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30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了高层论坛、国际论坛等12场主题会议。
在28日上午举行的“商用车低碳智能化进程与趋势”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三一集团高级副总经理、重卡事业部总经理罗畅国发表演讲,回顾了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市场的未来机遇所在。
三一集团高级副总经理、重卡事业部总经理罗畅国发表演讲
回溯产业发展,销量增长迅猛
自“十二五”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指导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尤其在“十三五”期间,财政补贴助力市场初步形成。然而,由于电池成本高及产业链不成熟等因素,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培育进展有限。不过,转折点出现在“十四五”期间。“随着河北钢厂被要求采购新能源重卡,销量终于稍有起色。”罗畅国介绍道。
2021年,新能源重卡迎来了发展元年,尽管面临疫情挑战,但其仍凭借路权优势逐渐赢得了市场认可。到了2024年,电池成本降低了40%,产业链配套逐步成熟,叠加国四置换,老旧车辆淘汰补贴,电动重卡的优势更加明显,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通道。
从销量来看,新能源重卡2021年销量突破万台,标志着规模化发展的开端;2022年全年销量达2.5万台,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2023年头部企业销量超过5000台,应用场景扩展至多个领域;2024年充电产品成为主流,全年销售8.2万台,渗透率提升至13.6%;2025年前两个月,累计销售1.53万台,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18.6%,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不得不提的是,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占据了全球70%的份额。罗畅国总结说,完整的产业链、成本效益、多场景运营经验,以及在技术和产品迭代上形成的显著竞争优势,都为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坚实保障。
锚定两大机会,市场洗牌在即
罗畅国表示,新能源商用车未来存在两大机遇。首先,中国长途运输市场成为新的蓝海,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超充技术的突破及充换电设施的普及,电动化正逐步从中短途向中长途渗透。其次,海外市场潜力巨大,东南亚、欧美乃至部分非洲国家对电动化的需求初现,但多数处于起步阶段,需培育市场需求。
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频发,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至5.8%,研发费用占比降至3.2%,制约了技术创新。车源过剩与货源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使运价低迷,许多个体经营者面临经营困境。重型商用车补能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有效网络,产品同质化严重加剧了市场竞争。
至于海外扩展,同样面临挑战,包括欧美加征关税和地缘政治风险等贸易壁垒,加之各国运营环境差异大,短期内难以实现快速扩张。而为应对以上情况,企业必须持续创新、优化成本,才能顺应国内外市场的复杂变化。
与此同时,罗畅国给出了“预言”:目前,我国的乘用车已经进入了淘汰赛阶段,部分新老势力逐步退场。新能源重卡整体落后于乘用车一个周期,还处于军备竞赛阶段,不断有新势力和新资本涌入。“预计从2026年开始,行业将更加内卷,市场洗牌将进入淘汰赛阶段。”罗畅国说。
零米轻卡百万公里定制版:定义价值新里程 |
2025-05-01 12:49:35 |
成功汽车五一感恩季钜惠来袭:2.78万起购斑马车型,六重豪礼护航创富之路 |
2025-05-01 12:22:52 |
坤势生态战略合作伙伴-陕商新物种轻卡亮相 |
2025-05-01 12:14:11 |
从“双碳”战略到全产业链转型的福田样本 |
2025-04-30 11:42:31 |
燃势高涨,江淮1卡四款新品引爆物流新风向 |
2025-04-30 11:4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