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创新驱动,以技术“焕新”引领产业“突破”;聚焦品质跃升,以卓越价值铸就核心竞争力;加速绿色转型,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新范式;强化链式协同,打造安全、韧性与共赢的产业生态;深化全球布局,从“产品出海”迈向“体系入海”。
日前,2025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大会在武汉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上述行业共识。面对当前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与价值重塑,共识明确要求行业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品质为坚实基础,以协同为关键纽带,共同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本次大会由中汽中心与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以“焕新·突破”为主题,通过一场VIP闭门会议、一场主旨大会、六大专题论坛及多项同期活动,搭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端平台,助力形成“以会促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循环,为中国商用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持续注入动能。
▍凝聚行业共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面向“十五五”,中国商用车产业正站在绿色化、智能化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历史节点。会上,多位权威专家与行业领军者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度研判,勾勒出一条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深度的转型路径。
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指出,实现商用车产业新跨越,需以四大支点协同发力:一是以绿色转型为引擎,持续深耕新能源技术体系,为产业低碳化转型注入持久动能;二是以标准引领为抓手,积极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助力产业国际化发展;三是以商业创新为突破,积极探索场景化、服务化的商业模式,真正释放数字化、智能化对产业的价值赋能;四是以开放合作为路径,不断优化全球贸易环境及产业链合作格局,提升我国商用车的全球竞争力。
这一战略判断与宏观趋势高度契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毕吉耀在分析国际经济与中国发展态势时强调,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商用车产业需把握技术革新与市场转型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升级与生态协同,加快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稳步提升在全球商用车产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政策层面亦同步加码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二级巡视员苏葆莉介绍了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涵盖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强车能融合、完善行业管理体系、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其中,在商用车领域的技术攻关上,要聚焦长续航、高倍率、长寿命、高安全等技术,加强高性能电池、高压快充、轻量化、自动驾驶、新材料等新技术在重卡领域的创新应用;车能融合方面,要推进电动重卡公共快充快换网络建设,逐步建立重点区域及全国范围内关键货运通道快速补能体系,加速新能源商用车从港口、短途、环卫等场景向干线物流扩展。
脱碳进程同样不容忽视。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一级巡视员蒋兆理展望前路,为实现商用车产业的深度脱碳,分享五点个人思考:一是探索完善碳排放管理市场机制,为行业转型注入内生动力;二是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夯实精准降碳基础;三是加速零碳燃料技术多元化创新,拓宽深度脱碳路径;四是强化气候适应能力建设,提升全产业链韧性;五是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他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虽前路艰难,但只要行动就能抵达。
企业作为转型主体,正以技术与生态双轮驱动破局。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事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小帆强调以技术创新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在技术端,有三个趋势日益清晰且正在重构商用车行业核心能力:电动化进入“正向定义”新阶段;智能化从“辅助”走向“场景化落地”;核心技术自主化筑牢“护城河”。产业端同样有三个趋势加速演进,重塑行业格局:生态协同走向“全链条深度融合”;产业竞争从“规模比拼”转向“技术+服务”双核竞争;市场空间向“全球化”拓展。东风公司期待与行业友商携手,加速跨越商用车行业的转型“阵痛期”,共同推动产业迈向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践行转型路径:技术突破、生态协同与全球布局
在“双碳”目标驱动、全球化格局重塑与技术革命叠加的背景下,新能源转型、国际化拓展与专用汽车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此次大会期间召开的系列专题论坛,便清晰勾勒出这一趋势的实践方向与战略共识。
首先,电动化与智能化正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在“技术驱动与创新实践论坛”上,电池制造商、科技公司、主机厂等三方面代表纷纷发声。其中,宁德时代推出的“天行”系列电池产品,聚焦重卡、轻卡及客车场景,以长寿命、超充能力和高强度结构直击干线运输电动化率低的痛点,并通过“奇迹换电”模式——整合换电站、标准化电池块与智能云平台,实现5分钟快速补能,降低初始购置成本,缓解电网负荷,推动“电比油省”的经济性成为现实。
轻舟智航提出了以L2与L4共用技术底座为基础,依托“自动驾驶超级工厂”构建数据闭环,加速无人出租、无人公交与无人物流等多场景商业化落地,强调自动驾驶不仅是交通变革的引擎,更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石。
徐工新能源则直面行业同质化内卷与基础设施滞后等挑战,通过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充换电技术路线并行、场景化定制方案三大举措,打造高可靠、低电耗、智能化的产品标签,构筑差异化竞争力。
出海已成为中国商用车增长的第二曲线,“出口市场与政策法规论坛”锚定全球变局下中国商用车出海的挑战与机遇。从市场概况来看,中国汽车出口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商用车出口增势强劲,今年有望突破百万辆。在市场结构上,“一带一路”国家是基本盘,拉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潜力巨大。产品格局方面,重卡出口领先,皮卡增速迅猛,成为未来重要增长点,不过,在轻型商用车等细分领域,中国品牌全球市场占有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法规与技术壁垒升级,也给中国商用车出海带来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出海模式需进化,单纯贸易出口模式遭遇瓶颈,未来要向“贸易+本地化运营”模式转型,涵盖KD/CKD组装、投资建厂、构建本地供应链和售后服务体系。
核心竞争力构建方面,要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力、品牌力和体系力竞争,注重基于海外用户场景的产品平台化开发,借助中国产业链优势实现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领先,并关注用户TCO。同时,企业需建立涵盖贸易、投资、法律、合规、ESG、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等的综合性风险管控体系,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管理”的转变。
专用汽车领域在政策趋严与市场内卷双重压力下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范式,“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聚焦政策标准、热点赛道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任春晓指出,车型标准化治理是长期任务,常压罐车、超长平板半挂车等将成为重点治理对象,未来将通过多部门协同形成系统性治理机制。此外,据了解,在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中,新能源环卫车、应急装备、无人矿卡等细分领域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而面对行业内卷加剧、转型阵痛的现状,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亦是关键议题。与会专家一致指出,要从“规模成本”转向“价值创新”,从“卖产品”转向“提服务”。其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副秘书长廖颖慧认为,未来专用汽车将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向数据交互、智能决策、无人作业等高端方向迭代升级。
▍结语
当前正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交汇点,本届大会聚焦商用车产业在新技术浪潮中的转型路径,深入探讨如何在变局中突破瓶颈、重塑优势。
面对绿色化、智能化的全球趋势,我国商用车产业已深度嵌入城市运行体系,并在新能源核心技术攻关、智能网联测试示范等关键领域持续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些突破不仅夯实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底座,也为“十五五”时期抢抓战略机遇、构建可持续竞争力提供了坚实支撑,推动行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潍柴蓝擎X7新一代轻卡华南区域正式上市 |
| 2025-11-16 17:37:27 |
| 重塑价值链,商用车迈向高质量新程 |
| 2025-11-16 14:31:16 |
| 2025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
| 2025-11-15 12:56:43 |
| 江淮1卡坤鹏ET9:重塑物流效能新局 |
| 2025-11-15 09:36:32 |
| 欣旺达动力:破局物流电动化,掘金万亿级赛道 |
| 2025-11-15 09:3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