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
杂志
专题
我们
电动汽车百人会张永伟:重新定义专用车,打造高价值、高增长、高技术含量的“商用车+”产业
作者:阿莱
2025-05-15 22:27:14
在开幕大会上作题为《重新定义专用车》的主旨报告。

2025年5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专用车科技展(2025)在湖北十堰隆重举行。此次大会以“推进高端化 迈向智能化 提升专用车产业发展生态”为主题。15日上午,本次会议开幕大会圆满召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作了题为《重新定义专用车》的主旨报告。

图片5.jpg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永伟

过去,社会对专用车产业的认知存在显著偏差。相较于乘用车领域,专用车行业既缺乏具有公众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家,也缺少爆款产品和明星企业,作为典型的B端产业,其社会关注度长期处于低位。

但通过深度调研,我们形成了两个核心认知转变:首先,专用车领域创新活力充沛,已涌现众多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整个产业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次,整个产业正在孕育着一场大的变革,这将推动产业从“散小乱”到质变跃迁。本次论坛不仅对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更得益于十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推动,为构建商专一体化产业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于“重新定义专用车”的内涵,即打造高价值、高增长、高技术含量的“商用车+”产业。具体可以从八个维度展开重构:

一是产业定位从“商用车-”到“商用车+”。传统认知将专用车视为商用车底盘的改装延伸,但新定位要求以商用车基础性能为前提,通过先进技术叠加创造衍生价值。这种价值重构将开辟专用车发展的蓝海市场,使企业通过掌握新能源、智能化等新赛道,实现从红海竞争向蓝海创新的战略转型。

二是功能属性从传统工具向高端装备升级。突破“交通工具”的单一属性,向多功能高端装备演进。典型例证是“上装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商用车与专用车从分离式发展向系统化集成转变,实现功能属性的根本性跃升。

三是产业驱动力向绿色化、智能化发展。2024年新能源专用车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速近50%,渗透率达29.8%。在乘用车新能源化之后,商用车领域正加速电动化转型。例如,城市短途物流配送以及市政、环卫等公共领域的专用车实现了高电动渗透率。更值得关注的是,专用车智能化与电动化呈现“同步起跑”特征,其智能化边界远超乘用车范畴,涵盖车辆本体与上装功能的全方位智能升级。

四是产业生态从“碎片化”转向“集成式”。突破传统作坊式生产模式,导入汽车工业的大规模制造思维。一旦用大工业的思维定义专用车的生产,并导入智能化产业(包括无人机、机器人),将会快速走向规模化发展的轨道。

五是商业模式向全生命周期运营拓展延伸。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专用车领域是当之无愧的最佳实施载体之一。借鉴消费电子产业演变规律,专用车企业正从单纯制造销售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专用车将由卖车转向卖服务,围绕冷链、消防、出行享受提供使用者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

六是国际化发展向高技术壁垒、本土化转变。中国专用车企业正面临国际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预计到2030年,中国整车海外产销规模有望达1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智能化产品将成为出海主力。国内企业需抓住机遇,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标准链全球”的跨越。如果中国专用车能实现一次与中国及世界的全方位、全体系链接,这对全球专用车的发展都将是一次巨大的促进。

七是生产制造方式向“工厂式”现代化智能制造体系转变。借鉴乘用车领域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专用车也有新材料、新生产工艺、新技术导入的巨大空间,让专用车行业也可以在工厂端做成超级工厂、灯塔工厂,成为一次巨大的革新。

八是行业管理从传统体系向现代体系转型。通过制定引领性技术标准,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标准应越来越向先进技术和能力倾斜。通过标准体系的重构和先进标准的引领,牵引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来改变行业形象。特别在商专一体化资质管理领域,需探索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政策框架。

因此,建议十堰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在标准制定、政策创新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通过硬件设施升级与软环境优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用车产业创新高地,实现在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内迅速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集群。

关键词: 专用车
相关链接
©2020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京ICP备0600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