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物流人才问题需多方合力
作者:庞彪      2019-04-01 21:04:08
导读:“前段时间我一直在物流企业实习,发现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体验差别还挺大的。”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物流企业实习,发现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体验差别还挺大的。”近日,北京某高校的一位即将毕业的物流专业学生对《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表示,企业创新发展的速度很快,学校所学习的内容相对滞后。

近年来,伴随我国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激增,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更多元化。作为物流人才主要来源的高校尽管培养了大量的物流人才,但由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成为导致我国物流人才供需失衡的原因之一。

“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确实有差距。”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很多,全国现在有521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80多个高校开设物流工程,8所高校开设采购管理,8所高校开设供应链管理,有将近620家高校进行物流人才的培养。“但是这些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除了与市场需求有差距外,专业的同质化也很严重。”姜旭说。

高校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近年来物流行业发展非常快,学校教育跟不上,一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所导致的。”得利德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恽绵对《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举例表示,现在的高校老师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硕士研究生,更多博士生,绝大多数老师从大学开始一直到硕士、博士都是在学校学习,很少有在企业的工作经验。

“大部分老师的知识体系本身就是纯理论的,脱离了实际业务和市场需求,他们培养的人才肯定距离市场需求有一段距离,尤其是物流业本身是一个很注重实操的行业。”在恽绵看来,我国现在的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是知识教育培养,缺乏实践,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所欠缺。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在实践上确实有差距,举个实例,我们学校最近接收23名物流专业的美国本科大学生进行交流学习,这些学生此前就对苹果手机的供应链链条进行了半年的跟踪实践。又比如在德国,学生是半年在企业半年在高校,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进行了良好的结合,实际效果非常明显。”姜旭表示,虽然我国高校也在进行类似的实践,但形似而神不似,相比美国、德国真正落地的实践教学,我国实践教学无论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

“我们现在的实践可能像是在参观,外在的东西是看到了,但实际上从供应链链条来看,更多是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个环节。比如,日本以精益管理闻名,它能做到什么程度?丰田的供应链环节能精确到用秒来计算。”姜旭表示,物流专业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区别,数学、物理、化学可能通过计算、实验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物流如果没有和实际结合、没有与市场发展、市场需求进行良好的衔接,就很难发现和解决问题。

企业要有长远规划

对于当前物流人才的供需失衡,业界专家同时分析指出,原因不仅仅在于学校的培养体系滞后,企业本身也有原因。从高校来看,许多高校最初没有考虑开设物流专业的条件是否成熟,纷纷开设热门专业。但各院校之间缺乏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沟通,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缺乏实用的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基本需求,对研究型人才缺乏科学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不能切和企业实际需求进行指导性工作,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结构失衡,职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从企业来看,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缺乏长远规划等原因也加剧了人才供需市场的不平衡现状。专家指出,真正优秀的物流人才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的才会具备必须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无论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已从事两三年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都必须在实践中继续提升,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这也要求物流企业对所需人才要有长远的规划。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由于现在市场对物流人才要求更高、更多元,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复合型的,但是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容缺乏综合性,培养的人才能力单一。面对这一问题,姜旭认为,从高校培养的角度来看,本科学习还是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然后才是国际化、实战型、创新型,这是物流人才的一个特点。

“四年的学习不可能学的都很细,从物流到供应链方方面面知识都要学一些,当然每个专业还有侧重,像物流管理更侧重于管理,物流工程更侧重于技术。但类似仓储、运输、物流供应链等内容需要学习,像新的智能技术是有所选择的让学生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姜旭说。

对于现阶段物流人才需求问题,业界专家则认为,这一问题需要包括高校、企业在内的多方努力。

首先应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高校之间需要联动,不能依照院校的水平、教师能力去培养人才,在课程设置前要深入了解各行业物流企业最新发展态势与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储备结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具体要求都要做深入的调查分析,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提供现实依据,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真正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其次是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为,现代物流管理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复合型,特别是随着物流行业的升级转型,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这一点同样需要高校与企业共同携手。更为重要的是物流企业需要转变人才观念,要清醒地认识到专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是培养不出企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真正的复合型人才是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实际上,为了解决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近年来学校、企业、协会等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比如,中国物流学会提出的物流产学研,把教育融入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中。中国物流学会还联手日日顺物流创建的“日日顺物流创客训练营”,通过加速创新成果在物联网社群内的实践应用,为行业发展搭建人才蓄水池。经过几年时间,目前已输出100多项研究成果,取得22项专利技术,不仅搭建起创新开放的人才培育平台,也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又如,北京物资学院近年来一直与中铁快运等物流企业密切合作,从企业需求出发培养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姜旭介绍,从学生毕业的专业对口率来看,物资学院达到了89%,这是反映物流人才供需的一种重要参考指标。“除了专业对口率,我们更看重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以及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这更具有指标性。从2018年的调查来看,学生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都很高。”姜旭说。

(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19年第10期封面栏目)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