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市场“冰火两重天”
作者:本刊记者 庞彪      2013-10-18 21:04:07
导读:一边是势不可挡的发展速度,一边却是部分企业“赔本赚吆喝”,冷链市场发展呈现冷热不均的局面。

8月20日,凯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中法基金共同完成对上海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的投资,投资总额为1.2亿元人民币。作为近期资本投资冷链物流的典型,郑明现代物流获1.2亿元投资受到业内关注。法国信托储蓄银行旗下的法国主权基金副总裁Daniel BALMISSE在解析投资原因时表示,冷链物流行业在中国刚刚起步,市场空间非常大,目前尚无特别突出的企业,郑明现代物流很有机会在这样一个蓝海市场中脱颖而出,快速成长为市场的领导者。

随着国家政策引导和冷链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近几年,冷链物流作为多方看好的蓝海市场备受各界青睐,尤其是冷库、配送中心等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持续升温。华泰证券分析师徐才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冷链市场相比欧美国家,现阶段确实处于起步阶段,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就现实而言,冷链市场热还将持续一段较长时间。徐才华预计,2012年到2025年我国冷链食品的需求将会从2亿吨增长到4.5亿吨,年复合增速18.8%,其中2012年到2015年的增速是30.8%,2015年到2025年的增速是15.4%。整个冷链食品的增速,至少未来10年会保持在20%~30%。在解释这一市场预计的原因时,徐才华认为:“我国的生活方式比较接近日本。日本从1955年到1965年这十年,冷链食品的增长率是43%,1965年到1975年这十年增长率是27%,大概经过了二十年的高速成长。另外再从整个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大概到4000美元,大规模冷链食品的消费开始大量增加。”

 

“不冷”的一头

“冷链业就像持续的高温天气一样,热得发烫。”重庆市肉类食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分会秘书长欧邦全在形容重庆市冷链市场时这样描述。

“6~7月,我们冻库出租率最高时达到90%。”重庆渝南冻品配送中心负责人证实了欧邦全的描述。该负责人介绍,“早在今年2月,一些冷饮厂家就将冻品囤积起来,用于夏天销售。目前已经有100家企业入驻本中心。”实际上,重庆渝南冻品配送中心2012年年底才建成开业,其冻库容量为3万吨,主要用于冷冻牛、羊肉,以及熟食品、海鲜、冰品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不到半年时间一家新建冻库就基本出租完毕,这在国内冻库市场也不多见,这也反映出重庆冷链市场需求巨大。

而从全国冷链市场来看,重庆冷链市场的火热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拥有三洋等知名冷藏设备生产企业的大连市,冷链物流业目前也正在强势开局。仅在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内,已经投产的有毅都集发、恒浦建设的10万吨冷库,在建项目有獐子岛渔业、明丰泰达、毅都集发三期的20万吨冷库。同时大连大窑湾保税港计划在此基础上规划布局大连港冷链物流园,预计到2015年初步形成40万吨级库容,年操作能力达到110万吨以上;到2020年将形成70万吨级现代化冷库集群以及冷链物流专用车装卸泊位、公共服务中心、公共展示与虚拟交易中心等功能布局,年操作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具备仓储、分拨、展示等多种功能。

作为水产和果蔬生产大省的山东省也在利用其地理优势,发力冷链物流。日照市正在筹建鲁东南冷链物流配送中心,2012年与新加坡合资建设的日照市海派冷链物流生产基地,是集海珍品养殖、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为一体的高科技海洋食品综合项目。此外,贵州省物资集团“牛郎关冷链项目”投资2亿元,计划建设10万吨级现代冷库,项目计划2015年完成;江西南昌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打造的西南地区最大冷链物流基地也已破土动工;投资12亿元的江苏昆山众品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开工,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区域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服务功能最完善的国际级冷链物流枢纽。

 

“大热”背后的隐忧

根据“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冷链物流发展进程的规划,未来几年我国将培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发展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冷链物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据中国冷链物流联盟对全国300家标杆企业的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库容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作为水果产区,福建福州地区由于前两年板栗、香蕉等果蔬盛产,导致冷库等冷藏设施的严重不足。为促进福州农产品大规模流通,当地企业“一窝蜂”的建设了大批冷藏库、保鲜库。然而激增的冷链仓储设施大大超过了市场需求,“空库”现象严重,即使在秋冬水果仓储的集中期,也只达到仓储量的75%。有业内人士透露,“冷库建设只是看上去很美,亏损的多。”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冷链企业透露,目前公司的冷库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每年要亏100多万元,只能靠其他物流业务来养活。

“冷链企业前几年的投入基本都大于产出,要度过煎熬期才能开始盈利。”浙江统冠物流总经理蔡文广表示,目前公司低温库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0%,客户也相对稳定。但蔡文广同时强调,相对于普通物流基地,冷涟物流基地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用心经营。“如果企业光做冷链物流配送,那只需要配备制冷车就可以了,反而容易挣钱,但如果要打造完整的冷链物流基地,就往往面临亏本的困境,很大的原因则是业务太少了。”

杭州富日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明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普通仓库的造价约为400元/平方米,冷库则要配备保温系统,造价至少要2000元/平方米,而且冷库需要花费高额的电费,1万平方米冷库一个月的电费至少要20万元。高志明同时表示,企业要达到20%利润的前提是冷库的面积要100%利用起来。目前冷链仓储局部过热,摊子铺得较大,但冷链运输和冷链宅配却受市场制约,依然跟不上,这导致了整个行业畸形发展,很多冷链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对此,冷链专家张签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冷热不均、供求失衡、行业标准缺失、没有统一的监管部门是主因。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冷链设施匮缺,食品冷藏运输率只有1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在80%左右,巨大的差距为我国发展冷链物流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需要明确的是,冷链市场在扩容的同时,区域性分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大城市,冷链市场也有了显著增长,而在二线城市,市场容量却严重不足。因此在对待不同区域市场时,需要理性看待。此外,冷链行业目前也还存在需求与保有量不匹配、库存容量大于需求、投资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冷库建设为例,通用冷藏库过多,特殊或专用冷藏库不足,库容的地域分布及库区内部结构不合理;流通用的冷藏库过量,生产性的冷库及加工设备不足;市场对冷库投资咨询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既成为阻碍我国冷库健康发展的问题,亦是冷链物流投资冷热不均的写照。

另一方面,投资建设冷链基础设施也存在很多“投机”心理。由于各地区政府部门为加快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例如在土地审批、园区用电、企业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以此吸引企业关注。但不少企业却利用投建冷库和冷链园区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扰乱了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张签名指出,冷链物流的良性发展还在于建立卓有成效的全国性冷藏供应链配送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网络,降低流通交易费用和损耗,逐步完善冷链系统,提升利润水平,减少相应损耗,进而间接推动配送产品产值的提升,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升级。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杂志在线| 专题策划| 编委会| 理事会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18034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