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栋梁:园区智慧互联进入攻坚期
作者:庞彪      2019-06-21 10:50:10
导读:余栋梁认为,货运时代已经过去,资源时代已经来临。多元化竞争、平台集约和标准化是当前物流园区面临的升级需求,而这也意味着过去园区在各自区域独立经营的情况将难以为继。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影响下,物流园区的发展呈现了诸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智慧升级态势明显。“最近几年,我国物流园区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7月24日,广东林安物流集团总裁余栋梁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为提升运行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物流园区正朝着智能化、平台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已经从土地招商的阶段向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的发展阶段过渡,由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升级,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一环,在技术创新、政策红利的助力下发展迅速,创新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余栋梁认为,物流园区的业务形态已经发生变化,正朝着智慧生态、定位优化、互联互通等方面转型升级。

配图10.jpg

技术创新助力智慧升级

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了物流业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对供需双方低成本高效率的精准对接,也实现了物流园区多种服务功能的高效融合以及智慧升级。

“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促使和推动了物流园区的革新,这种革新体现在多个方面。”余栋梁分析认为,由于物流园区对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提升城市物流业整体水平、发挥集聚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配套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所以物流园区的智慧升级也围绕这些需求进行。

余栋梁特别强调,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尤其是5G技术的成熟与广泛运用,物流园区的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来看,物流园区也不再是简单修建仓库,而是朝着空中立体高端仓发展,而空中立体高端仓离不开智能化设备、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电商兴起之后,大面积修建‘停车场’与传统仓储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他介绍说,“从运营管理来看,物流园区已经由过去靠人管演变为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来管,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此外,物流园区的发展也正逐步实现生态环保化,包括采用新能源车、智能分拨、无人配送等,背后的实质是降本增效与生态发展。

他举例说,比如从车辆进出物流园区开始就有智能门禁,再到安保监控、仓配发货等,整个物流管理渐趋智慧化。再如过去物流园区的进出管理主要靠人工,现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降低了人力成本,林安物流园在实现无人值守后就减少了一大半值守人员的用工需求。

“依托5G网络通信技术,通过AI、IoT、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智能物流技术和产品的融合应用,物流园区将会走向深度万物互联和业态的融合,进而实现物流全环节如人员、设备、数据的互联,仓储、站点、车辆、末端设备等全流程基础设施的互通,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与资源的高效整合。”余栋梁表示,物流园区的升级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标准化、智慧化和生态化的发展,并且这种发展不仅是园区内部升级,与园区相关所有业态,即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升级也是必然趋势。

围绕产业和城市发展定位

当前,产业升级和城市消费激增也对物流园区的发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余栋梁认为,物流园区靠租赁、靠停车、靠物业来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更多是靠服务、整合资源、平台来支撑园区发展。

而随着产业升级与城市消费需求的变化,物流园区在定位上更加需要与当地的优势产业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现在有的物流园区虽然说是公路港,但实际上内部导入了很多商贸的功能。又或者一个冷链物流园区,实质却是生鲜农产品的集散地。”余栋梁举例说,林安的苏中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城就是如此。

2016 年,扬州市“十三五”菜篮子工程启动,规划在沙头镇现有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基础上,提升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瓜果类、叶菜类、食用菌等蔬菜,积极发展农超对接、社区直营、集团配送等直营直销。目前当地已建成了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区,日供蔬菜占扬州市区本地产蔬菜的80%以上。而苏中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城在沙头镇现有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之上,积极打造产业融合先导区,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加快先导区内主体间的资产融合、技术融合、利益融合,整合各类资金,引导集中连片发展,推动了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加工园区、仓储物流基地、休闲农业园区有机衔接。该项目有效的整合了当地物流、商贸、电商、金融等各要素资源,实现了扬州物流与产业、金融、电商的深度融合。余栋梁介绍说,物流园区需要从定位上优化,与当地的产业、金融与生态紧密结合,这样才更有生命力,也更能助力整个城市的降本增效、产业聚集,甚至信息化、金融服务的转型升级。

互联互通是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园区发展迅速,不仅数量快速增长,服务功能也逐步拓展,网络体系也初具规模,但同时一些固有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比如,有的园区缺乏足够的需求支撑,招商困难、运营乏力;有的园区服务内容单一、客户黏度不够,运营举步维艰;也有的园区盲目扩张、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物流园区各自为阵、点式经营的状态,提高了运输、仓储和时间等成本,阻碍了行业的降本增效。

“物流园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一定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时代,实现物流园区由过去单点作战向现在全网作战的转变非常重要。”余栋梁认为,货运时代已经过去,资源时代已经来临。多元化竞争、平台集约和标准化是当前物流园区面临的的升级需求,而这也意味着过去园区在各自区域独立经营的情况将难以为继。

“到了现阶段,如果物流园区还只是解决物流产业链中某一个点上的问题,比如车货匹配、加油、保险、ETC等众多环节的一点,已经不足以支撑其发展。只有将相关的资源整合,为货主、司机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物流园区的竞争力才会强大。”余栋梁指出,单一物流园区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将分散的物流园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让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充分流动,才能共赢。

面对行业新变化和需求,行业协会与企业已经在积极布局,开展全国物流园区的通联合作。比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内众多物流园区,发出搭建全国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服务平台“百驿网”的倡议,推动全国物流园区互联互通,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构建物流园区新网络,搭建多式联运新基地,打造产业融合新平台。“目前这一构想得到了全国物流园区的认可,已经有400多个园区加入其中。毕竟,如果物流园区至今还是封闭作战,不愿开放平台,很快将会被淘汰。”余栋梁透露。在他看来,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一定要有开放的思维,才能实现共享共赢。

(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19年第15期)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