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元宇宙概念大火,不过,如何距离元宇宙落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芯片作为元宇宙的底层支撑,也开始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那么,面向未来虚拟现实,元宇宙产业链,特别是底层服务商,我们要如何从“芯”出发?
针对以上话题,爱集微资深记者黄仁贵与酷芯CTO沈泊开展一场事关“芯片&元宇宙”的深度对话。
上海酷芯微电子创始人&CTO 沈泊
Q:您如何看待目前大热的“元宇宙”概念广受关注的现象?与过去的XR(如AR、VR)等概念相比,元宇宙有何不同?将在哪些领域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A:要一分为二看待“元宇宙”,一方面,“元宇宙”概念火爆带动了资本涌入,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推进元宇宙发展需要考虑客观现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过度炒作。一个概念的兴起,引发大家蜂拥而至,这在其他行业也是常见的现象,整体来说利大于弊,我们处在这个行业里,大家一起推动行业发展,在大浪淘沙中去伪存真,希望元宇宙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真正的推动力。
AR、VR更关注单体设备,而元宇宙侧重于生态应用,后者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元宇宙需要云计算、数字内容、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等底层技术的支撑,需要设备作为入口,相比5、6年前,AR、VR技术已更为成熟,我个人认为可作为元宇宙的一个入口。
Q:元宇宙是人类对未来创新应用的展望,作为一种全新的应用形态,行业非常关注元宇宙的落地,那么,元宇宙最有可能在哪些领域率先落地?
A:AR、VR设备可应用于博物馆讲解、教育、设备维修/检修、医疗等To B市场,但To B行业的特性,使得AR、VR设备的出货量不会很大。元宇宙的普及,一定要走向To C市场,这也是近期AR、VR热度再起的重要原因。
面向To C市场,关键是要找准落地场景,其中手机是To C市场销量巨大的消费品之一,对推动AR、VR发展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不过该类应用仍存在一定痛点,如手机屏幕较小、影像分辨率较低等,目前还不能给用户带来足够好的使用体验,面向元宇宙,未来手机将会进行同步升级。
而汽车作为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主要活动空间之一,也已成为元宇宙面向消费类市场渗透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搭载AR、VR设备,司乘人员可进行社交、观影、打游戏等互动,尤其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带动了智能座舱的兴起,让元宇宙进入车载领域成为可能。
另外,Web 3.0也被市场认为是推动元宇宙发展的重要入口,存在率先落地的可能。事实上,Web 3.0重点在于生态建设,将会由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巨头、科技巨头率先推动发展。
Q:作为一种新应用,元宇宙也需要芯片等底层技术的支持,目前适用于元宇宙的芯片发展情况如何?与其他行业相比,元宇宙对芯片的需求有何不同?
A:Meta目前主要采用高通的芯片方案,后者推出的芯片产品改款自手机芯片平台,该类芯片平台并不能完全适配AR、VR需求,功耗较高、成本较高、集成度不足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市场目前对AR设备的理想价位为2000元,而高通开发的XR芯片价格在70美元以上,并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低成本需求;VR方面,应用到的芯片更多,仅摄像头就多达十几个,整机也需要20颗以上芯片,采用高通芯片不利于降低成本。
为了推广AR、VR,Meta不得不对旗下年出货量达千万级的设备进行补贴,但受限于芯片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近年Meta元宇宙实验室的业绩并不理想。
元宇宙强调的是轻量级应用,要求芯片价格足够低,性能足够好,市场才会普及起来,其中低功耗是特别关注的核心参数,AR、VR设备商希望芯片功耗可以降低到300-400mW,而目前的元宇宙芯片主要来自其他领域并组合使用,稍微运行功耗就高达2-5W,对元宇宙长远发展来说,并不是最优方案。
元宇宙给AI芯片公司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端侧不是单纯拼算力,需要综合SoC技术,NPU、神经网络处理器等都是芯片公司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感知融合能力,通过视觉、陀螺仪等感知技术,实现动作感知、姿态识别等应用,而这部分并非GPU企业的长处。目前国内元宇宙相关研究公司众多,下游整机系统公司的发展,利好于AI端侧芯片公司,有望打造媲美手机行业的新市场。因此,端侧AI芯片公司的落地场景将从安防、自动驾驶延伸至AR/VR领域。
Q:其中,最有可能率先落地的领域,目前元宇宙芯片的还存在哪些痛点?
A:目前元宇宙芯片的痛点是功耗高、价格高,但解决这两点还远远不够,还要解决场景落地的问题,通用芯片很难应用于专用市场,需要芯片公司跟行业整机龙头做深度合作,这样定义出来的芯片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Q:展望未来,您认为未来元宇宙的芯片会是什么样的?从芯片角度看,芯片产业链会获得哪些新机遇?
A:随着以AR、VR为代表的元宇宙概念的不断推广,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设备中来,对芯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上需求,都依赖于芯片优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就目前来说,GPU凭借更强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已成为云端AI计算的主流,但在元宇宙领域,GPU的高功耗让其始终难有更大发挥。
Q:目前的芯片提供商,要转型元宇宙需求,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要解决哪些问题?
A:AI芯片公司要抓住这一波市场机遇,推出的芯片不仅要具备低功耗、低成本、低延迟的性能,还要符合行业发展需要,AI芯片公司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与细分行业深度捆绑,更要跟行业整机龙头深度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符合元宇宙需要的芯片产品。
AI端侧芯片公司多为创业企业,要获得行业龙头的青睐,还需要自身具备过硬的资本。元宇宙头部设备商往往要求合作芯片公司要具备核心IP自研能力。
Q:酷芯作为AI芯片的重要提供商,我们基于ISP、NPU等自研核心技术,在视觉、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已有深厚积累,那么我们的核心技术在元宇宙哪些方面会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A:我们此前在无人机、安防等领域有深厚开发经验,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在低功耗AI芯片设计、神经网络处理器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推出了ISP(含可见光ISP和热成像ISP)、NPU等自研核心IP,在AI计算、低功耗、图像处理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重要的是,酷芯可以给合作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双方合作效率,加快产品落地。
酷芯还针对AI应用推出了专用加速器,适配各类AI算法,为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文字识别、物体识别、姿态识别、动作识别等AI应用提供强力支撑,不仅能满足AR、VR对超低功耗的需求,还能优化整机系统的性能。
Q:针对元宇宙,我们酷芯目前是否已有芯片开发计划?
A:酷芯已有元宇宙芯片的解决方案相关开发计划。
关于酷芯微电子:
上海酷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致力于成为全球智能芯片领导者。公司依托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传输三大核心技术,通过自主研发芯片核心架构、核心IP,提供专用于人工智能的高性能低功耗芯片及相关工具链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安防,智能硬件,智能车载等多个领域。
酷芯微电子总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并在深圳设有分公司。目前拥有员工200余人,80%为技术开发人员,并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2016年荣获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被认定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2019年入选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全新一代骏铃A系,“5A标准”重新定义高端轻卡 |
2025-05-09 16:42:58 |
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专用车科技展(2025)将于5月15-17日在十 |
2025-05-09 16:11:08 |
江淮1卡帅铃百台大单陆续交付,为西南运输提效 |
2025-05-09 15:46:00 |
江淮1卡帅铃携手驻马店闫先生,高效配送护民生 |
2025-05-09 15:41:56 |
江淮1卡4月交车热潮不断,全场景适配驱动物流高效革新 |
2025-05-06 15:0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