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今日评说》将镜头聚焦物流强省建设,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的再进阶中,宁波传化供应链中心成为关键支点。
目前,传化已布局杭州、汇通、宁波、长兴、温州、台州、金华、衢州、开化9个智能公路港,形成港港联动的区域网络并联通全国,成为各地物流运输的重要枢纽,为浙江枢纽经济持续赋能。其实践充分展现了,智能物流对制造业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重大。
主持人:近期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名单公布,宁波、台州双双入选第七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节目开始请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综合交通与物流研究室主任楼小明为我们解读:宁波、台州此次双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在浙江的整个经济版图中意味着什么?
楼小明:这次双城入选,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标志着浙江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全面进阶。宁波和台州分别属于海港强市和制造重镇,双双获批说明国家在枢纽统筹布局上看中了浙江的综合实力。
2019年宁波舟山港口型与金华义乌商贸服务型进入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凸显沿海港口与商贸服务优势,标志着浙江在国家层面物流枢纽建设上迈出了第一步。2021年温州商贸服务型与金华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进一步拓展了浙江物流枢纽的类型。
2022年嘉兴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生产服务型枢纽再下一城。2023年杭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省内首个获批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2025年宁波和台州双双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浙江国家物流枢纽数量增至8个,标志着浙江现代物流体系的全面进阶。目前杭州生产服务型、宁波空港型、衢州陆港型枢纽仍在创建冲刺中,未来将实现“沿海+内陆+空中”立布局。
主持人:宁波是传统的港口强市,台州则是制造业重镇。为什么会同时成为生产服务枢纽?有何不同?
楼小明:宁波的优势在于海港加制造的全球辐射能力,依托宁波舟山港这一全球性枢纽,在服务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级产业集群上,具备强者能力,物流体系已经从“运输”转向“供应链整合”。
台州的亮点在于民营经济加电商出口,通过四港联动构建起“海公体”立体通道,尤其支撑跨境物流增长非常快。虽然两者路径不同,但是都实现了“通道+枢纽+网络”的进阶整合,服务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主持人:从“货通四海”到“枢纽支点”,浙江转型中的“枢纽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
楼小明:改变首先从传统物流说起,传统物流讲的是“快准省”。枢纽经济讲的是整合、赋能、驱动,从货运节点转变为产业平台。物流不再是后端支持,而是前端参与者。例如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供应链金融平台、智能仓储等,都是枢纽叠加出来的新业态。
对浙江来说,“枢纽”意味着产业更强的粘合力和集聚力,不再只是中转通道,而是价值流动的源头。特别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这种整合价值越发凸显,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底层支撑。
枢纽经济是从“单点运输”转向“全链条价值整合“,不仅是将货物运到,更是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制造流结合起来,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这种模式促进了产业集聚,优化营商环境,也使浙江制造业更具全球配置能力。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产业链整合,这是个关键词,我们如何理解枢纽背后对制造业转型的推动作用?
楼小明:例如磁性材料、海工装备等产品,它们的供应链比较复杂,需要材料、设计、加工、运输等环节高度协同。如果物流跟不上,产业就无法迭代升级。而一旦枢纽建成,不仅物体运输效率高了,还能提供金融、报关、仓储等增值化服务,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先进制造业基地都把物流枢纽作为产业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不仅是运输,更是产业链的神经中枢。新入选的枢纽如何借助优势,助推产业迭代升级?
宁波舟山港连续16年成为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的超级港口,成为宁波跻身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核心底气。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的宁波传化供应链中心,正是枢纽建设的缩影。
自2023年初运营以来,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集聚了130家物流专线企业,搭建起300条全国直发干线网络,汇聚全市超80%的零担货运,形成货聚宁波,分拨全国的枢纽效应。
在镇海宝湾国际物流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打包作业中。这家主营线上打印机相关业务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经销商比的就是物流速度,很多时候都要求次日及时达。当初企业选择落脚在这里,正是看中镇海物流枢纽港的便利优势。
主持人:虽然浙江的模式目前受到全国关注,但是在枢纽推进过程中,是否也有难点或挑战?
楼小明:首先是“业态融合难”,要通过物流枢纽引导实现跨境电商、装备制造、冷链消费等多种枢纽偏好型产业的集聚,并实现产业整体业态融合聚变,这是需要长期培育引导的过程。
其次是“数据联通难”,像物流、制造、电商、政务等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还不够充分打通,协同效应有待提升。再有就是“要素保障难”,物流枢纽需要有成片规模化用地保障,这对我们浙江省“七山两水一分田”的省情况实际来说,是个比较大的挑战。
同时物流枢纽建设的前期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需要政府、企业、金融等多方合作。整体来看,浙江走在前列,但每一步需要走得更加扎实。
主持人:如何展望浙江枢纽经济的未来以及有哪些想象空间?
楼小明:我认为浙江枢纽经济有三个方向值得期待。第一个是数字赋能,通过AI算法,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流通效率,真正实现可视化、可预测、可干预。第二点是绿色低碳,推动新能源重卡、多式联运、低碳仓储的融合发展,成为绿色物流示范区。第三点是全球节点,特别是推动宁波等城市打造国际物流枢纽中心,不仅服务长三角,更嵌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形成“中国配置、全球服务”的模式。
总之在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变幻的背景下,枢纽经济不仅是走出去的抓手,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点。我相信浙江的这张物流新名片,还会不断刷新外界的期待值。
主持人:从通道到枢纽是一次经济动脉的重塑,也是一次高质量发展的再出发。浙江用“实干和创新”搭建了现代物流的硬核支撑,也铺展了制造强省、贸易强省的崭新途径。
"2030更强"——戴姆勒卡车战略升级,上调2030财务目标 |
2025-07-11 15:26:35 |
30个offer等你来!广西桂物物流服务集团2025年上半年招聘开启 |
2025-07-11 14:52:52 |
广西桂物物流服务有限公司2025年职业经理人选聘公告 |
2025-07-11 14:50:33 |
中理检验完成“中远海运洋浦”轮首航绿色甲醇燃料加注检验业务 |
2025-07-11 14:25:17 |
西藏中兴供应链高原跨境护航援建尼泊尔天路 |
2025-07-11 14:19:52 |