大地加大了交叉传染的风险,快速扩大了感染人群。

因此,未来我们可以运用供应链思维,通过对医疗服务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统计,从而确定供给的基础;同时根据疫情的不同级别,进行事先模拟和建模,根据病患人数的可能趋势,对现有的医疗服务资源和能力进行判定(建立服务资源库存概念),并拟定相应的紧急预案比如建立方舱医院、临时科室床位转换、临时医院收治类型转换、医院之间资源调动等,更有效地管理和应对需求,最终实现疫情爆发时的供需匹配。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全过程全体系要素数字化的基础之上。

2.jpg

结语

作为在供应链领域近20年经验的从业者,自除夕以来,面对疫情的突发性、医疗物资和医护资源的严重供应不足所造成的持续危害、以及社会各个组织和机构为抗疫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自己就一直思索,如何从数字化赋能的角度,为现有的国家应急供应链建言献策,化“危”为“机”。同时,通过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我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抗击危机与疫情,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保障国家、人民包括我们的亲人朋友的健康安全,再不仅是国家和政府所担负的责任,更是所有的组织和个人应该去思考和承担的使命。

我们应该从本职工作出发,从本专业出发,从各种角度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而其中,供应链思维和能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一起通过各种思路和技术手段,不断去打造和提高。我们强烈呼吁供应链管理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从业者和专家学者一起,为推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数字化、实现应急供应链的转型升级协力共进!

 

作者简介

蔡鸿亮,SAP Ariba 大中华区业务发展总监、资深采购供应链专家。具有近20年全球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经验,曾担任 IBM 全球采购与亚太供应链高管职位10年时间,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专家委员、中国商务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授课专家、《采购前沿》专栏作者、CSCMP/IBM 认证高级供应链管理专家、ISO 认证主任审核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采购与供应链客座讲师、复旦大学 MBA 同学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校友导师,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学本科及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获 IBM 全球供应链创新亚太区唯一奖项,以及亚洲物流双年展卓越供应链经理人奖。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