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专用车产业:深度变革进行时
作者:萧荣
2025-05-17 18:10:32
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专用车科技展(2025)在湖北十堰成功召开。

IMG_6556.jpg

当前,专用车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技术变革加速与全球竞争格局重塑的战略机遇期。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及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下,行业正经历三大结构性变革: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倒逼传统制造模式迭代;多元化市场需求催生差异化产品布局;跨产业融合加速重构产业生态体系。这场深度变革正在推动专用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演进,产业价值链与竞争版图呈现出重构态势。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挑战,中国专用车企业需构建四大突破路径以应对行业的深度变革期:一是深化区域协同,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强化技术攻关,在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核心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三是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设计、生产和服务全链条的数据资产;四是推进全球化布局,把握“一带一路”机遇,拓展新兴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专用车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速接近50%,渗透率达29.8%,物流、环卫等领域电动化进程显著领先。在5月15日于湖北十堰举行的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专用车科技展(2025)上,与会专家同样指出,未来应聚焦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的实际落地应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合作,依托数字化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从而推动整个产业向高端化和绿色化升级。

▍产业发展迎变革

专用车作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保障公共安全、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工具,正日益成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本次大会上发表了题为《重新定义专用车》的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当前专用车产业面临的变革趋势与发展路径。

IMG_6553.jpg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永伟

他指出,长期以来,社会对专用车产业的认知存在明显偏差。相较于乘用车领域,专用车行业缺乏具有公众影响力的企业家和明星产品,作为典型的B端产业,其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然而,深入调研发现,该领域创新活力强劲,已涌现出一批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与产品,整个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专用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将从过去“散、小、乱”的发展状态迈向高质量跃迁的新阶段。这一转型不仅标志着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的关键突破,也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战略引导和支持。以十堰为例,当地市委市政府通过政策协同、资源整合和生态营造,为打造“商专一体化”产业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此,张永伟提出"重新定义专用车"的发展理念,即构建高价值、高增长、高技术含量的"商用车+"产业体系。

在产业定位上,要从“商用车减法”转向“价值加法”;在功能属性上,由传统运输工具向高端装备转变;在驱动力方面,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在产业生态上,从“碎片化布局”转向“集成式发展”的汽车大工业思维;在商业模式上,从“卖产品”延伸至“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国际化路径上,由“本土竞争”迈向“全球市场领跑”;在制造方式上,向“工厂式”智能制造体系转型;在行业管理上,从“传统治理”走向“先进体系引领”。

未来,专用车发展将通过技术突破破解"低端锁定",以场景创新开辟增量市场,借生态重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行业从"红海内卷"走向"蓝海增长",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链主企业齐发力

东风汽车集团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帆在开场发言中指出,在56年的发展历程里,东风汽车是专用车产业发展从起步到壮大的重要推动者和引领者。

IMG_6554.jpg

东风汽车集团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小帆

在专用车领域,东风汽车深度参与产业合作与分工,是新能源商品和市场布局最早的企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东风12T以上专用底盘销量达到了5万辆,占据市场份额的40%,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如今,面对新能源智能网联革命带来的机遇,东风汽车也在持续推动专用车向新向优发展。

具体来看,东风汽车着眼于“两重”政策、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给专用车带来的增长机会,将深化技术创新合作,加强专用底盘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智能座舱及车路云一体化等领域的技术自立自强;积极发挥规模资源优势与“链主”带动作用,为“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加快湖北省支点建设添薪加力;强化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携手构建协同开放、创新驱动、融合共赢、风险可控的底盘上装一体化的现代产业生态,在推动专用车实现更高端、更省电、更智能、更可靠上,提供“东风答案”、作出东风贡献。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晋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尽管电动化已经在某些细分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智能化的核心在于精准匹配用户场景及实现商业落地。自2023年起,专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迅速攀升,尤其是在冷藏车和环卫车等领域表现突出,而旅居车、送货车、轻量车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为此,江淮汽车成立了专门的专用车团队,专注于市场营销、技术研发和专业服务的一体化运作。其特别注重与上装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研究用户需求,进行底盘和上装的一体化设计,目前已成功搭建起全面的专用车新能源平台。例如,江淮新能源ES6轻卡作为一款全新高端纯电平台,具有强大的扩展性,能够满足主流纯电专用车的改装需求。

▍锚定场景做文章

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茂建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场景爆发是新能源专用车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矿山作业、城市环卫等特定场景中,新能源专用车的渗透率已处于较高水平。京能新能源计划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发适配不同工况的补能设施和解决方案。而兆瓦级超充技术的突破,将极大提升新能源专用车的续航能力和运营效率,为未来普及奠定基础。

IMG_6551.jpg

专用车科技展

宇通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红伟在主旨发言时指出,从当前专用车应用场景来看,物流类和作业类细分市场蕴藏巨大潜力。在物流专用领域,轻型冷藏、重型冷藏、危化品运输、载货甩箱及畜牧运输等细分市场综合市场规模大、产品集中度高、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成为重点发展方向。而在作业类专用车方面,环卫产品的新能源化进程尤为突出,轻型、重型环卫车辆新能源渗透率显著提高。不过,受经济环境和成本回收周期影响,中大型环卫设备正呈现向小型化转型的趋势。

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产品总监张国君则在主旨发言中系统梳理了电动化适配的三大典型使用场景:一是随机单任务固定作业,如泵车完成一次物料输送即结束任务;二是短程多任务循环作业,例如冷链运输车辆,具有往返频繁、距离较短的特点,非常契合电动化技术应用,有助于提升效率并实现低碳运营;三是随机多任务场地作业,如挖掘机等设备,作业地点灵活多变,对电动化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层面,矿区、港口、园区等封闭/半封闭场景因作业单一、安全可控,成为当前商业化落地的核心区域。业内共识认为,专用车自动驾驶应以场景需求为牵引,优先在封闭环境中完成技术验证与规模化部署,并通过车路云协同、成本优化、政策创新等方式,逐步拓展至开放道路场景;未来,还需着力破解跨区域政策壁垒、长尾场景技术瓶颈及社会价值平衡问题,推动专用车产业向高效、安全、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

关键词: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