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发展这么快,校企“鸿沟”如何填?
作者:杨云飞      2019-03-20 21:04:08
导读:“获得一等奖,我们并不感到意外。”大连大学ONE PIECE队队长潘昊自信的说。

“获得一等奖,我们并不感到意外。”大连大学ONE PIECE队队长潘昊自信的说。

“这个成绩我很满意,是每个队员辛勤努力的结果。”大连大学参赛队指导老师朱敏捷十分欣慰。

“参赛学生的设计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未达到跳跃式成长。”作为本次大师赛评委的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德利得运营总监、全国物流行指委委员恽绵认为。

前不久,马钢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简称,物流设计大赛)落下帷幕。物流设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主办,是教育部批准实施的“质量工程”专业设计大赛之一。本届大赛自2018年10月启动,共有580支队伍报名,历经初赛、复赛,90支参赛队进入决赛,经过两天激烈的决赛现场答辩,本届大赛共设立一等奖18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39项。

“聚焦”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在我们那组,深圳大学二队还是让人印象很深刻的。”恽绵回忆道,“记得他们当时是针对马钢物流园路径优化问题,写了一个四万多字的方案,而且还根据方案开发了一套相应的软件系统,我认为这样聚焦于一个问题深入分析得出来的方案必定是企业需要的,这样的方案也必然会是一等奖。”

“我们当时选的是有关绿色运输案例,全篇聚焦于绿色运输、碳排放等问题,而且我们为此还做了一个模拟仿真配送中心。方案得到评委一致肯定。”朱敏捷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

但在赛场上也不乏出现一些“好高骛远”,一心求高大上的队伍。比如某参赛队把这次马钢提出的十几个案例都做了,而且在没有做任何调研的情况下,直接从发展战略说起,这样的方案显然是“虚”的,不能落地的,成绩可想而知。这是学生的问题吗?其实更多是指导老师的问题,他们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能做的事情,对学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缺乏最基础的判断。

另外,仅做到“聚焦”也是不行的,恽绵补充道, 如果只按照案例上的问题去做那也是远远不够的。案例上的问题是“显问题”,明显的问题是大家都能看出来的问题,比如物流成本太高、物流园堵车等,如果只是发现这些问题是毫无意义的,而是要从这些“显问题”下看到“原问题”,并在“原问题”下才能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物流设计大赛,同时也参加过其他机构组织的各项物流大赛,我喜欢参加类似的比赛,在与其他大学的同学同台竞技时,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明确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自己的学习重点在哪。”每次比赛过后,潘昊总感觉对物流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并希望通过更深层次学习去完善自己专业知识以及理论运用的不足之处。“我们五名参赛队员,两名大四学生已经考上了研究生,另外三名大三学生也在为今年的考研做着准备。”潘昊透露。

竞技活动培养学生“逆商”

招聘季即将到来,除了像潘昊这样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之外,更多的学生会选择走向社会。反观物流行业,面对如此多的毕业生,是否可以解决他们“用人荒”的燃眉之急?

“不见得,就现在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要现考虑的是未来物流行业是否还需要人?”恽绵意味深长道,比如,搬运装卸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已经被装卸机器人、叉车、托盘替代了,物流规划、物流计划等工作已经被智慧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替代了,那还有哪些岗位是留给人来做的呢?这是学校、行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另一位业内专家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未来十到二十年,物流人才的需求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趋势是严峻的。这不仅要求学生去应对这种变化,要求教学机构调整培养方向,同时也要求物流企业调整自己的用人。“只不过,现在的教育机构落后的太多,连企业现在的需求都不能满足,可况未来?”。因此,教育机构必须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法。

“我认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总体而言就是教给学生建立自己的方法论,这非常重要。”恽绵补充道,作为企业高管,他们公司在招聘时主要注重学生两方面的能力。

一是社会能力。所谓的社会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最好参加学校的一些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社会献爱心、做过志愿者等,这些都是在校生很好的锻炼机会。

二是拥有良好的“逆商”。当“天之骄子”走向社会后,没有人再“宠着”他们,而是要求他们在大量的逆境中必须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步建立自己的“逆商”能力来迎接社会“无情”的竞争。而类似物流设计大赛,这样竞技性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子的“逆商”。

物流大赛填补校企“鸿沟”

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些物流企业在招聘到毕业生后会进行短期培训,然后把学生分成两档,一档是普通生,入职的基本工资为三千左右,另一档是优秀生,入职的基本工资在四千左右。从中可以发现,企业界定的学生优秀与否与在校学习成绩并不成正比。

“其实,我们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本科和高职教学不一样,我们培养计划四年才能改一次,培养计划一旦确定了就不能随便调整,只能局部微调。如果要调整需要层层批准,批下来可能就是下一届的事了。"朱敏捷举例说,例如,经过参加几次物流设计大赛以及其他机构组织的赛事,我们几位指导老师认为,如果围绕这些大赛案例开设一门创新创业课,对学生的成长应该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但开新课程意味着需要把这门课赋予学分制,毕竟学生是需要修学分的。可问题是需要向上级申请,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这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

另外,正如前文所述,当前物流环节中基础工作大部分被机械所代替,那哪些岗位会适合毕业生呢?大部分大学毕业生还是要走上管理岗位的,但前提是需要他经过两到三年的基层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胜任经理一职,因为要做好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

但问题是,现在哪个大学生愿意去送快递、跑运输?“他们想象的是坐在电脑前,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指挥着‘千军万马’。”上述业内专家表示。“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排斥从基层做起。我认为如果想在物流行业顺利发展下去,需要对物流行业有整体的了解,而基础操作层是最不容忽视的环节。”潘昊对《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说。

从本次马钢提出的案例来看,全部围绕企业不同层面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系统性,这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对物流行业更具象的了解。不可否认,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与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形成了一条显而易见的“鸿沟”,而物流设计大赛正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矛盾,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变成技能服务于企业。

恽绵再次强调,“整个比赛过程对学生来说,还可以让他们提前体会企业真正的需求,体会市场竞争的压力,体会努力付出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19年第10期行业栏目)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