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局者“修橙正裹”:重新定义零担快运
作者:闻笛      2019-11-13 10:50:10
导读:零担快运正在不断提速,快运“快递化”日益明显。

零担快运正在不断提速,快运“快递化”日益明显。标志性事件发生在昨天,8月18日,修正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修正快运”)发布了全新的快运品牌“修橙正裹”,并旗帜鲜明的喊出石破天惊的口号:24小时全国送达,刻不容缓。

一石激起千层浪!业界对此充满了问号、不解,甚至质疑。

修正快运由修正药业集团投资,定位于高时效、高品质的快运服务。对快运业而言,它无疑是一名搅局者和颠覆者。它不仅重新定义零担,重新定义快运时效,重新定义甩挂运输,还重新定义了加盟模式。

配图1.jpg

(修正快运总裁史大兴)

提速:24小时全国送达

“24小时,真的可以做到全国送达吗?”整整三年时间,这个问题一度长期困扰着修正快运的总裁史大兴。

直至去年他组建好了创业团队,将完整的方案付诸实践并得以验证,并且获得了修正药业的投资,修正快运随之成立。至此,他认为已经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尽管可能还需要不断完善,但他的内心无疑是喜悦的。“全国24小时送达,刻不容缓”,他相信,为了这样一个事业梦想,值得他们这群人去坚持,去创新,去探索。

作为物流业的一张新面孔,起步于杭州那座城市,修运快运的核心创业团队有着显著的互联网特征。他们追随梦想,每个人都有一个花名,品牌主色调是橙色……

而对于业界诸多疑惑,首先需要回答的是:修正快运如何做到24小时全国送达?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关键要素。

一是单元化运输,整厢流转。修橙正裹致力于做“有温度的新零担物流”,采用单元化运输并配备单元厢,包括普货厢和恒温厢,实现常温、冷链厢体同车运输,其目标是整厢流转比例达到70%。在干线上,修橙正裹公路运输沿途采用单元厢秒换的方式,通过算法结合发展,逐步减少货物的拆厢搬运概率,最终达成沿途厢换车而不触碰、不搬运货物,以最大程度保证时效和货物安全,并显著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事实上,修正快运在发布修橙正裹品牌的同时,还联合多家合作伙伴成立了“单元厢应用研究院”,以加速推进单元化物流发展进程。

二是即提即发,即到即派,极致压缩每一个环节的等待时间。“在模式上,我们进行了全链路的更改,压缩了物流所有环节的等待时间。”修正快运副总裁孙立国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的记者介绍,目前在江浙沪,客户从开单起到签收,他们可以仅用要6个小时就能完成。而压缩等待时间,除了单元化运输,修橙正裹还有以下两个“独门秘籍”。

其一,修橙正裹独创的智能分拨场站,并取名为“乾坤”,计划未来三年在全国布点60个左右。针对传统场站装卸时间长,流通效率低,在库时间长等痛点,其优势是可以将单元厢前置,实现提前装厢,厢体秒换。据介绍,货物进入“乾坤”的等待时间最长不超过40分钟,同时减少了分拨面积。从货流、厢流、车流结合舱位预算,时效规划、路径规划、动态路由规划等算法,实现效率提升2.5倍,货物在库时间减少至少6小时,操作成本下降41%,峰值操作能力是传统的2.3倍。

其二,间隔距离小于15公里的共享货舱交换站,计划在全国布点200多个。针对传统物流网点交货距离长,装卸时间长等特性,修橙正裹通过布局密集的共享货仓交货站,将网点交货距离控制在15公里以内,以极高的换仓速度,减少换仓时间,实现多频次交货,缩短等待时间。

对于时效性的保障,修正快运一方面采取保价运输,承诺当货物发生延误时,平台将对购买“准时保”的客户进行额外补偿;另一方面也有依靠企业文化和团队价值观,公司提出了“认真对待每一程”的品牌口号。对此,孙立国表示,“只有我们每一个修橙正裹人都认真真、兢兢业业的把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到位,才有可能完成我们的服务承诺和服务宗旨‘全国24小时送达,刻不容缓’。”

配图2.jpg

(修正快运副总裁孙立国)

联营:承诺“三不”,并保护联营权

近期,快递加盟模式一方面因“以罚代管”而颇受业界诟病,另一方面又因灵活高效而大受推崇。在这两种模式之间,是否有第三种模式?修橙正裹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即联营模式。

联营模式可以说是修正快运在业同首创,提出了“三不”承诺:不罚款、不包仓、不乱费,用组织成本替代了交易成本。修正快运与世界知名云计算公司合作,以大数据为画像依据,科学划分联营商服务半径,根据经营成果对区域进行估值,随着区域发展,辅以信用分机制,并将联营权作为一种产权制度,在经营期间联营权得到合理、合法、合规的法律保护,且其估值金额会随着经营时长和货量增加而不断增长,为联营伙伴赋值,让他们不仅挣钱、还要值钱。

“实际上,联营也是一种加盟模式,一种特殊的加盟模式。”史大兴坦言,选择加盟模式,主要是由于其更具活力,一是他投资效率更高,相当于4至5倍的投资杠杆;二是直营模式虽然更有穿透力和有掌控力,但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规模越大越麻烦,“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就选择加盟模式,但又摒弃了加盟模式的很多弊端,包括以罚代管,包括不跟加盟伙伴分享网络价值等。”总之言之,联营模式志在以加盟模式做出直营管控的效果。当然,在联营之外,修正快运也有自建体系和项目客户。

市场:定位高端,面向30kg以上运单

定位于高端,面向30kg以上的重量级,修橙正裹首先将客户锁定于五个行业,分别是医药,食品,白酒,烟草,机电产品(包括3C产品及其备件)。其共同特点是货物价值较高,货物安全性非常重要。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小件快运市场规模大约为1.2万亿,如果加上大件零担,整个快运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元。尽管没有统计数据表明快运领域高端市场的确切规模,但从航空货运市场规模来看,大约为300亿元左右。“在高端供应链领域,还有很多的高端快运需求,我的判断是这个领域不仅有巨额的存量市场,我们还可以创造出更大的增量市场。”史大兴认为,这个市场还有大量的领域值得去细化研究,确切的规模虽然不好评估,但足以容纳几个安能、百世这样体量的企业。而在他看来,幸运的是,安能、百世这类巨无霸企业尚未参与这一领域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4小时全国送达”并非指修橙裹每一单快运的时效,而是更多的意味着一种能力和标杆,同时也是一个杠杆。

“客人如果需要全国24小时送达,我们一定会送到;如果不需要,48小时也可以。”孙立国表示,24小时代表的是能力,即修正快运可以做到“24小时全国送达”。实际上,其面向市场提供的快运产品目前有三类:一是极速产品,针对有迫切时效需求的客户,提供超高时效的“顶级商务舱”货运服务,亦即“24小时全国送达”;二是特快产品,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货运服务;三是普快产品,价格优惠,时效更优。

另外,它也是一个杠杆,一个切入口,意在撬动更大的市场。正如孙立国所言,一个客户也许会为了20%的高时效需求,而将其他的80%业务全都交给修正快运,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落地:目标是三年百亿

下半年,修正快运如何快速将业务落地和发展?公司的目标是三年实现100亿元的收入,快运网络完成50亿元,供应链体系完成50亿元。

为此,修正快运提出与联营伙伴的“共融模式”,包括场融、货融、车融、箱融、资融。具体以供应链为驱动力,实现“A+B”与“空+地”网络深度融合。

配图3.jpg

其中,A包括自建联营,服务高端产品,联营合作模式,高效运作模式,主要为30kg~300kg重量区间的货物;B则为省区融合网络,包括供应链业务下沉,省内优质网络,为300kg以上重量级的货物。“空”则是航空运输,包括航空公司、货代公司、生鲜冷链业务;“地”则是运力共享,包括优质专线、规模车队和高铁运输。

由此可见,修橙正裹对物流关键资源要素——人、车、货、场重新定义与重构,计划未来三年预计投入30亿元建设骨干网络,实现34个分公司、10000家联营商、60个枢纽及200多个共享舱交换站,以及及3000多条专线的网络规模,提供10000个就业机会、160000平用地、2000台车辆、50000+单元厢及其它操作设备……最终目标和定位是智慧供应链服务商,而不仅仅是一张快运网。“届时,快运网只是底层的一个支撑点,在快运网形成之后,我们会逐渐延伸,帮各个合作伙伴延伸他们的智慧供应链服务能力,让他们的生存空间更好。”史大兴构想出未来的发展蓝图。

配图4.jpg

时机:始入快运,胜算几何?

对于业界另一个质疑,此时开始进入快运会不会晚了?史大兴回答,“好饭不怕等,我们来的正是时候,可能还稍微早了一点。”他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是赶午餐可能确实晚了,但是如果赶上一场更丰盛的晚宴,那不是晚了而是早了,“还没开宴,刚刚上席”。

史大兴分析提出了四方面原因:一是快运市场容量足够大,这一点前文已有介绍不再赘述;二是快运机会机会正好,正如《三国演义》中一样,真正有机会的时候是群雄逐鹿的时候,而非三分天下的时候,而快运市场正处于群雄逐鹿时期;三是快运领域的竞争还没有本质区别,不同于快递领域已进入落后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竞争,多家知名快运在操作现场上几乎没有本质区别,单位成本没有本质区别,因此不足为惧;四、即便是规模上的竞争,修正快运仍有机会,“安能、百世、壹米在体量上已经形成了规模,投入大量的资本。”在史大兴看来,快运依然可以用资本烧出规模来,只是资本的利用率会更低。

不过,他选择了绕道而行。而这也许会是一条捷径,“安能、百世、壹米所处的赛道虽然还有机会,但太拥挤,所以我选择一个蓝海而非红海。”史大兴说。他应该感到幸运的是,安能、百世等尚未直指高端快运市场。未来,也许修正快运将不可避免的与顺丰系形成局部竞争。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在修正快运的身上看到了跨越速运、狮桥的相似之处,不过与其高度匹配的对标企业的确还很难列出。

(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19年第17期)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